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初年的台湾女性小说呈现出与20世纪90年代不太相同的面貌,总体而言,女性主义的议题少了20世纪90年代激昂尖锐的泛政治化倾向,转向更本色、更纯粹探究女性复杂深幽的自我及其与这个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苏伟贞的<日历日历挂在墙上>和朱天文的<巫言>.即便像施叔青<台湾三部曲>这样涉及台湾历史沧桑、政治风云的长篇巨制,也更多地以女性主义历史观呈现庶民百姓日常性中琐碎、常态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一、课程建设的历史背景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引发了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所当然地要研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形势、新进展与新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波如潮水般涌向世界各个角落,国家教委颁发了7号文件<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若干规定>(1987年),明确要求在理工农医博士生中开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位课程,它是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在众多区域一体化组织中,又以欧洲一体化的成就最为突出.欧洲一体化以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为标志全面启动,如今已经走过了52年的历程,成员国数量从最初6个扩大到27个,合作领域以共同的关税同盟为起点,逐渐扩展到共同的农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投资政策及货币政策等方面.欧盟目前拥有世界7%的人口(约5亿人口),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30%(约15万亿美元),国际贸易的五分之一(如果包括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则占到约三分之一),全球500强企业中有三分之一是欧盟企业①.  相似文献   

4.
政治伦理作为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一种特殊的意识表现形态,主要研究对象是政治伦理和政治道德.自古以来,政治伦理学就受到世界各国政治学家和伦理学家的关注,但政治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化、系统化的学科,则以1971年罗尔斯出版的<正义论>为显著标志.我国的政治伦理则萌芽于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于90年代以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以来,我国学者对政治伦理研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史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常乃悳出版的<中华民族小史>为标志,至今已走过了85个年头.回顾中华民族史研究的这85年的历程,不仅有金秋丰收的喜悦,同时也不乏艰辛和曲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讨论,以及萧君和主编的<中华民族史>和田哓岫的<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出版,迎来了中华民族史研究的春天.但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史的研究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诗辨新探>是先师郭晋稀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精心撰写的一部专著.郭先生在<红旗手>(<甘肃文艺>)1961年第1期上开始发表他的<文心雕龙选译>,是国内最早进行<文心雕龙>今译工作的学者.1963年,他的<文心雕龙译注十八篇>出版,次年香港建文书局加以翻印,后香港中流出版社有限公司等又加翻印,流布港、台及国外.1982年郭先生出版了<文心雕龙注译>,20世纪90年代中期又应岳麓书社之约,撰<白话文心雕龙>.所以,他以研究<文心雕龙>而知名于海内外.意大利汉学家珊德拉教授对郭先生说,她研究<文心雕龙>就是从<文心雕龙译注十八篇>入门的.  相似文献   

7.
被遮蔽的"文革"叙事--从《玫瑰门》评论小史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门>是铁凝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重要作品,但从<玫瑰门>的评论小史可以看到,80年代后半期以来,评论界对"文革"主题的忽略与遮蔽是普遍的.其中对抽象人性的偏爱,导致评论界对铁凝等一些小说家揭开"文革"政治对人性阴暗面的催生和放大,与人性固有之丑陋的合谋真相这一努力,大多视而不见.这一情形与8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当代文学观密不可分,也与"瞻前"而非"顾后"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起,欧盟加强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博洛尼亚进程是欧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举措,以构建欧洲高等教育区为目标,促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合作,通过欧洲内部不同高等教育体系间的合作与竞争,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增强欧洲高等教育吸引力和竞争力。国际化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战略,更是发展中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欧洲一体化在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使欧盟成为了冷战后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然而,2005年法国、荷兰公民却先后否决了<欧洲宪法条约>,从而引发了一体化在21世纪的一场重大危机.虽然危机的产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然而通过对危机的深刻反思,使人们认识到:缺乏对欧洲的认同已经成为阻碍一体化发展的负面因素.造成欧洲认同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精英阶层与大众群体在欧洲认同问题上所客观存在的明显差异与极化分层.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的欧洲社会中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在欧洲认同问题上的极化分层现象,已经构成了阻碍欧洲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10.
郭宏 《南都学坛》2005,25(1):37-39
欧洲工人体育组织兴起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20-30年代。工业化的发展是欧洲工人体育组织出现和发展的基本原因;欧洲体育运动组织化的增强推动了工人体育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欧洲政治环境的变化对工人体育组织的出现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欧洲工人体育组织积极培育无产阶级体育文化,使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推动欧洲各国工人的团结和合作,使其具有鲜明的国际主义性;积极进行各种政治斗争,使其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同时,欧洲工人运动政策主张的分歧也使得欧洲工人体育组织具有明显的分裂性。  相似文献   

