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宗教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必然在建筑中得到照应。宗教观念在宗教建筑中直接得到反映。清真寺建筑是穆斯林聚落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体观。 清真寺移植来华是一种外来文化传播过程,经过几百年与中国本土文化之碰撞、交汇、渗透、融合、重组,互补,形成了主要分布在回族穆斯林地区的中国形制清真寺。 清真寺之于回族穆斯林如影随形。从穆斯林“番客”来华和外国形制的清真寺移植中国,到回回民族的形成和中国形制清真寺的成熟,两相对应,基本同步。只需探问清真寺之兴衰,便可知道回族之境况,清真寺是回族历史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场所,而且也是他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在新形势下,中国清真寺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从对族内的和谐上升到对族际的团结,扩展到国际闻人民的团结、互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回族传统的居住方式受到冲击,清真寺成了维系回族社区文化的物质栽体,清真寺的公益性以及社会与个人中介地位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发挥自我管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使清真寺在回族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浅论清真寺在回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聚居地区都有清真寺,这是回族地区的一个显著特征。清真寺不仅是回族穆斯林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具有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清真寺因此成为回族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回族及其民族文化形成、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5.
虎有泽 《回族研究》2004,1(3):40-45
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张家川回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分析了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因素,即自然环境、历史社会、经济环境等。作者认为张家川回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当地回族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重大的回族节日,都离不开清真寺,象圣纪节这样宗教色彩很浓、活动范围仅限于清真寺,参加者主要是回族穆斯林信教群众的节日自不必说。即使象开斋节、古尔邦节这样已成为回回民族民俗化了的节日,同样与清真寺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清真寺与回族节日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回族节日文化的特点及社会价值,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赵杰 《回族研究》2006,(3):17-20
本文从“回族与生俱来的结合力”、“回族入乡随俗、随遇而安的适应力”、“回族与外族热情沟通的亲和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回族人的性格优势,从中论证了宁夏能够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并使小省区办成了大文化,是与主体少数民族的上述优势密切相关的。回族的“三力”不仅对构建和谐宁夏起着基石作用,对构建整个中国和谐的民族关系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以清真寺、拱北为代表的回族宗教建筑的考察,目的在于研究回族古代建筑文化的演进过程及艺术特征。一些有着共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很多是体现在宗教上,其文化传承和交流也往往以宗教为载体。正是从这个视角,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回族清真寺、拱北等建筑形制及装饰特征由初期的阿拉伯风格到中国传统殿宇式建筑群风格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在回族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文化中国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巴晓峰 《回族研究》2012,(4):126-131
许昌是河南回族人口较为集中之地,然对许昌回族来源、尤其是全市清真寺的统计和整理工作一直鲜有人涉及。本文从实地调查入手,参考了正史、地方史志及碑刻资料对回族和清真寺的记载,对民国以前的清真寺进行了统计整理。在传统史志的基础上,用文史资料以及清真寺存留的各时期碑刻材料相互印证,勾勒出元明以来许昌回族聚居及迁移的特点,指出蒙金三峰山之战是禹州回族肇始,明初洪武移民奠定了回族今日之分布格局。清真寺的修建和回族人口的分布关系密切,从清真寺始建年代和分布地点也侧面印证了许昌回族变迁的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10.
康丽  康佳 《民族论坛》2012,(24):27-32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回族群众的集散地,与回族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法律与宗教政策的引导下,伊斯兰教清真寺分布广泛,数量之多,并随着清真寺经济的快速发展,规模逐步扩大,财产总量逐步增多。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清真寺自身经济财产管理矛盾的日益凸显,涉及清真寺的纠纷不断增多,加强清真寺财产管理可谓是迫在眉睫。本文从界定清真寺财产范围入手,探讨了当前我国清真寺财产在来源、权利归属、使用、处分、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我国清真寺财产法律保护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清真寺财产法律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试析回族对联的文化贡献与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广德 《回族研究》2004,(4):95-102
回族对联是反映回族清真寺职能、回族宗教思想、民族历史及人物、风俗习惯等为主要内容的回族文学形式。回族对联涉及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文学、回族哲学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 ,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回族对联的学术价值与文化贡献 ,有利于对回族对联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泓 《中国民族》2013,(9):27-27
在北京西南38公里处,矗立着一座恢弘、精美的清真寺。它吸收了阿拉伯式的圆顶式和尖塔式建筑艺术,堪称穆斯林宗教建筑的经典之作。这座清真寺以当地地名冠作称谓——窦店清真寺。窦店清真寺位于北京房山区窦店村村南。窦店因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在此筑城屯兵得名,这个新兴的文化名村、经济大村居住着汉、回、满、蒙古等四个民族的村民,其中回族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公元1713年,聚居于此的回民先祖,在窦店村选址创建了一座占地面积2_75亩的清真寺。作为区级重点保护文物,1994年和2003年,窦店村分两次对清真寺进行了翻建。随着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和高端制造产业新区的建设,窦店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这个原建筑面积不足650平方米的清真寺,已不能满足当地穆斯林宗教活动的需求。新窦店清真寺于2013年7月竣工,共占地14958平方米,建筑面积12142平方米,总投资约8000万元。新建清真寺雄伟、壮观,整体建筑用石材装饰,具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可以容纳1500名穆斯林同时做礼拜。在窦店村的整体规划中,新窦店清真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聚居在宁夏地区的六十多万回族人民,在解放前,除了和这里的汉族人民同受着蒋马匪帮的黑暗统治和封建制度的残酷压迫、剥削外,还受着伊斯兰教中的宗教封建特权的压迫和剥削,生活十分困苦。许多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拱北、道堂占有大量的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攫取教徒群众的无偿劳役,进行封建剥削。回族群众的宗教负担是奇重的。一般回民每年的宗教支出,约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有的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惊人程度。许多宗教人员,利用宗  相似文献   

