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西部民族地区,灾害应对效度与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息息相关.我国既有的灾害应对模式是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区行政”管理,灾害管理体制的系统性和能动性体现不足.“汶川地震”以来,在治理理念的推动下,西部民族地区的灾害应对启动了社会治理的新思路,出现了由关注应急救灾到重视重建发展、进而到加强防灾减灾建设的策略转变.实现从应急管理到多元治理,将治理与灾害发生周期耦舍,创新行政协调机制促进府际合作,推动制度建设,倡导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可以降低灾害风险,形成区域灾害综合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社会目前还不能完全避免,但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争取避免或尽量减轻其害。在我国,为了帮助民族地区战胜灾害,重建家园,增强抗御灾害能力,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经费和物资,组织广大群众防灾抗灾救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云南省来说,仅1990年,省下达到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救灾款就占全省总数的39%。随着工业文明向民族地区挺进,随之而产生的一些后遗症如环境污染、乱砍滥伐、树木减少等生态破坏这类新灾害日益增多,救灾仍是边疆民族贫困山区长期性的工作。为此,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救灾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其目的在于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云南哀牢山泥石流的研究,认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治理过程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过程,它与人类社会的行为和文化密切联系.灾害能够导致人类文化的变迁,而人类文化也能够回应灾害并形成应急机制和预防手段.灾害后果、救灾过程和预防方法能够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改变原来的族群关系,使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思乡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脆弱性”视角看.武汉爆发的疫情因社会的存在方式而传播,“封城”等防控措施对切断人际传播、控制疫情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伤及社会本身,呈现“疫情-社会”的存亡悖论。防疫救灾要依赖社会的活力被调动起来,防疫又会在某种程度上伤及社会,构成了两难困境。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培育国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社会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减轻传染病疫情对社会的伤害,培植社会韧性,使社会本身能够以主动方式在维护自身的时候战胜疫情灾害。  相似文献   

6.
民族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特殊类型,精英则是群体性事件组织化的关键.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和相关性分析定量研究方法,对不同类型民族精英的动员能力与其社会资本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社会精英与宗教精英的动员能力没有显著差异;民族精英的社会资本越大,其动员能力越强;动员者与被动员者之间的关系强度越强,被动员参与民族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越高.基于研究发现,我们认为,政府应建立制度化的机制,扩大政治参与渠道,吸纳社会精英合法参与政治进程,从动员逻辑上消除民族群体性事件被“三股势力”所利用并演化为恶性群体犯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频发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各级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要减少公共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的损失,必须将地方的公共危机管理纳入有序、规范的轨道中,以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当前,在应急管理中,各级地方政府在职能定位、部门协调、社会参与以及信息沟通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因此,加强各级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提高各级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李全利  吕星都 《民族学刊》2023,(9):94-105+163
社会动员是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工作方法。民族地区的基层社会动员在动员政策、动员效能、动员融入度、动员接点以及动员目标等方面有其自身特殊性。基层社会动员掣肘于民族动员政策衔接机制不健全、民族自治区域基层社会动员组织结构脱嵌、民族地区社会动员工具选择单一,以及动员治理场域环境排斥等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亟需建立以提高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社会动员效能为目标导向的优化机制。首先,通过深入跟进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的社会动员实践对接机制,及时防范边缘性、规模性返贫,建立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动员举措相匹配的精准有效衔接机制;其次,强化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社会动员主体权威性,积极提高巩固脱贫成果社会动员客体主体性,构建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的社会动员生态关系格局;再次,坚持巩固脱贫成果社会动员方式的灵活性与动员载体的多样性,提升民族地区现代化基层社会动员能力;最后,坚持民族地区以人民为中心的巩固脱贫成果理念,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特征的巩固脱贫成果社会动员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9.
神话是社会和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对于人类学家来说,神话记忆不是遥远的产物,而是与当下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灾害神话就是研究隐藏在神话后面的“史实”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功能和价值.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中有很多与灾害有关,如洪水神话、干旱神话、风雨雷电神话、火神话等,它们通过口传和民族文字的方式得以传承,具有防灾减灾的价值.灾害神话揭示了跨文化对灾害认知的异同,反映出灾害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演进方式.灾害神话是确立一种因果关系的认知模式,它以传统知识、历史和文化记忆、宇宙观为基础,形成灾害场景的解释逻辑.  相似文献   

10.
陆荣廷统治时期广西的水灾及其救灾防灾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反映陆荣廷统治时期广西发生严重水灾的情况 ,当局采取救灾、防灾措施 ,并探讨了当时广西比较重视救灾和防灾工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9.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20.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