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土司与土司学——兼及土司文化及其研究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土司研究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建立土司学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从土司含义与土司类型出发,初步探讨了土司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主题、主要内容、核心层面以及现代意识,并据此对土司学的重要研究时象--土司文化及其研究价值进行了深入讨论.土司学的创建,对我国土司、土司文化、土司政治文化以及微型社区的现代土司现象的多学科理论交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国外的土司现象与酋邦研究也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1908-1959年土司残留时期,土司学本体胚胎结构已经形成,多学科介入趋势明显,立足于“东北-西南弧线形”土司文化残留带之上的土司学在该时期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这种现代意识对于我们深入发掘中国土司学史以及有效介入民国土司研究具有一定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司文化:民族史研究不能忽略的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民族史研究的取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中国民族史研究专门化的主张,认为土司文化是中国民族史研究中不能忽略的领域,民族史研究虽然摆脱了中原王朝史框架,但不能回避国家政治的历史,运用历史的政治人类学方法,民族史学可以在诸多领域实现与土司学的对接和转换.  相似文献   

4.
土司学研究对象分土司及其本质、土司的分布、土司关系、土司制度与土司现象、土司文化及其整体、土司区的城乡网络格局等方面,就土司及其文化研究、保护和开发领域中遇到的理论难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名实吻合是我国土司研究的基本准则,土司的本质是"世袭",土司分布主要是时空群事分布,土司关系是土司制度的细化,科学处理土司文化、土司文献、土司文物与田野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捕捉传统土司文化的影子,最初的土司衙门是从土官居所中分建出来的等等观点。这中国土司学的"经世致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臻铭 《民族学刊》2014,5(1):59-69,110-112
申报世界遗产是近二三十年出现的新事物,中国在这方面已积累丰富经验,为土司遗产申遗创造了良好条件。土司遗产申遗,最关键的是能从遗产本身发现其突出的普遍价值。在找寻突出的普遍价值过程中,一个多世纪的土司研究的盲点如"土司"一词语境不清等被呈现出来。正因为此,土司学有必要加快与国内外致力高原、山地、河谷、海岛社会治理研究的各学科对接的进程,以广泛分布于此"土司区"为视点解决土司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以服务于土司遗产申遗以及当今的国家与社会。  相似文献   

6.
张凯 《民族论坛》2012,(16):18-20,23
2011年8月在湖南湘西召开的首届"中国土司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就"土司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土司的历史与文化"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与土司历史文化"进行了重点关注,为老司城申遗注入了文化因子。此次会议提出了引入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拓展研究领域,形成土司研究的大视野。  相似文献   

7.
李良品 《民族学刊》2015,6(3):79-84,126-128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不仅存在诸多空白和盲区,而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诸如土司制度具体内容、土司制度运行机制、中国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明清时期改土归流、土司地区风俗习惯、土司制度史料整理、土司文化保护与利用、土司问题研究方法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将会对土司问题研究及“土司学”的构建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4,5(6):88-8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由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河池学院、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来宾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和广西忻城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19—22日在广西忻城县隆重举行。本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王朝国家、地方政府与各地土司利用土司制度治理土司及土司地区称为“三位一体”的土司制度治理。明清政府治理土司及土司地区的举措有三:中央政府规定土司官秩;中央政府颁布土司承袭法规;中央政府管控土司权力。地方政府治理土司及土司地区的举措有四:落实土司制度治理的规章和决策;提出土司地区制度治理的对策建议;协调王朝国家与土司地区社会关系;更替土司地区基层社会权力。各地土司对其辖区治理举措有二:土司机构保持正常运行,执行国家的成文制度;土司族内统治阶层等协同运行。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讨土司制度治理,不仅有助于深化土司制度的研究,而且对民族地区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李良品 《民族学刊》2014,5(2):83-84
2013年10月19—21日,第三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暨秦良玉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分为长江师范学院和石柱县两个主会场发言,会议共同探讨了中国土司制度、土司文化、巾帼英雄秦良玉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孙懿 《民族研究》2003,(5):9-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也是对全党提出的最新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称其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时代对执政党的要求 ,也是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第一 ,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 ,根据…  相似文献   