14.
知识荟萃     
回族的经堂教育经堂教育,是我国回族人士在公元16世纪后期,逐渐兴办起来的一种民间教育形式。初期的经堂教育,是以宣讲伊斯兰教的教旨、教仪和培养宗教接班人为目的的,由私塾办学。陕西咸阳渭城人胡登洲,就是回族中开办经堂教育的创始人。他把教学分为:讲授伊斯兰教的教旨、教仪;讲授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介绍他本人出国游学的观感及西亚北非阿拉伯的文教概况与风俗习惯等内容。以后,在当地回族群众的资助下,清真寺内正式办起了讲经堂,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西北回族聚居区的清真寺和道堂经济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伊斯兰教内部教派与门宦的组织模式及穆斯林民间社会的经济整合机制.历史上在民族、宗教上层(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知识各界精英)的大力支持下,西北地区的各大清真寺和道堂都拥有包括土地、房屋在内的雄厚的"瓦克夫"(宗教寺产)以维持清真寺的各项开支,并开展相应的公益事业.1949年以后由于国家政治制度的改造及社会领域的科层化发展,当前西北地区的各大清真寺和道堂举办宗教活动和建筑维修等各项开支主要依靠在市场经济中崛起的民族工商业者的支持和广大信教群众的自愿奉献.由于西部社会工业化、城市化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穆斯林经济收入有限,一部分穆斯林尚未摆脱贫困,加之政治精英、知识精英的缺位,导致当代西部回族聚居区的清真寺经济和道堂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薄弱、依赖性强,普遍缺乏开展社会慈善福利事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他叫王项托,是湖北省人大代表、洪湖市清真寺阿訇。他利用职位的优势和工作的便利,为民代言,助民致富,促民和谐,积极向各级人民政府依法提出  相似文献   

17.
古稀回顾     
我出生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49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大学法律系,1949年3月参加工作。此后50年中曾在西北局统战部、西北民委、甘肃省民委、临夏地委、西北民族学院、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从事民族宗教工作和伊斯兰教、回族史的研究,1994,年获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离休。现为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北民族学院特邀教授。  相似文献   

18.
宗教事务是社会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和睦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章分析了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创造宗教和睦在宗教教义教规中的有效资源,提出要引导宗教从创造人内心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从而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这不仅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大方向,也将是宗教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19.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从新疆到西藏,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都有回族。周总理说:“回族散布到全国,没有一个省没有回族,几乎没有一县没有,可靠的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县都有。”有一定数量回族的地方就有清真寺,它是回族分布的象征,也是回族历史的见证。本文试就黑龙江省伊春回族和清真寺的情况,作一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20.
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信教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有着特殊的重要影响.做好宗教教职人员教育引导工作,加强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事关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事关宗教界积极作用的发挥,事关宗教工作全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