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人们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活动等与之特定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不同时期、不同时代、不同背景衍生出不同的文化艺术活动,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活动都有其不同的艺术特征,这是由大时代下的文化背景决定的。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同样受到不同时代背景的影响,并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服饰的解释是"衣着和装饰",衣着指的是指身上的穿戴、服装的式样、穿戴的方式,装饰指的是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造型轮廓和雕刻装饰.广义地说,服饰是人类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的物化,服饰作为一种符号,是这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反映.本文通过对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的分析,探究宋代女性服饰发展因素,从中发现宋代女性服饰在服饰制度、服饰图案和色彩方面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3.
回族与伊斯兰教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具有穆斯林身份,又生活在北京这个政治中心,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牛街的回族女性的文化传承与变迁为了解回族文化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我们选定北京牛街回族李家的三代女性作为研究个案,因为李家的女性可以从家庭和代际这些特定的角度向我们展示这种传承与变迁.  相似文献   

4.
北方渔猎民族服饰符号是渔猎民族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经过长期实践创造、传承而来的独特服饰类型.其中蕴涵的萨满文化、地域文化和所表达的人生礼仪,对渔猎民族精神文化内涵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增强民族认同感、培养民族审美意识、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因此,在文化多样性的时代背景下,保护与传承渔猎民族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服饰的解释是"衣着和装饰",衣着指的是指身上的穿戴、服装的式样、穿戴的方式,装饰指的是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造型轮廓和雕刻装饰。广义地说,服饰是人类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的物化,服饰作为一种符号,是这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反映。本文通过对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的分析,探究宋代女性服饰发展因素,从中发现宋代女性服饰在服饰制度、服饰图案和色彩方面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入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强调的是观念和制度的调适,构建的是积极现代的人际互动模式.不可否认,现代化的冲击和裹挟给生活在城市中的回族女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信息.但是必须看到任何现代化的构建和前进都有诸多非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对于回族来说,这一承载着太多宗教与传统因素的民族.它的发展与进步也是在现代化的转型中进行着潜移默化的调适.笔者正是把对城市回族女性婚姻观念和行为的研究放置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主要探讨回族女性在现代化背景下婚姻观念行为的调适与变迁.  相似文献   

7.
学校、社会与文化:教育人类学的情境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人类学认为,作为一种文化机构,学校是社会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依附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同时,学校教育又是一种文化传播过程,需要放在特定的情境中去审视,学校教育的发生、学校教育的功能和目标,都与社会系统、教育机构的文化行为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的多重表述,是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的.这个过程是在地方、精英、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参与和影响下动态产生的.本文以文献为主、结合田野调查.考察了四川省贵琼藏族地区羊年会文本的多样形态,分析了为何被表述为"这样"的原因,讨论了多样性的羊年会与贵琼人的关系.本文认为,多样化的羊年会文本里,都有共同的、不变的信仰核心贯穿其中.羊年会成了贵琼人内部文化认同的重要内容.而不同的考察者在特定情境下.受多种因素影响,将民俗事件存在的羊年会,一次性地文本化为民俗事象.而形成了多样形态的羊年会.考察这种文本化的民间信仰时,我们要详加考辨文本背后的情境性因素,方能体会到民间信仰在书写过程中,被遮蔽了的即时的和鲜活的因素.在田野考察中,我们应该将民间信仰详细全面地记录下来.而不是将文化事件虚脱成一张文化之皮.  相似文献   

