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本文从新课导入生活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几个环节,试着探讨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得以焕发。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本人在几年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现代地方课程教学观认为,地方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注重学生进行探紊地方课程知识、学习方法、应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过程,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求学所必须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地方课程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地方课程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新理念和新思维像一股春风为思想品德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课堂"活"了起来,学生也"动"了起来.然而由于应试教育和教学时间的限制,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导致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学生无法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产生欲望和兴趣,也因此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低下.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生活化的活动、生活化的实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教师应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主动创设情景,丰富教学活动、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帮助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活动、体验、内化,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8.
广东版七年级新教材将每课分为四个板块:探究园、心灵导航(法律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一、三、四板块的内容都以体验为主,以体验开始,以体验结束。在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把它凝结成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课堂活动应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在老师的引领下内化为健康的思想道德情感和行为。本文以两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教学对知、情、行转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根本任务就是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儿童化、生活化的设计引进课堂,让学生经历智慧与兴趣的碰撞,从而“亲近”数学,感悟数学,体验数学,享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生活化是这样描述的: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11.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激发体验兴趣,以兴趣驱动学生学习;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真过程;引导切身体验,获得感悟内化为个人品德,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阐述了在课前、课中、课后重视体验,通过有效措施促进体验教学,实现学生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让体验成为品德课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的课堂上,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注视学生的方方面面,注入五彩缤纷的生活化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新鲜与活力。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真真切切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要求,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西方美学史上有这样一句名言:"和谐就是美"。重庆永川北山中学尚美教育的办学特色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也承载着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该如何进行尚美教育呢?一、教人求真,挖掘美材真即符合规律。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体验感悟中思考、判断、选择、发现和创新。老子说:"万物莫与朴素争美。"为此,思品课堂更应回到学生生活本身应有的朴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小学数学课堂也要与时俱进,利用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形成"数学生活化教学"。该文基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力求在课堂上提升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像;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面对这些可喜的变化,我对阅读教学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和谐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享用者和开发者,教师通过增强趣乐性,构建生命化的数学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体验,通过联系“生活化”情景,渗透思想化的文化,巧用幽默化的语言和善用逻辑化的推理,激活课堂,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求知体验并逐渐形成好学乐学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生活化"是这样描述的:"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可见,课程标准对道德教育要直面现实生活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现实生活是道德的生长点,离开了生活的基础,就无从谈道理.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告诫我们:"理念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  相似文献   

18.
<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虚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交际能力,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课堂光靠书本是无法完成这一目的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带着生活的体验进入课堂,带着课堂的理念去生活中实践,变课堂为大社会,变大社会为课堂,形成"生活—课堂—生活"的链条。  相似文献   

20.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