11.
黑死病前后的欧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死病前,欧洲农业长期滞后,生产力的进步不适应人口的增长。在生产技术落后的条件下,人们只知无限度地开荒,向山林川泽争夺耕地,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黑死病的发生与广泛流行。瘟疫使西欧人口锐减,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农民乘机加强开展自身解放的斗争,从而加速农奴制的瓦解,也使欧洲的封建领主逐渐放弃农业,改营商业性畜牧业,从而使欧洲逐渐迈入商品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2.
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上对欧洲历史的解释,大都视中世纪为一个文化黑暗时期.但在长达千年的中世纪时期,学校教育在欧洲文化的传承中起了重要作用.只有深入了解欧洲中世纪文化继承的实际情况,才有可能对欧洲历史的演进作出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变化的国际局势,尼克松政府从安全、经济、外交等方面调整了美国对西欧政策。"欧洲年"是美国推行与西欧"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其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欧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且活跃的社会救济体系,当中包括了真挚友爱之情流露的个人善举,缘于上帝仁爱的教会救济以及传统互助互爱的社会团体慈善活动。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之前,这些社会救济组织在欧洲中世纪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救助功能,而当中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真挚朴素的友爱互助精神,以及社会普遍的人文关怀正是当今社会所应提倡与弘扬的。  相似文献   

15.
在外交学中,对外战略决策是外交决策中层次最高、范围最广的一种.将管理学中的决策机制理论引入外交学领域,并根据各个国家的历史实践,认为战略的规划和制定基本上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形势判断、目标确定和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国内的和国际的).就俄罗斯对欧战略而言,主要从俄罗斯对国际形势的战略判断、对外目标的选择与排序、影响战略决策的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6.
欧洲"一体化"与"反一体化"运动是相伴而生的。在"一体化"进程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反一体化"运动总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既有国家层面,也有政党、民众层面;既有坚决抵制而态度强硬者,也有总体上支持而部分持有异议者。"反一体化"运动的存在与发展,一方面有其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其积极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欧洲"一体化"与"反一体化"运动是相伴而生的.在"一体化"进程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反一体化"运动总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既有国家层面,也有政党、民众层面;既有坚决抵制而态度强硬者,也有总体上支持而部分持有异议者."反一体化"运动的存在与发展,一方面有其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其积极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与欧洲、东方与西方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是俄罗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地跨欧亚两洲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带 ,俄罗斯这个民族国家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和优越感 ,经常与西方不合拍或与西方不相同 ,但又不得不学习西方的先进 ,因而民族心理常不平衡。俄罗斯与欧洲列强相互存有戒心 ,文化民族主义决定了它们的相互关系 :俄罗斯永远不会变成西方 ,西方也永远不会完全接纳俄罗斯。俄与西欧、中欧、东欧的具体关系也不尽相同。竞争与合作并存 ,妥协与矛盾共生 ,磕磕碰碰 ,不会一帆风顺 ,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在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中国的瓷器曾是物质文化交流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商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各国,欧洲人在掌握了中国造瓷技术以后,对华瓷的色泽、图案、纹饰、造型竞相仿效.并在模仿的基础上,烧制出具有欧洲各国民族特色的瓷器.17世纪后半期,许多欧洲国家已不再满足于对单个瓷器的模仿和制作,利用中国人的瓷饰艺术装修出了一些"瓷屋"、"瓷厅"、"瓷宫",极大地丰富了欧洲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的内容,为瓷制品在欧洲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也为欧洲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同时,中国瓷器不仅加深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而且也使欧洲人在审美观念、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嬗变,在欧洲引发了一场瓷文化的革命,并最终导致了欧洲近代崇尚中国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20.
冯永利  王明进 《国际论坛》2013,(3):32-37,8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欧洲的外国移民大量增加,形成了不同文化族群在欧洲共存的状态,也为移民的治理带来了难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相继采取了多元文化政策,尽管多元文化主义声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种文化平等共存,但其实施结果却与人们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造成文化区隔,刺激了欧洲极端排外势力的增长,并导致了少数族裔长期居于弱势地位,不能融入主流社会,成为引发社会骚乱的一大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