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思政课”是基于守正创新而生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形态。相较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课”不变在理论基石、价值旨归、任务指向;变在于视野上聚焦“两个大局”、场域上融通“社会大课堂”、格局上形成“育人共同体”、体系上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大思政课”变抑或不变,其旨趣均指向于“大思政课”的落地。从强化队伍建设、依托实践教学、丰富课堂形式三个高度来厘清“大思政课”的建设思路,有助于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就业压力下的人才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近几年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学生就业困难,或不能吃苦、不能适应工作岗位,出现心理压力加大或心理疾病,主要原因是有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方案上,并不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观念落后、教育模式陈旧。就业压力下人才培养应从“才”、“情”、“养”、“品”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邓小平“和平发展”时代观与“一国两制”国家统一观的作用与意义。时代主题的演变: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初步成功实践:将为全面实践和多国实践提供可能;“一国两制”的历史考察:只有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提出并真正实践这一伟大设想;“和平发展”时代观与“一国两制”国家统一观:辩证统一、社会主义中国内外政策的有机结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跃进”前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进行了曲折的探索。这种曲折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由采借革命斗争经验从事经济建设到力图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指导经济建设;二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由主张“积极平衡”论到强调“综合平衡”论;三是对个人能否占有一定量生产资料的曲折探索;四是由默认“一平二调”、按需分配到主张遵循价值规律、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5.
数学本质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数学认识论发展经历了从柏拉图学派的“数学发现观”,到罗素、希尔伯特等人的“绝对主义数学观”,再到数学的“可误主义”、“拟经验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认识观的转变。人们在对数学本质的研究与争论中,不断揭示矛盾,认识本质,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反对辩证法的“神秘形式”,提倡辩证法的“合理形态”,简单说就是实践的、批判的、革命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不是玩弄概念的“辩证平衡”,而是立足社会实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辩证法。邓小平理论特有的“务实以求真”的风格,是对这一辩证法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是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面向汉语言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新文科背景下探讨民族高校“中国文学”的思政出路,既要从新文科建设对课程思政的时代要求与“中国文学”对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两方面认识其必要性,又要从课程认识与适应、专业融通与课程搭建、人才培养与思政协同等方面认识其不足之处,最后从知识生产与教育培养“目标化”、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智能化”、课后训练与科研导向“项目化”等三方面寻找出路,以期实现新文科视域下“中国文学”课程“重人文、重原典、重融通、重创新”的有机融合,实现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立足于党和国家的利益,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评价观,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期用实际行动对“文化大革命”否定评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文化大革命”不匆忙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文化大革命”否定评价再到改革开放过程中对“文化大革命”辩证评价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人的“形”“神”当以谁为主呢?从西汉到六朝这数年之久的时间里,《淮南子》的“神主形从”说及魏晋玄学之“略貌取神”观,代表了道家形神观在这一时期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天之道”与“人之道”的涵义及其关系的诠释,公共政策的价值定位和价值抉择的核心取向是“公共性”,这种取向从发展现的意义上说就是走向“共同富裕”。具体表现为:作为社会行为目的的主观价值和价值理性的辩证关系及其转换;作为社会发展作用机理的不平衡规律与平衡规律的辩证关系及其转换;作为社会发展伦理状态“善”与“恶”的辩证关系及其转换。同时,该项研究还涉及一系列更为深层次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工业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优化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习教学是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我院提出的"积极开展工程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创业型现代工程师"的目标,通过对我院工业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资源结构分析以及实习教学过程优化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深化本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加强管理、注重实效的实习过程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生顶岗实习风险频发,损害了学生权益,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秩序,制约了校企合作健康发展和产教深度融合。必须准确把握实习风险及防范现状,确立实习风险管理和重在预防的新理念,通过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五位一体"的防范机制等,切实有效防范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  相似文献   

13.
“教育融合”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从自己的视域出发,在两者间的边缘领域,以沟通、对话的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一种镶嵌关系。这种关系表征为“民主—平等”、“创造—生成”、“持续—开放”和以人为本四个方面,它意味着走向并建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合理联结,在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自我的拓展中,达到师生有效交流,进而实现人的精神世界的完满建构。  相似文献   

14.
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从"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课程在信管专业中的重要位置出发,引入了"案例报告式"教学方法,对其应用进行了实践与探索。针对现有教学模式的缺点,分析了"案例报告式"教学法的优点,从案例准备、"案例报告式"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入手,对"案例报告式"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价。指出"案例报告式"教学方法响应了教育部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号召。  相似文献   

15.
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应当把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列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即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用泰戈尔的话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传递生命信息.生物学科对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位子课程改革前沿的生物学科在新的时代更加负载教育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意义,引导学生懂得欣赏生命,珍惜生命的任务.本文沿“敬畏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三个梯度阐述了生物教学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作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也受相关各方的关注。“产学研”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对企业人才需求的主动反应,它能增强高校与企业合作性,培养出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论文阐述了实践教学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实意义,并提出“产学研”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这将有利于教学内容上的侧重、教学体系的构建、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提高、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17.
现代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抓好安全培训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安全培训效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具有一级安全培训资质的机构,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个宗旨四个结合"的教学模式,即:确立"根据培训需求,制定教学方法"的宗旨,采取讲授式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启发式与研讨式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从而探索出了一套适应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具有矿业特色的教学方法,为我国煤炭工业领域提供了高层次的培训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型大学中,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以一个有始有终、层次分明的完整课程体系作为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忽视大四阶段的教学,从而导致本科教育严重缩水。以南京大学为例,对大四阶段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揭示出研究型大学面临着大四阶段课堂教学阻力重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实困境,在结合南京大学2009年本科"三三制"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突破现实困境的可行路径:构建以促进专业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及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切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为了实现"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满足企业对学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型、宽口径的"零适应期"人才。"3+1"教学模式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它注重高校人才实践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该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大学前3年完成本科的基本学习任务,大学第四年进行创新实践锻炼。文章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3+1"教学改革为例,展开讨论,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20.
南京林业大学与浙江圣奥(木业)集团联合创建的“圣奥班”是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创新型家具设计工程专业人才的成功平台之一.基于圣奥班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对学生进班动机与目标定位、比较优势、获得的帮助、专业能力提升,以及今后办班建议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的圣奥班平台对学生创新意识,专业能力、就业竞争力等诸多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