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民国时期青海和西藏地区的旅游流网络的整体网络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不同旅游节点在青藏地区旅游发展的相应地位.研究发现,民国时期青藏地区的旅游流网络可以很明显的分为两个子群,并且分别以布达拉宫和塔尔寺作为子网络的中心节点,而两个子群之间的链接则主要依靠青海湖-布达拉宫路径.网络中心性特征的分析表明,布达拉宫在民国时期青藏旅游流网络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并且是一个独立性非常强的景点,塔尔寺次之.哲蚌寺、扎什伦布寺在旅游流向的广度和独立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布达拉宫、塔尔寺、扎什伦布寺在民国时期青藏旅游流网络中处于比较竞争的优势,在当时的旅游竞争中拥有着更多的机会和区位优势,并且可以很好地桥接其它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西藏地方社会发展进程中多种不确定因素并存,政治局势、经济形态、社会意识等方面呈现出不对称的整合特征。本文试以民国时期西藏地方的职官制度为切入点,在对其设立的因由和特点进行研究和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这一具有显著民族特征的地方制度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毒品在西北地区泛滥,青海也深受其害,但是与陕西、甘肃相比,青海毒祸较轻.“青马”军阀为了维护在此地区的绝对权威,树立所谓的“新青海”,对禁绝毒品不遗余力.马麒、马麟、马步芳统治期间,青海烟毒种植灭绝殆尽,然贩运和吸食所在多有,一直迁延不绝.马步芳虽声称要将青海建成禁毒的模范省,一度法令森严,人人自危.然其自身的行为证明他的禁毒是无力的,民众对此敷衍了事,毒品不能彻底禁绝也就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为了发展边疆民族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在整个藏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实施.本文试图探讨这些政策、实施结果和产生的原因,以求对发展当今的西藏教育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 ,壮族地区的农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出现了打稻机、玉米脱粒机和拖拉机、收割机等新式生产工具 ,同时 ,在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化肥 ,并逐渐推广良种和科学防治病虫害的技术 ,这些生物和化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技术创新的同时 ,规模经营进一步扩大 ,商业性农业日益发展 ,农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这些情况说明 ,民国时期壮族地区已开始了农业现代化的启动。  相似文献   

6.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对人口数的还原是再现一个地区在某段时期社会状况的关键。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有限的资料认真详细的考证、周密细致的分析,论证了民国时期青海省人口发展具有较高的增长率——30‰左右;并以此为基础,对民国时期青海省各个年份的人口数作出估算,希冀能对青海地区社会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民国时期,民国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政府都比较重视发展云南民族地区的民众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政策和措施,建立起了大量的民众教育机构,云南民族地区民众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云南民族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真实性感知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在民族文化真实性的感知上存在着差异,本文对此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指出本文的意义在于利用分析结果来设计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内地蔬菜传入西藏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地区开发史是近代时期边疆开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以来,内地与西藏地方交往日益频繁,各类蔬菜也随内地官员、军队和民众的入藏而被引种。这一过程在民国时期(1911—1949)得到了继续。本文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考察了近代西藏与祖国内地在蔬菜品种种植交流上的表现、事例,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这一交流成绩有限,但是它预示了西藏地区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中国农业发展史和中国现代边疆开发史上的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推行边疆教育是南京国民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当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民国以来甘宁青边疆教育研究状况进行简要述评,并提出今后应注重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吴忠回族商业有了很大发展,涌现出一批闻名商界的商人和商号,他们主要经营甘草、发菜、枸杞、肥皂、毛巾等农贸和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行 《民族研究》2005,(2):1-10
周恩来在如何处理新中国民族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并在建国后亲自领导了民族工作。他和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一起确立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根本原则。他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周恩来不但从理论上阐明了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且对我国五大自治区的成立都予以了特别关怀和具体指导。他倡导各民族合作互助、共同繁荣,高度重视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其关于民族问题的杰出思想,至今对搞好我国的民族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青藏民俗工艺在文化上具有复功能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民艺器物本身多元复合和人们对于民艺器物在使用基础上赋予的多重意涵;受多民族文化、多元宗教文化的影响,其审美内涵被赋予了多重的文化元素.青藏民俗工艺的造物思想则表现为青藏各族民间工艺的造物思想表现为积极的实用原则,典型的原生思维方式和典型的宗教哲学思辨方式,青藏各族的工艺的本质是生活的艺术化、信仰的生活化、宗教的习俗化.  相似文献   

14.
在民国时期,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和文化落后的状况,云南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发展云南的民族教育.其主要政策和措施有,颁布发展民族教育的法令,建立各种民族教育管理机构,对从事民族教育的教职员工实行奖励政策,对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其帮助.同时,在招生和升学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倾斜政策,提高其升学率.这些政策和措施,都促进了云南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广西始终存在三大宗教问题,其中又以政府破除宗教迷信与民间信仰者之间的矛盾为最为尖锐,持续的时间也更长,产生的社会历史影响也更为巨大.同时,由于政府对本土宗教和外来宗教的不同态度,本土宗教受到严重抑制,而外来宗教却得到大规模地发展,但与清末时期比较而言,广西各民族民众与外来的天主教、基督教的矛盾相对没有那么尖锐,在战乱之时,本土士绅和民众还得到教会势力的庇护.此外,传统的民间信仰还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各民族民众发动反抗斗争的有力武器,参与着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也反映了宗教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对参与农村金融活动的微观主体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农村金融改革应该是以商业化为最终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建立符合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的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康区的金融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吾 《西藏研究》2006,(3):102-106
民国时期,康区金融业相当混乱,先后流行多种货币;地方财政收入微薄,百姓民不聊生,社会经济生活长期处于困顿、艰难的状态。康区的金融财政萧条与当时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迟缓有密切的关系,为国际、国内大的社会政治环境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在民国时期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佛教抗日救国的思想体系.从佛教救国的理论基础看,佛教徒从佛教教义中寻找僧尼参加军训和前线杀敌的合理性.从佛教救国的必要性看,认识到僧尼作为国民的一份子,肩负有救国的责任;救国是佛教徒报国恩的需要;只有救国才能救教救僧;救国是今后佛教赖以生存和实践慈悲主义的重要途径.从佛教救国的可能性来看,佛教能帮助中国消除战争,实现和平,进而使中华民族复兴.从佛教救国的路径来看,包括潜心祈祷、宣扬佛法、兴办慈善公益事业等,僧伽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采用不同的救国方式.这些内容是近代慈善公益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佛教徒,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