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信任是以社会中制度之制约为基础的信任。不同文化体系下的企业对环境中信任资源的依赖与融合存在着两种选择:一是向自然情感、血缘、性情、个人声誉和各种属缘关系以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私人信任靠拢;二是向社会理性建构的并经过组织化和制度化的制度信任靠拢。中国企业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受制于外源性制度信任供给不足的影响很大,存在着两大伦理难题:非正式的制度信任遭遇被瓦解的危机,而正式的制度信任尚没有建立起来。中国企业在后单位制时代面临一系列的内部整合与外部适应过程,其中引起广泛争议的制度信任论题是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的互信合作。  相似文献   

2.
环境伦理在"好生活"和"正当行动"问题上遭遇外部反对和内部纷争.从最抽象意义上看,环境伦理在一种理想的冲突中进入人类道德的亲证性实践,它改变了哲学实践的方式.在与"好生活"相关的意义上,它面对"自然主义谬误"之诘难,通过秉持"生态善"的理念,扩展了"道德善"的内涵.在与"正当行动"相关联的意义上,环境伦理受到常规伦理与道德相对论之因扰,它试图改变"道德权利"的用法.一种面向生态实践的环境伦理,虽然在道德生活形式上存在着从一般性话语到具体项目之间的断裂,但不同形式的环境伦理探究共同指向道德和精神的价值轴线,而对它的探问乃是透过环境伦理论争深入到对其道德生活形式之探寻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伦理"-"道德"的历史哲学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伦理"和"道德"的概念辨析,不是出于思辨哲学的形上偏好,而是因为它们标志着道德文明和道德哲学发展的诸历史哲学形态.孔子开辟的道德强势话语下伦理优先的"中国传统",亚里士多德开创的"理智的德性"高于"伦理的德性"的"西方传统",都经历了历史哲学的三期辩证发展,它们在现代都遭遇到伦理与道德的深刻矛盾.与西方伦理认同与道德自由的矛盾不同,伦理-道德悖论、伦理-道德二元对峙,是这一矛盾的中国形态.它表明,中国道德哲学与道德文明已走到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关头,其历史哲学前景既不是传统性的"合",也不是现代性的"分",而是伦理-道德生态的辩证建构.伦理-道德生态,是其历史哲学的现代中国形态.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如何看待目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信任危机?对社会的公序良俗的伦理运行而言,如果没有基本制度信任的维系,社群或人际间的良序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合作如何可能?自三鹿奶粉事件以来,不断发生的企业违规、失信和不道德事件,使"企业家的道德血脉"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企业伦理关注的焦  相似文献   

5.
伍志燕 《唐都学刊》2008,24(1):62-66
道德价值观念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折光反映和思想标记.由于中西文明的差异,历史背景的不同,中西当代道德价值观念的内容及特点各异.二者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从道德基点来看,西方立足于个人主义而中国立足于整体主义;从道德类型来看,西方遵循一条"元伦理--规范伦理--德性伦理"路径,而中国走的是一条"德性伦理--制度伦理"路线;从道德价值及评价来看,西方直觉主义、情感主义、自然主义等各流派以及每一派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而中国学者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也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一些差异;从道德旨归来看,中西当代道德应服务于社会和谐,实现人类幸福之鹄的.  相似文献   

6.
杨惠 《唐都学刊》2007,23(5):27-29
制度作为人类设计的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是人类在共同体生活中博弈的内在规则。制度伦理从根本上说是为人的道德性存在立法。传统社会封建皇权制度下道德强调的是个人的依附性,个人权利缺位,是外在强加的形式化的道德;近现代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制度伦理中个人主体性加强,但市场经济中"理性经济人"假设彰显的是"工具理性"和"个人理性",必然带来"价值理性"的退隐,引起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当代社会公共领域扩大,在"政治国家"、"公民社会组织"、"市场"、"公民个人"四种力量博弈均衡之下的制度伦理,是个人发挥道德权利参与建构生成的,这种制度伦理作为新的道德规制范型,才是真实合理的实质化的道德。  相似文献   

