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宗羲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罪恶,提出了“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平等社会观,表现了他对个体主体性的重视。他在哲学上主张“盈天地皆心”和“穷此心之万殊”的命题,也主要着眼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性。黄宗羲提出一系列冲破程朱理学“成说”的精辟见解,主张思想解放。他的民主启蒙思想,体现了历史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所在:良心与不宽容有一个法学家叫拉德勃鲁赫,他反对纳粹主义,公然和希特勒政权作对。他持相对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态度所做的一切,实际上都是致力于表现“对实践理性的最强诉求”这一相对主义的伦理观。针对纳粹主义,他主张“相对主义是普遍的宽容,但对‘不宽容’却不是宽容。这一主张非常有名。从这不宽容的主张里我们可以得出拉德勃鲁赫的立场“不是踌躇的相对主义,而是斗争的相对主义”。对主张自我价值观的绝对性,不允许价值观间的相互批评的独善态度,拉德勃鲁赫果敢而自信地与之进行了挑战。“相对主义就是在敢于向论敌那难以被…  相似文献   

3.
"非典"前后上海市民生活卫生习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的春天,“非典”的突袭使多年没有遇到过烈性传染病的上海市民对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今虽然“非典”已在上海偃旗息鼓,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沉重的。且不说深层观念上的影响,就是日常生活卫生习惯方面,它也留给了我们丰富的启示。经历“非典”的考验,上海市民的生活卫生习惯、公共卫生意识是否有所改善?“非典”前后变化程度如何?不同人群卫生习惯变化程度有何差异?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将会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为此,我们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临床医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课题组于2003年夏季在上海的医院、社区、敬老院、公园、图书馆、书店、学校等多处随机调查了上海市民997人,并通过采访居委会干部、环卫工人,进一步从侧面了解现况,对“非典”前后上海市民生活卫生习惯进行了一次实证调研。  相似文献   

4.
一个城市的旅游景点是既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又是筑巢引鸟的“巢”,更是城市商品经济迈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产品。 如今:轰动全国,日流量为2万人,累计接待游客已近二个上海市人口数的深圳“锦绣中华”景点,原是上海的方案、上海的设想,然而却在上海夭折?景点竞争激烈的北京,古迹林立却建成一个微缩景观“北京世界公园”。试营业的23天中,游客累计54万人,平均日客流量为2.3万人,门票收入883万元,公园其它收入也极为可观,仅以胶卷而言,其半天最高销售数为1万个!北京舆论媒介评论说:世界公园的建立,系北京丰台人民完全借鉴了“锦绣中华”的成功之道,建成了一个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统一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5.
尽管都来自于农村,但却没有在其他企业中那种打工的感觉。这就是上海友特错材料厂全体职工的真实感受。职工不称呼企业领导为“老板”,而称“老师”,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打工仔们也不称呼他们为“乡下人”、“民工”,而一律称呼为“员工”或“职工”。事情虽小,却折射出了出了这家企业应有的良好的干群关系。上海友特铝材料厂是上海大学的校办企业,现有一线生产操作工人30多人,以男青年居多,大多来自于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从聘用开始,厂方就提出了“严格管理与教育关心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并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第一、…  相似文献   

6.
上海是中国最大、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然而,在外地人眼中,上海却具有一种与这一地位不相协调的城##6正文市人格。上海人的心理品性、处世为人,往往到外地人的非议。有一长串带贬义的词语可以形容上海人在外地人心目中的印象:精明、会盘算、浮浮雕、时髦、标新立异、集体观念淡薄、市侩、自私、冷漠、能说会道、小家子气……,如此案等。这些词语不论其具体含义如何,其总的倾向是表示对上海人的鄙夷。的确,上海人具有这些特征。但是,只要我们放下鄙夷之心,而认真地推敲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上海人的这些性格,其实是现代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从人的生存条件与发展环境来分析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其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培养与塑造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的实践亦发端于此。以其价值为关节点,透视转型期我国的高等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失落表现在现象与本质双重层面;“以人为本”价值回归开辟了理念与实践两条通途;“以人为本”价值重塑形成了内容与形式两大体系。  相似文献   