9.
藏族妇女教育和社会化发展水平不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西藏长期传统社会消极女性观的普遍存在及特有禁忌和习俗的束缚,使得许多农牧区妇女文化程度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妇女对教育已有了新的认识.从西藏农牧区妇女接受教育培训需求的现状来看,尽管政府在这方面先后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仍存在西藏农牧区妇女对接受教育培训的认识不足、不求上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可以鼓励农牧区妇女提高自身素质,切实保障西藏农牧区妇女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平等地位和各项权利,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和建设各方面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共享理念为跨境民族教育在现代化语境和全球化趋势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实践路径。在"一带一路"倡议将跨境民族地区推向开放发展前沿的时代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要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兼容并包的教育发展观,建设开放共享的公共文化平台,充分利用优质在地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从性别视角入手,就现阶段女性在推动汽车文化的产生、传播中的重要贡献探讨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如何利用汽车文化提升女性的生活质量.认为女性的参与推动了汽车文化的进步,而汽车文化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女性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东乡族、保安族女性逐步走出家庭,接受教育,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社会活动,并发挥了她们的重要作用.女性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民族能否得到全面发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与国际社会的互联互通也促使很多外来文化渗透到国内,并给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制约着我国软实力的发展.受这种因素影响,我国的建筑从结构、设计以及建造技术上都较过去有了很大改变.本文主要从云南省地域文化入手,着重分析探讨了云南省的地域文化特点、古建筑等内容,以此来试论云南省古建筑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从而对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以及掌握,这也是保护以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历史建筑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处于封建社会与新中国社会的转换阶段,女学运动带动了回族女子教育的开展,打破了多年来女子被拒于校门之外的习俗。然而,回族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像全国女子教育一样,颠覆社会对女性的象征观念及女子的地位,而是巩固了原来回族女性的民族传统。本文通过比较民国时期全国女子教育与回族女子教育的发展轨迹及其所反映的女性文化思潮,探讨回族女性教育的文化特点及其对当代回族女性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岭南土著民族的壮族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形成了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女性文化 ,从女神创世到女英雄救世 ,女性在壮族社会中的文化地位一直是那么显赫 ,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也多挑起家庭大梁 ,支撑着家庭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本文从壮族传统文化切入 ,通过文化传统、习俗、传统教育、民间宗教和法律等方面的考察 ,阐述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社会性别的独特个案。  相似文献   

16.
河湟地区既是一个地理空间又是一个社会文化空间。天主教在青海的传播,是明清时代背景下,西方基督教文化在青海河湟这个特定社会空间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适应和宣传。一方面,天主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在青海的传播表现出一些特点;另一方面,天主教在青海的传播成效不大,与适应这一地域空间而生的河湟文化的成熟性有很大关系。但无论如何,基督教文化的传入,毕竟是近代西方文化与青海地方文化的一次直接的接触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方面音乐是文化的表达形式,受特定社会文化影响;另一方面,特定音乐类型和现象,也会反过来影响社会文化的某些方面,形成特定的社会文化风潮,这种具有爵士乐特定风格的现象,本文将其称之为"爵士风".在本文研究过程中,比较文学变异学将发挥重要的理论启发作用.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由爵士乐形成的"爵士风",进而继续席卷和蔓延至其它领域,正是爵士乐的跨文化交流在跨越了音乐文化领域的基础之上,在更大范围的社会文化领域中引发文化"变异"的一种重要现象.这一现象也是笔者亲身感悟、力图进行理论梳理和归纳的一种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8.
尹睿婷  李丹 《民族论坛》2015,(1):102-105
建筑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综合载体,以空间为直接对象,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不断作用的产物。云南纳西族摩梭人井干式民居独特的建筑文化,蕴含着远古的居住文明,深刻而忠实地体现着特定时空范围内民族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特征;本文从"活态文化"的角度出发,以数字动画短片《水井上的栏木》创作实践为例,探讨当今数字时代背景下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必然会引起文化传统的转向、价值观念的更新、人格模式的变换,从而导致整个文化体系、文化结构的总体转型.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转型,民族文化不可避免地发生变迁,少数民族妇女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转型是推动民族地区妇女发展的重要因素,建构一种新型的、现代的、具有民族本色的女性文化模式,是当前少数民族女性文化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较典型的东乡族自治县北岭乡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辍学问题调查分析,认为山区东乡族小学生辍学问题突出的原因除经济因素之外,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相互调适不够、学校教育制度在当地的不完善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增强对学校教育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相互的调适,对解决相关现实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