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目前中职会计专业生源不足,就业率偏低,中职会计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偏重于会计专业知识,忽视其他相关知识的拓展;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考核重知识记忆,轻应用能力测评,导致学生会计基础知识面窄,动手能力不强。以市场需  相似文献   

2.
徐萍莲 《经营管理者》2009,(24):312-313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如何培养适用海西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是中职学校会计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出发,分析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新模式。以期真正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适用性与竞争力,更好地服务海西建设。  相似文献   

3.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实训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会计国际化程度提高,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及实务越来越庞大、复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自于从未接触社会实际的初中毕业生,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令人担忧.因此,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更快地为社会为企业服务,加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的理论与实际水平都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与会计职业的飞速发展相比,会计教育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显碍落后.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毕业生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笔者从多年教学经历和社会会计实践中感到,必须加强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采用仿真教学,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职会计教学,必须面向社会针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要求开展教学工作,面向学生实际学识现状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对口就业率;必须从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出发,更新会计教学理念和模式,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做好会计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一直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教师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课题.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提纲式"教学法是提高会计专业课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必须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对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达到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统一,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能型会计人才。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即培养符合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本人结合多年的会计专业教学,谈几  相似文献   

8.
卢全 《科学咨询》2008,(24):34-34
本文针对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中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明确提出应加强会计的实践性教学,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走向就业岗位,企业需要什么人才职校就应培养什么人才,企业的人才需求是职校的生命线,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合格人才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因此应以用人单位对会计岗位人才评价的标准作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高标准。本文就如何实现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用人单位会计岗位人才评价的有效衔接这一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提高对用人单位会计岗位人才评价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开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用人单位评价调研,准确把握用人单位会计岗位人才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构建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制度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走向就业岗位,企业需要什么人才职校就应培养什么人才,企业的人才需求是职校的生命线,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合格人才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因此应以用人单位对会计岗位人才评价的标准作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高标准。本文就如何实现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用人单位会计岗位人才评价的有效衔接这一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提高对用人单位会计岗位人才评价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开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用人单位评价调研,准确把握用人单位会计岗位人才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构建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制度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走向就业岗位,因此中职会计教学必须与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李鹏霄 《经营管理者》2013,(16):389-389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会计专业理论课程之后开设实训课程,进行会计技能实训,尤为必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验证其是否掌握了所学的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可以巩固和学习会计核算基本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总结、研究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技能人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会计、出纳、库管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各项专业技能,不仅能用手工做简单的日常账务处理工作和会计电算化(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应用),而且具备其他一些办公设备的操作技能,以适应办公自动化的需求。本文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育培养目标出发,提出对会计专业模拟实验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性的合理设计,以丰富中职学校会计实训课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职会计专业也逐步发展起来.但中职会计的教学也显现出它的陈旧和不足,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也较弱.因此论文结合这些特点,提出了会计教学实行分阶段与模块式相结合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企业认知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职学校学生起点较低,没有企业实际经验,不了解企业.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在中职学生对企业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行教学,使得教学陷入困境.本文探讨通过引导中职学生设立模拟公司制企业并对其运营来帮助学生认知企业,在模拟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把企业的常规经济业务形成完整的会计资料渗透进去,可进行完整的模拟公司制企业账务处理,让学生全面认知企业,并融入基础会计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中职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就业必备知识的教育,还要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通过对物流课程教学中教师熟悉行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多样性等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如何在物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指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中职财经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从事基层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事务管理等工作.其岗位层次为中、小型企业、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员;基层财税协管员;银行出纳;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员;统计员;营销员等"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技能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长期以来,中职会计教学和会计专业技能训练,都是以仿真模拟方式训练学生技能,它不能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始终达不到与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零对接,这为学生对口就业造成障碍。如果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采用"双真"教学模式,即把仿真教学逐步转换到全真教学的教学模式,就能够把学生在毕业之前,培养成企业会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熟手,以实现学生毕业即能就业上岗的目标。1"双真"教学模式的内涵双真教学模式是根据会计岗位能力的需求,按会计、出纳、成本会计、报税员等工作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与岗位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就业指导中专业针对性存在的问题,会计专业学生在实践方面存在的尴尬,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对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指导的方法,主要有:1.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2.加强会计实作的教学;3.构建一个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实作交流平台.从而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遇到的困难,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实现理想的就业.  相似文献   

19.
会计这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丰富的理论知道,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会计核算技能.多年以来,许多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很难马上胜任会计工作,这给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直是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工作关注的话题,通过对传统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反思,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作用,重视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克服传统会计教学弊端的重要突破之一.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会计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课程体系需要改革,传统习惯影响导致教育方法落后等,都严重制约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育的发展。因此,基于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及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从高职会计专业的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安排、实践教学阶段来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