8.
经常听人谈起,现在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不理解、不尊重他人的缺点十分突出。的确,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在他们身上几乎都存在某些缺点。作为一般人对他们的某些行为的确“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我一直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应该是宽容、理解和引导。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必须履行老师的职责,用爱心、耐心、诚心、细心来培养他们,用我们的真诚书写桃李春秋。  相似文献   

9.
陈新华 《学术交流》2006,(5):152-154
宇宙意识是一种宇宙化了的生命意识,它贯注于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中,并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不同的内容。唐代诗歌中的“宇宙意识”,体现了老子“天人同构”的思想,流露出无限的惆怅,洋溢着青春气息,同时却又表现出了很幽深的困惑和孤独的特点。宋人作品中的“宇宙意识”,更加充分地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自我意识的充分“扩张”,表现出了以我为“主”(主体)的新的“宇宙意识”。对人生的思考超越了感伤,在理性高度上给予观照。  相似文献   

10.
盛大林 《社会》2001,(11):1
朱基总理绝少题词 ,这是国人共知的。但也有例外。2001年4月16日他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 ,就亲笔为该校题写了校训 :“不做假账”(据2001年6月7日《南方周末》)。真是不题则已 ,一题惊人。老实说 ,乍一看到这四字校训 ,确实让人难以相信这竟是堂堂一国总理的手笔。一般来说 ,领导题词 ,总是从大处着眼 ,诸如“做好会计工作 ,服务经济建设”之类 ,所谓高屋见瓴。而“不做假账”其实是会计的职业道德 ,而且是个最基本的要求 ,即使是不当会计的人也知道。做账当然要真实、客观 ,不能做假 ,更何况国家会计学院的学员!既然…  相似文献   

11.
什么地方的人最能吃?答曰:上海人。飞鸽走兔.上海人说吃;淡羹稀粥,上海人说吃;琼浆玉液,上海人还说吃;就连吞云吐雾,上海人也说是吃。对水里、陆上、空中之物,上海人皆能“遍吃”之,上海人J瓦纳百川的灶神,由此也见一班。北方人眼里,吃、喝、吸绝对没渭分明,什么该“吃”,何时说“喝”,哪儿用“吸”,绝不允“吃”一统天下。上海人不管那么多,凡通过嘴进去都是“吃”。至于上海话的“吃批评”、“吃红灯”,足以令北方人瞠目结舌,有回莫群。上海话的“吃”神通广大,其实是对古人“吃”的保留。古汉语里,“吃”确能身兼…  相似文献   

12.
“上海这块地方.自来就盛产两种东西:暖晾的流光溢彩的故画和衣香鬓影里的红粉佳人。”于是,有关上海的电影,都力求能拍出旧上海繁华香艳的故事,还有窈窕旖旎风情万种的上海女人,可能是个巧合吧,这些并非来自上海的“上海女人”却真正在声光电影中成为经典。梅艳芳、张曼玉、赵雅芝.李嘉欣……她们摇摆着腰肢和眼神.穿过我们梦想中的上海。在她们身上,一样的上海,风情却不一样.或温婉,或细腻,或魅惑,或矜持。每一个都让人不忍抛掷,留在心中细细回味,而这些“金枝玉叶”也都认为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只有以旧上海为背景才能最极致地展现……  相似文献   

13.
杜萌若 《学术交流》2006,(7):155-158
布莱希特把绝大多数的传统戏剧形容为“美食戏剧”,激烈对抗从亚里士多德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雄踞欧洲剧坛两千余年的移情———共鸣理论,提出以间离效果为核心的叙述体戏剧的新主张。布列松严格区分了“电影书写”与“电影”的概念内涵,认为只有前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间离效果”是“布莱希特主义”的核心,布莱希特认为它完全可以代替情感共鸣成为艺术享受的根基。布列松理想的“电影书写”中的影像和声音是自在自为的,模特儿在行动,在说话,可他没有也不需要演技,他并不是另一个人,仍是他自己。布莱希特与布列松在表演理论上的重大分歧其实是两人关于艺术本质和功用问题迥异理解的具体体现。布莱希特倡导演出和观剧中的“间离效果”,着眼点并非仅仅在于戏剧艺术本身,而是蕴涵着引导正确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政治功用的。布列松是艺术宗教的信徒,在他那里,如果说艺术有什么功用的话,那便是令我们在一瞬间感知到“实在”的神秘与无限。  相似文献   

