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通过对青海省海西地区一移民村的生计恢复方式的调查,研究其社会行动背后的影响因素,包括行动的选择及结果.发现在社会变迁这个背景下,宏观的经济背景、村中精英的带头作用、不同安置模式的影响,以及移民群体的价值观等都影响着移民对生计恢复方式的选择及其可持续发展.同时,虽然移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其是关系到移民安居乐业、社会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予以长期关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流入吉林边境朝鲜族村落的外来汉族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和分析他们的生活叙事和主观感受,真实呈现人口流动背景下外来汉族农民的生计实践、与当地朝鲜族村民的交往互动、居留本地的意愿以及目前面临的困境,为新时期民族关系的微观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田野资料。研究发现,在吉林边境村落,原本处于不同生活空间的朝鲜族、汉族两个民族的农民由于人口流动和土地流转催生的族际接触的契机,建立了生计互补、互惠互利的经济交往关系,也创造了日常交流互助的可能。在这一过程中,朝鲜族、汉族两个民族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时空的重叠性不断增加,这为他们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基础,有助于边境社会空间新型多民族村落共同体的整合与再造。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力资本的外部支持十分稀少,要对农民人力资本的提升发挥实质性作用,还有赖于农民自己的实践性努力和行动。笔者通过对G村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针对提升人力资本的问题,具有一套独特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的社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组织化经历了由政治逻辑到市场逻辑的转变。在农业市场化条件下,农民组织化的形式也经历了从村民委员会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嬗变。通过对农民组织化发展内在逻辑的揭示,可以寻找农民组织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杨涛 《中国藏学》2023,(5):168-177+219
农牧结合与否是各国农业农村发展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决策。文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资料和政府统计数据,分析当前西藏农民生计中农牧结合现状及其政策价值。研究表明:(1)江孜县班觉伦布村的田野调查显示,农牧结合策略仍是当前多数村民生计中的最佳选择,农牧结合策略所带来的综合收益是单一种植业收益的1.5—2倍,并在维护藏族传统文化和抵抗风险冲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政府宏观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当前西藏74个区县中农牧结合策略仍较为普遍;其反映出来的农牧结合综合收益水平与班觉伦布村类似。(3)西藏农民生计中农牧结合策略生成演变的内在逻辑,在于实现了种植业、畜牧业之间产品及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农户家庭中半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农牧产品和劳动力的价值增值。(4)政府在制定土地流转补偿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土地流转后畜牧业的损失;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时,要根据农牧结合的程度,因地制宜、慎重稳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田野研究,对甘肃临潭县多元宗教文化共存现象进行了特征和原因分析,发现在长期的历史互动中,不同宗教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均衡关系机制.从社会空间视角去审视这种关系机制的形成,发现共同的生活地域、信众类似或互补的生计方式、历史记忆形成的边界以及共同认可的地方准则构成了层级式的社会空间特征.社会空间视角对解释小地域多宗教文化共存的关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将地方性话语作为分析工具,运用阐释性的方法剖析了藏区地方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结构,并从地方性力量和利益中讨论了地方精英在话语结构内建构话语的合法性、寻找自主性空间并行使话语权力来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逻辑.研究表明,藏区地方话语体系蕴含着地方朴素的生态系统观,在生态保护中具有广泛的行动能力,这在当前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新疆天山北坡绿洲上一个较为典型的回族村落作为田野个案,以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探析回族生计方式的变迁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文章将从"多元生态环境及其特征"、"多元生态环境与回族生计方式"、"生态环境与民族生计方式的理论探索"三个方面分析、研究绿洲生态与回族生计方式之间"二维互动关系"。同时,本文将以人类学"文化适应"理论分析绿洲上回族在文化的调适下其生计方式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完德吉 《中国藏学》2023,(5):178-190+219-220
政策性移民与其他移民相区别的主要特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移民,因此,对于生态移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将政府与移民双主体纳入讨论的维度。在以生态移民工程为背景的情形下,有必要对移民生计适应过程中政府与移民的角色及作用进行一些思考。文章以三江源生态移民群体的生计适应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移民、政府及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于移民的生计选择,尤其是政府政策对移民群体生计适应与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移民的生计选择依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文章以此探讨生态移民背景下实现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机制,提出政府政策与移民群体能动性的有机结合,对生态移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嵌入阿尔泰山草原150余年的红墩汉人群体的生计适应做了研究。研究发现,汉人群体表现出了较强的主体性,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政治和族群关系构筑的情境中创造性地通过混合生计的生成与再造在游牧民的世界中实现了生存和发展。红墩汉人的个案说明,人群的生计抉择是适应策略的一部分,不仅涉及生态,还涉及外在世界的变化与人们的资源利用行为。生态人类学的生计研究应跳出生态适应的单一框架,更加注重生态社会与文化等不同层次的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