7.
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资源的整合是改变现代社会道德资源相对稀缺状态的需要,也是超越"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部"道德资源对立思维方式的需要,更是为公民道德教育和网络道德建设提供充分的美德伦理资源的需要.科学发展观为道德资源整合与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维度:道德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应凸显以人为本的主体性理念,坚持全面、协调的方针,吸纳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先进道德资源,注重创造性转换,增强道德资源的整体功能.网络道德根植于现实道德资源.通过对现实道德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将优秀美德伦理资源创造性地转换为网络道德,不仅为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美德伦理资源,而且也为网络道德资源的开发、培育与整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7,(2):19-26
无底线伦理现象的大量出现源于我们的道德伦理空间只有制高点没有地平线,深层哲学根源是将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个人"作为抽象化的理想存在,而没有将之作为由经济关系主导的社会关系中的生命存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着不同的人性假设和伦理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要求伦理道德基石从道德高地转到伦理底线。这种伦理底线就是人人平等基础上的"利己而不损他",它构成了人"是其所是"的人伦底线和仰望道德理想星空的坚实大地。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提出实践理性中的伦理德性、理智德性的德性分型,哈贝马斯在实践理性中区分伦理理性和道德理性,共同揭示了道德自我的个性内在与主体性价值.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精神世界先后经历"真实的精神,伦理"、"自我异化的精神,教化"、"自我确定性,道德",相应于三个精神世界的主体分别为伦理实体自我、法权个体自我、道德主体自我,确证了道德自我的存在和超越性价值.精神哲学研究的本体思维追求形而上普遍本质和绝对本体、伦理思维注重伦理秩序和规范的建构、道德思维凸显自我理性和自主建构,哲学思维范式转换揭示了道德自我在现代道德哲学中的突显价值.实践理性中的德性分型、精神现象学关于客观精神及其自我三重形态、哲学思维范式转换,从不同角度确证道德自我的存在及其特定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0.
制度伦理与社会道德进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仁武 《探求》2002,2(4):35-38,6
道德建设不能就道德论道德,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和巩固要通过制度的力量来调整和规范。制度伦理是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的统一,它是社会道德进步的基础。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道德“失范”的问题,必须从制度伦理环境的建设入手,制定并完善一整套能够有效约束社会成员的合理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社会的创业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创业制度建设的关键 ,在于企业多层次合约的优化 ,包括由政府合约、社会合约和学界合约组成的企业外部合约 ,由产业合约、信用合约和规则合约组成的企业之间合约 ,由资本家层面合约、企业家层面合约和企业职工层面合约组成的企业内部合约。  相似文献   

12.
陈安金 《浙江学刊》2004,(4):174-176
基于中国转型期的特殊背景,道德重建在很大程度上须藉助于法律的支持,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要"法律化",这对于转型期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道德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法律不可能完全取代它;从长远眼光看来,我们还是要从底线伦理开始培育道德,而不能放弃道德.  相似文献   

13.
赵宏志 《学术交流》2005,(11):18-23
中国当今伦理状况最严重的问题是"双重人性问题".伦理学的发展趋势为个性伦理.个性伦理是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伦理学,在人伦关系的范围内,深入到人的心理层面探究伦理问题.伦理和道德的关系为伦理包含道德,道德只是伦理中的准则部分和道德评价部分.个性伦理的两个重要范畴为个性和群性,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性,群性是某群体共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主张强化个性,弱化群性.传统伦理与个性伦理有原则性区别,即,传统伦理停留在人与人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层面,个性伦理深入到人的心理层面;传统伦理以社会为本位,个性伦理以个性为本位;传统伦理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改变个性,个性伦理是根据个性的需要而改变社会的管理方式;传统伦理是从外到内的内化,个性伦理是从内到外的实现;传统伦理鄙视沟通技巧,个性伦理纳入沟通技巧.为实现国人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和谐两大主题,提出了个性伦理四原则即,以个性为本位、以实现为本位、以自主为本位、以规则为本位.  相似文献   