12.
像种族、阶级、阶层一样 ,族群和性别也是对人群进行社会分析的基本范畴。“时髦”的男人与“守旧”的女人作为当代中国族群认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经验 ,反映出当代族群认同中存在的性别差异以及男性客位化与女性主位化的倾向。这一现象是男女两性权力不对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郭德烈  陈晋 《民族研究》2012,(1):35-39,109
人类学从诞生伊始,一直处在"去中心化"的发展过程中。后殖民时代的人类学更面临着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学正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人们越来越需要人类学的知识,以了解彼此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类学拥有坚实的社会科学基础和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民族志"书写":徘徊于科学与诗学间的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书写之椽":一种民族志表述的反思 民族志(ethnography)作为民族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完整地表现了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记录、描述、分析和解释.参见T.Barfield(ed.),The Dictionary of Anthropology,UK,Blackwell Publishing,2003,p.157.但是,民族志无论作为一种学科的原则,还是调查的方法,抑或是人类学家书写的"作品",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人类学家都有着不同的主张,这也构成了人类学重要的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15.
胡京波 《中国藏学》2002,(1):130-132
历史沿革图书馆的前身是西藏社会科学院图书资料室 ,成立于 1 979年 6月 ,当时图书资料室只有三四个人。由于社科院处于筹建阶段 ,图书资料室无固定的办公场所 ,只能临时借用私人住宅办公。 1 981年 ,随着工作人员增加和图书资料室业务工作的开展 ,在办公场所不够用的情况下 ,临时租用工业厅招待所办公 ,这时图书资料室工作人员增加到 1 0余人 ;同年 ,图书资料室改称资料情报研究所。1 982年 1 0月 ,社科院又搬迁到原自治区水电厅院内 ,这时的工作条件比以前有所改善 ,但图书馆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 ,例如 :没有书库和办公用房。所采购到的图…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讨论国内对于科学人类学不同的定义、不同的称谓的前提下,基于对国际上科学人类学发展最为概要的回顾,提出了科学人类学的定义,也解释说明了采用"科学人类学"这一名称的理由,以及需要在这一名称中对科学一词采取最广义的理解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通过时相关研究的梳理,及布努瑶引进黑山羊、金银花等种养技术和过山瑶妇女习得抛秧技术两个案例,认为科技人类学研究在于探究技术与文化的关联性:一方面寻求技术导引文化进化的机理或标识.另一方面揭示出技术背后的精神体系.以期合理把握技术与文化的变迁细节及共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当代的中国民俗文化学有许多特点和不可取代的学科优势 ,但在本学科领域内有许多人都处于知之不清、似知非知或只知其昔而不知其今的状态 ,其他社会各界更是如此 ,再加上追求“大、洋、玄、奇”的社会心态 ,使这一学科受到有意无意的排斥。因而提出要从学界自身开始从实求知 ,对中国民俗文化学再认识。  相似文献   

19.
将"域"的概念引入到非自愿移民风险控制理论当中,试图对建设项目征地中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进行系统化研究,以此实现移民社会风险控制的目标:在不同的移民阶段,"域"的形式是不确定的,"域"的主体不同,指向也不同,从而导致社会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也发生变化.因此,必须从"域"的变化形式出发,才能掌握各种情况下的移民社会风险,并且实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以相关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内源发展项目社会评估的一些重要案例,讨论了"以文化引导发展"的理念和实践问题,认为新的发展观念的贯彻实施必须有相应的操作方法上的保障.而为世界银行所倡导的如项目前做好评估、注重当地人的发展自主权和文化传统、制定特殊政策以增强弱势群体的发展能力等方法就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