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陆新武侠呼唤"后金庸时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1世纪崛起的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群体,将武侠小说推进到了一个不同于"金庸时代"的新的武侠时代,虽然其特色明显,但其成就与金庸时代相比仍然存在着重大差距.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应该进入"后金庸时代",其所表现的新世纪"当下经验"是前辈们所无法经历的,但文化素养和生活学识则应大力补充,也应有意识地进行武侠自身的媒体革新,才能不仅仅满足于畅销,而更要追求长销,形成经典.  相似文献   

2.
索尔·贝娄创作的小说表现出了多种文化背景。通过分析索尔·贝娄的生活经历,不难发现他的创作思路与犹太文化、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贝娄小说的文化源头。探讨与研究索尔·贝娄小说创作的文化源头的同时,也尝试探究其小说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3.
索尔·贝娄创作的小说表现出了多种文化背景。通过分析索尔·贝娄的生活经历,不难发现他的创作思路与犹太文化、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贝娄小说的文化源头。探讨与研究索尔·贝娄小说创作的文化源头的同时,也尝试探究其小说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后现代主义小说是相对于现代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而言的 ,因此 ,我们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认识和把握后现代主义小说。在现实主义那里 ,重要的是写什么 ;在现代主义那里 ,重要的是怎么写 ;而在后现代主义那里 ,重要的则是写本身。除此之外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最重要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语言游戏。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标志着艺术形式脱胎换骨的改造和革新 ,而且也意味着创作方式的极大混乱与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新文学的百花苑里,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是一朵耀眼的奇葩。它不仅艺术地再现了从“五四”到抗战胜利二十多年间的社会生活,揭示出时代本质规律的某些方面,而且也显示出巴金作为一代文学巨匠的卓越才能。巴金不止一次地说过,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喜欢的是《激流三部曲》、《憩园》和《寒夜》。而这几部作品又都是家庭题材小说,代表了巴金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因此,探讨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的独创特色和艺术成就,对研究和评价巴金的创作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散文化小说创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达到了高峰,九十年代大量曾经创作散文化小说的作家自主寻求创作的转向,部分作家则坚守在散文化小说的阵地上继续创作,将散文化小说带入新世纪文坛,但是总体上而言,九十年代的散文化小说创作成就并未超越八十年代。散文化小说的流变是九十年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小说自身发展的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作家寻求自身创作出新的结果。无论是转向还是坚守,都是作家创作自主的选择,体现了我国文学发展宽松的环境和多元化的格局,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小说翻译是文学作品再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选择什么样的翻译材料及文本,利用什么样的翻译技巧及策略才能表达再创作者的目的及意图,对所翻译的小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晚清时期的小说翻译者们就是利用这种译入语的意识形态在其所再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凸现出自己的政治倾向性,从而进行文化移植.  相似文献   

8.
民问文化立场与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明显的民间文化立场的特点。这种文化立场使得他的小说创作对新文学民族化、大众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这种文化立场也限制了他的小说创作在思想的深度和艺术上做进一步的开掘,导致他的小说创作的模式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常见的意象 ,但是唐前小说中的龙没有鲜明的形象特征 ,数量也不多。至唐以后 ,龙的形象有了质和量的飞跃 ,呈现出“亦兽亦人”“亦真亦幻”“至情至性”的特征 ,从而反映出传统龙文化、六朝志怪、宗教对唐小说创作的影响 ,以及唐人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浅谈翻译     
真正的翻译工作,不管是口译还是笔译,是文学艺术翻译作品还是科技作品,都应当是严肃、认真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有人否定这种看法,说什么“翻译就是翻译嘛,翻译工作就是翻译工作嘛,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我不同意这种看法。诚然,翻译小说和创作小说绝不是同一回事,两者之间不应该划上等号,但翻译和创作也有共同之处,就是两者都需要创造性劳动和创造性思维。有人说,创作小说是“无中生有”,而翻译小说则是“照本宣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姑且不说创作是否能够“无中生有”,也不说创作小说是否不需要深入体验生活,提炼生活素材,只说说翻译是不是可以“照本宣科”和“依样画葫芦”?翻译小说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萌芽阶段,传播者主要是从业余民间艺人逐步发展而来的。到唐五代时期,传播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整个社会,就连宫廷中说唱伎艺的传播者也多讲述民间故事。并且,从里巷小语者到职业说话艺人,通俗叙事文学的传播者已经一步步走向专业化,而用白话创作通俗小说的书面传播者也已经出现在社会下层。  相似文献   

