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畅 《东方论坛》2003,(1):58-65
佛教艺术也像其它宗教艺术一样,是以神为本的.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历史演绎中,由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变化,以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佛教艺术的创作者的理性创造和人本主义情结,佛教艺术的内容越来越接近人的现实生活,越来越世俗化.人本精神自然地、不自觉地乃至自觉地进现、强化甚至稳固、发展.这种情况到了宋代表现得尤为明显.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塑罗汉像,充分体现出在佛教艺术中人本精神从神本主义的回归,既不失佛教神祉的精神气韵,又具有世俗人物的音容笑貌,表现出与神性并无矛盾的人性与人情之美.  相似文献   

2.
宋、元两代,广西文化教育的发展呈明显的落差现象.宋代是广西文教发展的兴盛期,科举考试、学校与书院教育取得较大进展,这跟当时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空前发展分不开.元代是广西文教发展的中衰期,科举不盛,学校与书院教育处于近乎停滞的状态,这与当朝的民族歧视政策及广西地区社会局势的动荡不无关系.尽管发展情况各异,宋元时期广西的文化教育在整个古代广西文化教育发展史上均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东西一词表示万物,乃口语中常用词。明清以来,关于东西一词的演化,出现了众多观点,至今也没有统一意见。多有学者认为东西产生于宋元,但语焉不详。通过对文献考索,我们认为东西表示万物,宋代还没有出现,元代普遍使用,它应起源于金代。  相似文献   

4.
佛教在台湾的发展历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自明代传入到日据时期为原始阶段,缺乏自觉意识,民间色彩浓厚,日据时期日化严重;此后至六十年代为中国佛教在台的奠基阶段,“人间佛教”为指导思想,台湾佛教萌发自觉意识;六十年代至今为发展阶段,主体意识基本确立,以本土化和现代性为特色呈现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荔枝种植在元宋时期经久不衰,区域较唐代有所扩大。宋代经历了中国气候史上一次重要变迁,荔枝种植因此受到影响:西南地区的种植区域有所南移,东南地区的种植区域则整体移向东南沿海与珠三角地区,北方的荔枝种植最终消失。元代的荔枝种植地区范围较宋代有所缩小。从种植区域的变化可了解气候变迁对荔枝种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宋代儒士对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在佛教内部发生着一种积极的效应,这种积极的效应表现为:佛教界对自身性能独特性的论证、对自身教义与儒学义理相似性的寻找、对自身辅助地位的确论,从而实现着自我调适;对佛教空幻三界、出家离世、摒弃伦理、禁欲戒律等的辩护性而又迁就儒学的诠释,从而转换着自身特质;对无序发展状况、鄙视佛经文字、讲道诡异怪诞、离物求道方式等进行检讨,从而建立起自我规范.如是,宋代儒士佛教观对佛教发生了一种值得学界关注的、持续的、积极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宋代江西佛教发展迅猛,佛教寺院多,僧尼人数多。同时佛教的流布及影响又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8.
在佛教世俗化的背景下,宋代各阶层有很多信仰佛教的妇女。她们信仰佛教的实践方式多种多样,有出家为尼,虔诚参与各类佛教节日活动,营建佛寺、捐钱造像、饭养僧尼,烧香念佛、刻写经书,死后葬于佛寺、火葬,研佛书、通佛理等。这些佛教实践的原因有自己或至亲疾病和死亡、受家庭影响、弘法僧尼的引导、看破红尘、妇女守节、求子和求富贵等。她们信仰佛教给自身、周边人和社会带来了许多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两宋时期,潮州地区的佛教文化十分发达,寺院众多,信众数量庞大且遍布各阶层,佛教在当时发挥了重大的社会作用,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传世文献资料和金石碑刻材料,从宗教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隋唐宋元时期,绍兴佛教空前繁荣,三论、天台、禅宗、律宗、华严等宗派林立,广为传播;大德高僧云集,翻译著述成风,涌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佛学著作;寺院遍布州郡,表现为僧与士、佛教与诗歌交相辉映的禅林诗境,以致在佛教传播趋于式微的宋元时期,绍兴佛教仍得益于隋唐繁荣的余晖与南宋陪都的优势,一枝独秀,保持了兴盛的局面,并呈现出佛寺与朝廷宗室关系密切,佛教寺产寺院经济空前繁荣,佛教社会化世俗化倾向逐渐抬头等趋势。隋唐宋元时期绍兴佛教的兴盛、承祧和流变,既源于中国佛教传播的大背景和绍兴特殊的地域优势,又和该地区的历史积淀、民风民俗相关。绍兴为中国佛教主要宗派的形成、发展与流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敕赐十方灵岩寺碑》有重要史料价值,记载该寺从甲乙制转变为十方制暨敕差住持制最终定制的过程,反映教团内部矛盾重重,但部分僧人在有限权力范围内试图改革创新;朝廷对佛教管理更制度化和官僚化;佛教平民化、世俗化特点更加突出。以诗证史,可见当时政教关系总体发展良好。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大量调查材料 ,论述了白族宗教三字名产生的原因和文化内涵 ,从姓名学上揭示了宋、元、明时期白族对佛教的信仰和当时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3.
宋元的啸     
啸在唐代以后仍然有所发展。苏东坡宋代是啸文学的突出代表 ;南宋时社会观念对啸持贬斥态度 ,啸发生转折。之后 ,啸的主体转入民间 ,实用暗号性的啸在社会生活中十分盛行 ,同时唐进入文学作品 ,为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情节和新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袁枚批评理学与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是一位思想学术批评家,以理学、汉学与佛教为主要批判对象。于理学重在批评其“道统”之说与禁欲思想,但对其理论不乏客观评价。于佛教则批评其“绝欲”的虚伪与戒律的荒谬。  相似文献   

15.
在宋代陶瓷业空前兴盛的大环境中,作为"广窑"中心的石湾窑得到蓬勃发展,掀起了日用陶生产的第一次高潮,并正式揭开艺术陶生产的大幕.南宋至元,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石湾加速接受北方陶瓷文化的影响,开始仿烧名窑。始终如一的民窑地位使石湾陶艺扎根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中,开始萌发出巧美与实用结合、民俗化、简括传神、浑朴有味等地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宋元以来文章批评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南宋的文章批评多是零散的、语录式的,绝大多数保存在散文的选本、诗话或个人的文章以及序跋当中,大多采用选文加评选的方式,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元代批评家则在南宋文章评选的基础上,逐步开始重视文章批评系统的建设,虽然还延续了南宋以来选文加评选等模式,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章学体系,直接影响到了明、清两朝文章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期陕南地区农业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元时期是陕南地区农业处于全面开发的时期,虽然由于战事频仍等原因导致该地区人口变动剧烈,农业发展时起时伏,但该地区人口的总量增加,农田水利的增修,稻麦两熟制的发展、山地农业的深度开发以及经济作物、经济林木的栽植与农业的多种经营都为陕南地区农业开发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回顾诗禅合流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诗禅合流的内在机制即二者的契合点,并揭示了它们的关系。文章指出,禅宗和诗歌不存在谁对谁影响大,谁对谁影响小的问题,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吸收、平等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宋元时期的文章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宋至元代创立并蓬勃发展的文章学,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冷落。这时期的文章学著作甚多,内容极为丰富,学者们解析文章作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当然也有局限。可以预言,与诗学、词学、赋学等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一样,文章学应该也必然会成为传统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