14.
贺来 《求是学刊》2002,29(1):5-10
“对话”与“宽容”是辩证法一个重大的理论精神 ,但以往对辩证法的理解中 ,这一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理论本源上看 ,“对话”与“宽容”乃是辩证法的始源性含义 ;从学理上看 ,“对话”和“宽容”乃是辩证法区别于独断和专制的知性形而上学的重大特征 ;从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看 ,由于植根于对人现实生命存在的自觉理解 ,“对话”和“宽容”乃是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 ,对辩证法“对话”和“宽容”维度的自觉阐发 ,是捍卫辩证法理论合法性、深化辩证法理论内涵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卢春天 《社会》2002,(8):31-34
“福”这一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对一个人说 :“你有福气” ,可能是指他有一个关心、爱护他的父亲 ,或者他的职位得到了升迁 ,也可以说他有一个很孝顺他的儿子等等。总之“福”的话语不是指一个绝对的意义 ,而是根据不同的场合 ,表现出不同的意义。“福”既可以表现为财富占有的多少 ,也可以表现为寿命的长短 ,生育子女数的多少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子多福的观念有关 )。“福”所包含的每一项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含义 :“财富代表社会的经济地位 ;寿代表着一种良好的对自我的保养技能的运用能力 ;拥有男孩或孙子的愿…  相似文献   

16.
“饮食文化”又称“吃”文化,“世界之最”数咱中国发达,八大菜系5000多种,以此来夸耀中国文化之灿烂辉煌和渊源流长原本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真理沿着同一个方向迈过半步就是谬误。人们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同样地塑造着人。“饮食文化”的消极面便是如此。消极面最突出的表现是把“吃”作为人生目的,“千里去做官。为的吃和穿”。是最典型的说法。历代统治者信守的是“民以食为天”的教条,认为  相似文献   

17.
优秀的作家往往是同历史“混为一谈”的:他们的作品就是历史的本身甚至是历史的走向,只不过有的被表达出来了,而有的则被他们太实在的生活给“忽略”掉了。坐在我面前的这个七尺壮汉便是一个大小报刊都冠之以“改革家”、“民办企业家”的“大手笔”,虽然他一再声明不要使我对他采访成为“推销”他和他的企业的又一则“官样广告”,可我却认为,去表达一部好作品的历史感,实际上要比“官样广告”更具有“推销力”和魅力。嵇文瀚,男,现年45岁,中科院北京科海高技术集团公司上海科海电子公司总经理。细心的人一看  相似文献   

18.
我们置身于一个足够开放的时代,可是却无法像10年前那样全身心地拥抱金融全球化。因为一些残酷的现实破坏了“华盛顿共识”的缔造者事先勾画的美妙而诱人的蓝图,更有著名经济学家推出“华盛顿共识”废墟之上的“后华盛顿共识的共识”。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中国模式”或称“第三条道路”(既不同于计划经济也不同于市场经济)进而被冠之“北京共识”,流派之争再起波澜。  相似文献   

19.
鲁迅和郭沫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和郭沫若是同时代的两位文学巨星。他们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拓了广阔的道路,是文化战线上两面相映成辉的旗帜。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了他们的战斗业绩:“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然而,这一双战友却终其一生未曾会面。“五四”时期鲁迅在北京,郭沫若留学日本。“五四”过后郭老到了上海,接着便于一九二六年到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任文学院长,此时鲁迅被迫离开北京,远走厦门。一九二七年鲁迅到广州时,而…  相似文献   

20.
透视"新贫族"的消费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芳 《社会》2002,(10):36-37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作了一次调查 ,此次调查地区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西安、成都、青岛、哈尔滨8个城市 ,以随机抽样方法发放问卷6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5100份。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26岁至35岁这个领导市场新潮流的群体中 ,相当一部分人是都市里的“新贫族”。他们拥有最现代化的消费品 ,常常和朋友光顾高消费的休闲场所 ,但他们手头能拿出来的钱还不如那些靠紧巴巴的收入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多。社会学家给这个新兴消费群体起名为“新贫族”。“新贫族”产生的背景“新贫族”是我国近年来在“扩大内需 ,拉动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