12.
论苏曼殊对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情僧”苏曼殊是中国 2 0世纪通俗小说的创始者和推动者之一 ,他翻译和再创作的小说《惨世界》在中国侠义小说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的爱情小说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成熟有着巨大影响。本文通过介绍他的身世、他的侠义小说、他的爱情小说、他与其他作家的交往 ,论述他与中国 2 0世纪通俗小说之间的渊源及对中国通俗小说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俗小说与纯文学的最大差异在于其对社会大众心理愿望的肯定与折射。本文通过从对西方通俗小说诸多类型及其传统母题的分析 ,探讨其对社会大众心理层面的积极影响 ,从而确立通俗小说的社会心理价值  相似文献   

14.
明清通俗小说刊刻中心经历了一个由福建建阳向苏州、杭州、扬州、常州、湖州等江南运河城市转移的过程。建阳书坊业带动了明清通俗小说的初步繁荣,江南运河城市的书坊业却促成了通俗小说的全面繁荣。大运河在通俗小说刊刻中心的转移过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运河为江南运河城市的书坊业与通俗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繁荣的商品经济、壮大的市民阶层、便利的水陆运输与广阔的市场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保证了这些城市的书坊业在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在普遍追求思想 ,追逐深刻的当代 ,曹文轩却关注美感 ,倾心雅致 ,并通过其对少年独特题材与视角的准确把握 ,对美好人性与高尚情操的永恒追求 ,充满忧郁但却优雅的审美情怀 ,以及其对古典美学意境的深刻感悟 ,充分展现了他在创作方面的美学追求 ,同时这些也构成了作家丰厚的创作实绩。本文将通过对曹文轩小说中关于“成长小说”、“悲剧意识”、“儿童视角”、“审美意境”等问题的探讨 ,进一步阐释曹文轩小说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渔认为小说与诗文不同,诗文是做给读书人看的,所以贵典雅,小说是做给读书人是不读书人同看的,所以贵浅显。由此出发,李渔的小说创作始终体现出为大众的艺术特色,往往具有情节奇特、结构单纯、语言通俗生动而富有情趣等特点,鲜明地体现出民间化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重婚叙事是维多利亚小说的高频叙事策略,涉及经典小说,常见于通俗小说,盛于惊悚小说,是19世纪英国殖民扩张及社会变革时期婚姻家庭状况的文学表征。重婚叙事在西方文学中有一定的渊源,主要呈现为"意外回归—确认重婚—激化矛盾"的叙事模式。维多利亚小说的重婚叙事在承继西方叙事传统的基础上,表现出"殖民回归"式的维多利亚时代特色,在描写有悖传统的婚姻乱象的表象下实现了善恶有报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18.
神魔小说是在明代独特的宗教、文化氛围中兴盛起来的,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神魔小说满足了那个时代旺盛的创作需求、阅读需求,在明代异军突起并在创作上达到高峰。同时,作品在当时的广泛流传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9.
2 0世纪的 2 0年代至 40年代 ,长篇武侠小说兴盛一时 ,形成了我国 2 0世纪武侠小说的第一次浪潮。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有的以史实为基础 ,揉进野史轶闻再经艺术加工 ;有的书中人物纯属虚构 ,但历史背景还是较为真实的 ;有的写法荒诞 ,但想象极为丰富。 2 0世纪的 5 0年代至 70年代 ,长篇武侠小说在港台海外掀起了第二次浪潮。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一是继承发展了章回体的某些优点 ,借鉴了欧美文笔 ;二是小说中的人物都追求一种独立的人格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学世界中有了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试论古代小说的“情节三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节三叠"是古代小说结构设置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三次回环为主要情节推进模式,通过逻辑关系的回环递进与不断深化,实现强烈的表达效果,使情节演变更生动,矛盾冲突更激烈,气氛渲染更浓烈,人物形象更典型,主题思想更深刻。这种方法的普遍运用,不仅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独特技法,而且还体现了小说创作的特殊规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