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雪 《理论界》2022,(10):95-101
自钱谦益称李开先“雅负经济,不屑称文士”,后多沿用此评价,继而成为对李开先的固有印象。钱氏作此评语,或多是从其仕宦经历而谈,或总结自李开先个人的言论,故应以李开先的“罢官事件”为节点,分别看待。与此同时,李开先在经历宦海起伏之后,经世济民的意识却并未减退,虽然被迫放弃自己治国安民的满心抱负,但是忧国忧民的情怀却依旧贯穿始终,且通过大量的文学创作,宣泄着自己的“未酬之志”和“经济之心”,更是借此成就文名。  相似文献   

2.
读陈平原先生新作《数码时代的人文研究》 ,甚有感触。陈先生向来主张学者的人间情怀 ,即在从事学术研究、专业著述的同时 ,保持作为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对于国家社会的命运关注 ,其具体方式就是面向社会的随笔式发言 ,前曾有《近百年中国精英文化的失落》、《当代中国人文学者的命运及其选择》等妙文。〔 1〕 后文尤其述及在市场经济时代人文学者所面临的挑战和策略 ,强调“政府和企业都愿意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精英 ,经济学家和法律专家也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礼遇”的背景 ,突出“惟有人文学者可有可无备受冷落”的现实 ,虽不否认“人文…  相似文献   

3.
<正> “永嘉四灵”是指南宋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徐照(?——1211),字道晖,又字灵辉,号山民。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翁卷(生卒年未祥),字续古,又字灵舒。赵师秀(1170——1220),字紫芝,又字灵秀,号天乐。因为四人都是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字号中都有灵字,彼此旨趣相投,诗风相近,自成一派,故世称“永嘉四灵”。四灵中,徐照为终身布衣,其余三人都沉沦下潦。四人一生贫病交加,生活无着,政治上找不到出路,但在诗歌创作上却颇有成就。他们几乎是用生命和心血,全力  相似文献   

4.
曾春燕 《南方论刊》2007,(12):86-87,73
汪曾祺八十年代的小说创作追求和谐的审美风格。在艺术上,充分展现出小说的诗化意境,并且通过"回忆"的构筑方式,营造和谐美的意境。作者八十年代的小说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然性",体现其人道主义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六朝时期首屈一指的的大诗人 ,其“田园诗”、“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其各自的生活经历、写作的出发点及玄理的阐发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阐述其艺术风格之成因。  相似文献   

6.
<正> 对苏曼殊艺术风格的研究,目前还较多局限于一般常规所涉及的几个方面:隽永轻清、浪漫主义等等,而对苏曼殊创作的禅意美却绝少顾及.虽然苏曼殊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包涵了儒、释、道三家的成份,很难有一个自成体系的方面,但从根本上讲,他毕竟还是一个知禅林之事、明禅家之理、晓禅家之公案话头的三宝佛徒,所以,如加仔细体味,披沙捡金,其中还是有一定的体系可寻,他作品中所表现的禅意美就是他艺术风格体系中的一元.  相似文献   

7.
对“富贵之乐”与“山林之乐”的分辨和讨论在宋代成为士大夫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一话题既与“富贵”、“山林”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文学体式和风格有关,也和北宋士大夫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处世心态相联系.欧阳修对“富贵之乐”与“山林之乐”的论述在宋人中较有代表性,欧阳修对二者的基本态度影响到其文学创作风格.“富贵山林,两得其趣”的人生追求和“六一风神”的独特审美内涵之间有着内在一致.这种关联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北宋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士大夫阶层的独特价值取向和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国德 《阴山学刊》2013,(6):103-105
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的"外国文学史"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文本的要求,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就成了当务之急。传统的教学对诗歌、戏剧、小说等不同体裁作品都采取同一个模式,应从不同的文学体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入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作为哲学认识论中的“个别”范畴,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学者对其探究。从古希腊的哲人到当代的哲学大师几乎都对“个别”作出过自己的理解和界定。然而,在我国哲学认识论理论研究中对“个别”的研究却显得薄弱,以至在高清海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问世前,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不曾把“个别”作为哲学基本范畴加以论述过。这就使得在哲学认识论的研究中许多问题都含混不清、不甚了了。例如,认识的基础对象,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个别与特殊的关系等等问题就是这样。诚然,研究“个别”不仅涉及哲学认识论,而且涉及到了心理学、逻辑学、语义学诸方面,稍有不慎就会把已经够复杂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但愿本文中的这些不够成熟看法能促进对“个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而经济现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与经济过程的进程往往牵扯到许多因素。为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研究者首先要将影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各种因素区分为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 ,假定这些非本质因素不变或暂时撇开这些因素 ,使得分析简单化 ,然后 ,在此基础上进行复杂分析 ,最后得出某些理论结论。经济理论是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形成的 ,如果失去了这个条件 ,理论也就不适用了 ;如果对假定进行修改和变动 ,经济理论就会发生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运用语言进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在构思时往往雄心勃勃,激情澎湃,而临下笔时却“思乙乙如抽丝”,先是涂涂划划,随即又换纸重写,最后揉成一团扔进纸篓里,索性搁笔;即使有时勉强成文,也觉得笔下写出来的和心里想说出来的不完全一致,走样了,变味了。这就象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所说的那样:“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相似文献   