14.
儒家重视人伦,强调伦理本位,主张道德自觉应从个体入手,并形成了一套关于道德自觉的理论,主要包括道德自觉的起点、内容、方法和境界等。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为人",要处理好各种伦理关系,做到孝、悌、忠、信;其主要方法有"格物致知"、"致良知"、"反求诸己"、"慎独"等,道德个体如果能达到时时处处按道德规则办事,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那是道德自觉的最高境界。当代德育培养道德自觉要从个体入手,重视伦理本位,培养人的道德反思能力和自觉践行能力,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15.
方兴未艾的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正成为新的官民互动平台,然而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导致其政民沟通的功能被显著削弱。源于西方的企业家政府理论强调以"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将企业成功的一些理念应用到政府部门,力求建设一个更加高效、更加令民众满意的政府。在这一视角下,网络发言人制度作为公共治理的重要工具创新,可从理念更新、机制革新、制度设计及团队建设四个方面,构建一个网上网下联动、体制内外互动的网络发言人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刘宏涛  潘建雷 《社会》2012,32(4):232-242
一、污秽何以成为"问题"人行动的可能及其限度是现代社会科学面对的重要问题,但这一"问题"的浮现恰恰意味着人世道德系统的溃散与神圣之物遭遇亵渎的危机,是非曲直难以言说,行动无所适从。道德哲学可以为之说教,社会科学则力图在人的实践中发现并彰显有真实效力和作为事实的"道德",以约束"失范"的政治—经济世界,确保现代人作为道德人的自我持存(self-preservation)(涂尔干,[1893]2005:5)。  相似文献   

17.
闫洁  吴威威 《唐都学刊》2011,27(5):29-33
企业道德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企业是与"利益相关者"携手的经济组织,也是因社会契约缔结而成的法人组织,又是自由意志和行为选择的伦理主体。要进行企业道德责任建设,首先要完善企业责任机制,强化基本道德责任,建立义利共生的伦理决策机制,制定制度化的道德责任规范,强化全方位的责任监督机制。其次要提升企业道德人格,践行积极道德责任,以提升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感,培养以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罗小燕 《创新》2021,15(3):75-83
诚实守信是契约经济的观念基础,是共享交换的基本前提.近年来,以闲置和低效利用资源使用权交换为主要特征的共享经济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市场交换中的人际关系,提出了陌生交换、使用权交换下的人际互信和诚信问题.在共享经济实践中,平台企业建立起审核、结算和评价等三大机制以增进诚信,但平台企业和平台用户的诚信失范问题仍然频发,损害了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侵蚀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道德根基.要在"政府管平台,平台管用户,用户强自律"的大框架下,通过政府的制度治理、平台企业的内部治理、平台用户的道德自律以及政府、平台企业、用户的共同治理,重建共享经济诚信伦理.  相似文献   

19.
"诚信",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道德原则,产生于远古的祭祀活动,发展于春秋的会盟活动。它以等级政治道德要求为核心,包括人神之信、君臣之信和君民之信,而这些内容为等级结构和法律所制约。从性质上说,"诚信"是中国传统公法文化中的重要观念;而作为普遍道德意义上的诚信和基于商品契约的诚信,并没有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独立的社会道德和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20.
涩泽荣一的实业思想与日本资本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见 《日本研究》2003,(4):28-36
涩泽荣一是日本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 ,他一生直接或间接参与创办和经营的企业多达 50 0余家 ,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近代产业部门和行业。不仅如此 ,涩泽荣一在从事大量企业活动的同时 ,还形成和提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实业思想。他与那些鼓吹全盘接受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和道德伦理观念的思想家有所不同 ,积极主张以儒家思想和道德伦理为精神支柱 ,吸收西方资本主义经营之道 ,致力于在理性上排除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经济思想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推动日本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考察和分析涩泽荣一的实业思想将有助于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