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推动和政策影响下,在国民党内外爱国民主人士的积极配合下,在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这个总前提下建立起来的。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振兴中华,具有深远的意义。一、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历史条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日本侵略中国,大敌当前,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的两大政党——共产党和国民党,化敌为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实现了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八年抗战,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国土,完成了保卫祖国的神圣大业。在争取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和平统一祖国神圣大业的今天,回顾这段历史,认识党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所采取的基本策略,无疑是具有现实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左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宋代祥70年前,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是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真诚合作,对于推动大革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国民党左派人士在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发展方...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形式下进行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加速了第一次大革命的步伐。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发展,曾经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一为了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不辞辛苦,进行了巨大的工作。第一,从事国民党的改组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由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所促成的。一九二二年八月,为了贯彻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全会,主要讨论同国民党联合的形式问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由全国人民参加和支持的全国范围的民族解放战争。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推动,才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地抗日战争,并粉碎了国民党的分裂反共阴谋,坚持了持久抗战,维持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作用,发动和团结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6.
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万里霜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特殊形式,抗战在共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及其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和山共产党及其军队担...  相似文献   

7.
马林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的第一位正式代表,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三年之中,他三次来华。第一次来华,在他的帮助下,“中共”一大召开。“一大”后马林就开始关注孙中山及国民党。马林考察各方面情况,向共产国际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第二次来华,马林提议召开西湖会议。西湖会议确定了国共两党有“党外合作”转向“党内合作”的方针,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打下基础。为解决合作的具体事宜,党又召开了“三大”。马林以“三大”代表的身份第三次来华。“三大”最终确立了国共合作的具体方针及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史上,共产党和国民党曾经两次合作。现在,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实现和国民党的第三次合作。国共两党每次合作,由于国内外形势和历史条件不同,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而适宜的合作形式是国共合作的重要前提之一。总结前两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探索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行形式,对于  相似文献   

9.
广州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发源地,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遗迹分布最多最广泛的地区,从中共确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方针的中共三大,到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一大,以及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无一不是在广州召开和举办的。1982年,广州被公布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在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过程中保护利用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遗迹,使其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和考量。  相似文献   

10.
学界通常将第二次国共合作不同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特点.归纳为四点:成份极为广泛,队伍很复杂;国共两党都有军队和政权;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处于有利而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本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是:(1)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全民族组成的民族解放战争联盟,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和人民与汉奸、亲日派的矛盾有着原则区别.不应过分强调统一战线内部斗争的尖锐性;(2)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以抗日救亡为旗帜,以求同存异、“两制共处”为合作的基本方式,不能说没有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3)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法西斯东方阵线的坚实基础,以国际环境的“有利而又复杂”作为它的特点,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演变与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战略探讨孙堂厚韩淑伟(一)推行以“反攻复国”、“光复大陆”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时期(1949年10月~1981年2月)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此后,国民党就以台湾作为最后一...  相似文献   

12.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情况下形成的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两党政权合作,也有两党军队合作;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第二次国共合作处于一个既有利又不利的国际环境中.从这些特点来看,第二次国共合作始终...  相似文献   

13.
坚贞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者,杰出的革命诗人柳亚子先生,一生曾三次到广东,写下了不少反映他在广东生活和交游情况的诗篇。一1926年初,柳亚子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四月底,柳亚子夫妇、侯绍裘、韩鸣鹤夫妇到达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监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不久,朱季恂、范志超夫妇亦到了。那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们住在一家叫做“客尘学旅”的  相似文献   

14.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国民党之于合作是出于内外交困的逆境,中国共产党之于合作是因为远大的阶级目标和本身相对弱小的阶级力量,苏俄之于合作是根源于其国际环境的恶化与巩固新政权的需要。这一系列矛盾因素的彼此互动,终于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5.
1936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致书国民党,呼吁建立包括国共两党、白区和苏区在内的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中央认为“这是我们新的宣言”之后,它又与我党在抗战胜利前夕呼吁的民主联合政府和旧政协通过的国家方案联系在一起。它提醒我们从国家权力这一视角去分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可以深化对国共关系的研究,并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民主共和国方案向国民党昭示:为民族大义抗日大业计,中共愿意放弃工农民主政权,改变两个政权的敌对状态,以求内战停止,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6.
联俄、容共是孙中山晚年的两大政策,但容共实为联俄的副产品。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孙中山的联俄政策久未确立,容共政策自无从推展。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共产党比较早地开始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实质性准备,最终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国共合作共同推展国民革命的重大决策。第一次国共合作起源阶段,国共两党和苏俄及共产国际为探索国共合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也必将开启中国革命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192 0年 6月 ,列宁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草拟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为实现《提纲初稿》中规定的政策 ,共产国际加强对中国的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马林起了积极的作用。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是马林以爪哇伊斯兰教联盟运动的经验为依据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民国研究     
主持人语: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改变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以往的研究多从国共两党关系角度来考察1924年国民党改组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过程,而对当时新兴的社会力量与新型的民众动员方式关注不够。韩国首尔大学柳镛泰教授的论文通过考察国民党"一大"前后孙中山建国构想中的两种民意机关的构成原理与相互关系,揭示出孙中山所提出的国民会议主张并非国共两党应付时局的权宜之计,而是以当时已有的民意集结经验为  相似文献   

19.
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孙中山庄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基本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促进了国民党本身的进步,使之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使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日益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它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革命武装——革命军的创建及其战绩,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大的历史成果。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整整四十年了。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侵略者宣告无条件投降。九月二日,正式签署了投降书。历时八年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九月三日,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在这一天庆祝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走过了极其曲折复杂的道路。为了战胜强大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是这次合作,才促成了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深入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展望第三次国共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