12.
“白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某种身份的指代的“白徒”一词,屡见于古籍,还出现在汉简之中,但是古籍与汉简中的内涵并不一致。对于其在传世文献中的含义,诸家见解又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白徒”究为何义?其身份地位如何?在历史上有何变化?弄清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得到“白徒”一词的确诂,而且能够从一个侧面认识先秦、秦汉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情况。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有人对此进行过研究。本人不揣谫陋,拟作一初步探讨。 1 汉简与传世文献所见的“白徒”,含义并不相同。 《管子》、《吕氏春秋》与《汉书》皆有“白徒”之称。唐国子博士尹知章注《管子》云:“白徒,谓不练之卒,无武艺”。尹说影响颇大,当代著名学者于省吾、陈奇猷、马非百、李学勤诸先生皆从之。如,马先生说:“盖指未经过军事训练之人而言”,李先生认为:“指军中未经训练装备的徒兵”。在目前的学术界,此说已成定论, 江陵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第20件云:“异时鲁法:‘盗一钱到廿,罚金一两;过廿到百,罚金二两;过百到二百,为白徒;过二百到千,完为倡’。有(又)曰:‘诸以县官事(?)其上者,以白徒罪论之;有白徒罪二者,驾(加)其罪一等’。白徒者,当今隶臣妾;倡,当城旦”。在这里,“白徒”却是刑徒名。 2 汉简中的“白徒”为刑徒,而文献中的“白徒”多与从军、作战有关,  相似文献   

13.
自我认识问题在哲学领域里,是一个重要课题,是历代哲学家争论的焦点之一,从争论的实质看,大多数认为自我认识是唯心主义的.这里,仅就我们肤浅的认识,谈一点粗略之见.自我认识是人的本质所在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学家说:人代表着如下特征的缓慢积累,两足的外表,敏锐的目光,勤劳的双手和发达的大脑;心理学家则说:人是复杂而非凡的大脑拥有者,具有思维和抽象的能力,这种能力压制他从自己的祖先那里继承来的天性和  相似文献   

14.
15.
自古而今,学术界对假借与通假是不是两个概念、有何区别等问题,总有些纠缠不清。本文欲就此试为一探,权作引玉之文,以俟诸君深入之。 假借者,古人谓之汉字造字法“六书”之一。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首为定义并举实例,所以影响最大,后世悉同此说。许氏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象  相似文献   

16.
“火历”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春秋鲁昭公十七年,预测六月甲戌朔将发生日食,祝史请准备“救日”仪式。执政季平子反对道:“止也!唯正月朔,匿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伐鼓用币,礼也。其余则否。”太史解释说:您所谓的正月,亦“在此月也,日过分(按指春分)而未至(按指夏至)”;您所谓的正月朔,也是“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均见《左传昭公十七年》)。这段对话提出了一个有关中国古代历法的大问题:正月,何以也在周六月或夏四月?或者说,周六月或夏四月,何以也可称为正月?  相似文献   

17.
晋商是对历史上成名的山西商人的称呼。在明清年间 ,晋商曾盛极一时 ,商贸足迹遍及华夏大地及欧亚大陆。在传统农业社会 ,晋商的发迹和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少晋商出身于农民家庭 ,并擅长农产品贸易 ,晋商的根深深地扎在农村 ,晋商和农业、农村、土地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相似文献   

18.
关于唐和高丽的关系,即唐太宗父子之攻打高丽,史学界历来研究较少,很少有专文发表。在隋唐史著作和中国通史中,也是简单涉及,语焉不详。现就阅读有关文献所得,并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对唐丽战争略作初步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唐攻高丽之动机与原因 从历史文献记载看,唐太宗父子之攻打高丽,有许多表面原因,即拯救汉民、声讨弑逆、恢复旧疆、预防后世之优、海东三国关系的影响等。但是,当我们对现存史料及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如果是这些表面原因,太宗父子绝无必要动用如此多的兵力,花如此大的代价攻打高丽。那么太宗父子攻打高丽的真正意图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在哲学的研究和教学中,人们广泛地使用着“客观性”这一范畴。“客观性”范畴似乎“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本体论(唯物论)、辩证法、规律论、认识论、意识论、社会论(社会历史观)都少不了它。也许正由于人们对“客观性”范畴使用多了,就把它当作一个不证自明的、熟知的常识来接受,而对“客观性”的含义及其表述,从不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叙述视角下涉及到的权势问题,从“权势”这一概念的定义开始谈起,回顾了机构话语环境下的权势问题研究以及叙述权威性研究.叙述分析视角下的叙述、社会权势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同建互构的.机构话语环境下的叙述研究显示了机构权势的不对等对叙述形态以及内容的相互制约作用;叙述权威性问题实则是对语言资源的控制,也是强权者对叙述话语权的控制;以及弱权者对主流话语权的抗争.因此叙述视角下对权势问题仅仅是语义层面上的意义构建,所涉及到的是更广义的文本与社会现实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