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是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一个基础理论。葛兰西根据西方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对市民社会的概念及本质,市民社会的构成、市民社会的运行方面对马克思的思想有显著的发展。分析比较二者的思想,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挖掘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和国家批判继承并加以区分,强调了马克思将国家视为政治生活领域、将市民社会视为物质生活领域,纠正了黑格尔视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错误以及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对我国构建市民社会的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理论是全球的一个热点,许多国家都在努力构建自己的市民社会,但结果却大不一样。影响市民社会构建的因素有很多,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国家信任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低信任度国家缺少自发形成的社会中间组织,不能完成市民社会所应履行的功能。所以低信任度国家要想构建发达的市民社会,必须提高自身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4.
苏仁彬 《决策导刊》2006,(12):27-27
从农民向市民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社会前进的历史,就是一部逐步非农化的历史。非农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其本质不仅是人口及劳动力的转移,也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集中概括,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现象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的发育、成长及其与国家的分立发展,奠定了西方社会产生法治的深层基础。本文通过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的分析再结合中国的市民社会状况,对中国法治的推进之璐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高志强 《决策与信息》2011,(12):102-103
市民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洛克、孟德斯鸠、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社会思想家通过对市民阶层的深度体察和考量,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市民社会的理论范畴。本文通过对上述几位思想家的关于市民社会的历史梳理,试图阐述从传统的政治结构和权威形态中,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和隐患,比如失地农民变流民的风险、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传统农村文化的消失、熟人社会的裂变等忧患,这些问题折射出了政府在城镇化中的不当的行为,因此,有必要反思政府的角色,以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但维护与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更重要,只有端正角色定位才有可能巩固执政根基。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的"新"在于以人为本,其核心是"人"而不是"物",重要内容是将农民转化为市民。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进城落户政策,允许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转化为市民,让他们本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区域建设逐步扩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使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海域,由此形成一大批失地失海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这些被征地农民从务农到务工,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如何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的问题,搞好他们的就业保障,对保持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城市化建设,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解决失地失海农民生存问题的根本之举是搭建好失地失海农民的就业“保障平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下,许多地方都出台了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变市民的政策,但始终难以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的鸿沟,不能让进城农民真正享受平等待遇。担负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任务的成都市近日出台新政,在农民变市民最顽固的三只拦路虎——社保、住房和户籍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的市民化.农民市民化是指农村中的农民向城市迁移,逐步融入到城市的工作、生活中去,并转化为城市居民的过程或状态.简单地说就是农村人转变成为城市人.农民有着强烈的进入城市成为市民的热切愿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需要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内在动力和外在拉力都已具备,但现实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为什么又不尽如人意呢?我们还是要从现实中寻求答案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权力必须在区域内不同主体间合理分配并形成不同主体间良性的制衡,才能实现区域内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持续繁荣。市民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权力主体之一,行业协会作为重要的市民社会纽织,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孔向阳 《决策》2012,(6):2-5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可以说,社区稳定则社会稳定,社区和谐则社会和谐。合肥市目前有43个街道、421个城市社区、283个农村社区。近年来,随着合肥市经济的加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转型,作为城市管理“细胞”的街道和社区的服务对象日益多元,服务范围日益拓宽。如何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提升社区服务,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让社区成为居民群众的和谐家园和幸福港湾,正成为合肥市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关键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据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为4000万。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失地农民问题成为此次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提案指出,由于在征地运动中各地对农民的土地补偿标准普遍偏低,难以维持长远生计,而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就会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成为社会的流民。因此,解决失地农民难题也已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受。兴安县以三轮车整治为突破口推动县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至少带给我们以下三点启示:(一)城市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应市民群众的意愿,选择市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二)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系统整体推进;(三)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科学咨询》2004,(7):31-33
当前,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据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为4000万.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失地农民问题成为此次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提案指出,由于在征地运动中各地对农民的土地补偿标准普遍偏低,难以维持长远生计,而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就会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成为社会的流民.因此,解决失地农民难题也已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邓正来教授开创性的在国家的视角中引入市民社会这个维度作为当今中国困境的解释模型,倡导国家和社会间的良性互动。但这种分析框架依然有其内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体。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既有纯农户、亦工亦农的兼业户。也有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的打工者、自主创业的企业家,农村社会管理主体开始多元化。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 填补农村社会管理的“真空”问题,必须从新村官、新村干入手。不断拓宽选人视野,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解决处理复杂问题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目前.选拔村干部眼光不能只局限留在农村里的人。要从原来片面强调致富带头、致富能力的作用转向既能带头致富、又善于协调管理。把善于处理农村社会事务的人才补充到农村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19.
夏仕应 《决策》2004,(4):22-25
“我们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困难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2004年3月14日,本届敢府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例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道出了与上届总理同样的心声。的确,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责任交付这一代人,社会的目光都投向了“三农”,8亿农民是人民政府无法回避的群体。经济发展步入工业化加速时期,弱质的农业何去何从?社会进程步入城市化阶段,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如何走向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20.
《决策》2011,(9):76-78
政府应该扮演积极的角色,为市民的参与和真正分享社会价值观、形成关于公共利益的集体观念创造有利环境,而不是简单地包办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