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绍明的彝族社会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绍明是较早提出对民族进行民族社会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在实际的民族社会学研究中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彝族社会的研究方面,他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角度对彝族社会的研究,是新时期以来对彝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语境下的族际通婚与族群认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族际通婚研究是人类学、社会学有关群体关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专题.族群认同意为族群身份的确认.从族群认同与互动方面去考察族际通婚则既体现了人类学对婚姻的关注,也表达了人类学对婚姻中的人的关怀.本研究旨在人类学的语境下从族群认同的角度对族际通婚研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及民族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学对于教育和民族教育问题的研究更为看重对教育得以运行的社会宏观背景的关注。从社会学的学科视野出发,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和一种社会设置,教育无时无刻表征着社会生活的现实,所以,教育就应该凸显它本来就具有的社会底蕴;而社会学视野中的民族教育,自有其更为宽广的社会背景、更为深厚的学术支撑和更为丰富的学理内涵,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从疍民研究看中国民族史与族群研究的百年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疍民是历史上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水居族群,疍民的源流及其与陆居族群的关系,历来是东南民族史、区域社会文化史与族群研究的重要内容.墨民研究不仅完整地体现了百年来不同时代的话语背景与不同的学术关怀,同时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历程、理论方法更新及学术视野拓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转型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也开始凸现,中国的民族/族群问题为何思考、怎么研究,也在学术界产生了一些予议。本文提出了思考中国民族/族群问题的三个层面,认为在研究中国民族/族群问题时一定要把握好理论文献,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进行实地调查。只有实事求是,学术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族研究界引入了西方ethnic group概念,采用台湾学者翻译为“族群”,并逐渐使用起来.随之,民族与族群概念的争论持续至今,涉及“族群”概念与特征、“族群”与“民族”的关系、“族群”在中国应用中的错位和泛化问题,特别是涉及能否以“族群”替代我国现用的“民族”的问题.这一争论实质上关系到以“族群”理论还是以“民族”理论作为我国民族政策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的理论基础的根本性问题.以“族群”替代“民族”的观点,意在民族问题“去政治化”,改变中国现行的民族方面的制度、政策.  相似文献   

7.
陈长平 《世界民族》2000,19(3):37-44
人口学 (demography)是研究历史上各个社会阶段人口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这种研究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狭义的人口学只从数量角度研究人口自身的再生产过程 ,又称为形式人口学 (formaldemography) ;广义的人口学不仅对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并重 ,而且注意到人口与社会、经济、民族等其他方面的联系 ,又称为人口科学 (populationscience)。①本文所述的人口学是指广义的人口学。从人类学角度研究人口有特别的意义。②(一 )加深对族群 (ethnicgroup)的认识学术视野中的…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为现代社会提供具有现代素质的公民,从族群的需求来看民族教育是为民族地区培养本土化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合格劳动者,从家庭来看,教育是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因此,民族地区的教育一要承担民族地区国民教育的功能,二要承担传承与弘扬族群文化的功能,三要为家庭培养人身心健康,具备幸福生活能力的人。但目前的教育模式更多时候是按照自身逻辑体系来运行,更多地强调国家的意志,而社会、族群和家庭的需求得不到重视,本研究尝试对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一所高级中学Q校进行田野研究,分析国家对教育的设计与社会各界、族群、家庭需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两个学科合为一体,并产生新的学科。六十年代,在社会学和民族学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民族社会学。这一新的学科具有双重任务:其一,研究各社会集团在文化、生活、语言、民族意识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民族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条件;其二,揭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民族多样性,并掌握这一特点,象苏联这样一个国家,不能不考虑各民族的特点。苏联各族人民的社会发展过程是同一类型的,但民族特点在  相似文献   

10.
《法社会学教程》是国内第一本由社会学学者编写的法律社会学方面的教科书,主要内容分为三编:第一编,理论脉络与研究方法。主要从学术梳理的角度介绍了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发展史。法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概念体系和理论脉络,也有其特有的基本研究方法。从学术发展史角度来梳理法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对于掌  相似文献   

11.
12.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9.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20.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