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晓华  王洋 《金陵瞭望》2009,(13):37-37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建邺区沙洲街道出现了普遍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潮”.同时.外来务工人员也蜂拥而至。据统计.今年年初街道返乡农民工总人数206人.外来务工人员达2751人。为了促进农民工就业冉就业.保持和维护社会稳定.街道工委适时推出了三大举措.以促就业保稳定.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迅速的扩张,使城乡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于是逐渐产生了一个过渡带——城乡接合部。随着社会流动的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打工者选择城乡接合部作为他们进入城市的暂居地,这样就在城市边缘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社区。这些社区的硬件条件相对较差,居住于此的大多数人也比较贫困。久而久之,这样的社区也就成为了城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窦永华  陈美霞 《社区》2013,(30):18-19
兴隆街作为阳泉市的商业中心区,区域特点是人口稠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集中,人员流动频繁,从事行业多种多样,人员思想状况不一。要把阳泉市建设成“小康城区、美丽城区、智慧城区、幸福城区”,社区管理者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保障他们的经浇政治和文化权益,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才能畅通情感交流渠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城市建设奠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由于房租价位较低,吸引了大批来宁波打工的农民工在这里租房居住。目前街道10个社区中现有常住人口49514人,其中租房的农民工就有9015人。为了解决农民工进城遇到的问题,搞好服务与管理,明楼街道党工委将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当作“新市民”对待,用亲情和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区生活,从而扎实地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营造服务氛围,构筑“新市民”的温馨家园为使“新市民”全面了解宁波,适应新环境,街道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骨干、居民代表和“新市民”骨干进行座谈沟通,摸清了外来人口的…  相似文献   

5.
向阳街道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核心地区,下辖11个社区,总人口约10万人。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涌入街道辖区的外来务工人员达3万余人。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怀揣着城市梦,渴望融入城市生活。来自甘肃省会宁县的栗亚军就是其中一个。2009年,青年农民工融入社区项目在向阳街道启动后,栗亚军在社区工作者的介绍下参加了项目举办的专题电脑培训,并以优异的成绩被推荐到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最美洗脚妹”刘丽披露,在她身边一些已婚农民工男女结成“临时夫妻”的现象很常见。一石激起千层浪。农民工“临时夫妻”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刘丽的“身边”,也就是厦门。2013年5月,记者先后走访了厦门前埔、蔡塘、后埔、钟宅等外来务工人员大量聚居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记者一提起“临时夫妻”4个字,“欲说还休”成了多数被访者的选择。记者调查发现,农民工“临时夫妻”的确存在,但其实也并非外界所热议的那么“泛滥”。在厦门,“临时夫妻”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呢?  相似文献   

7.
韩志军 《社区》2013,(19):16-16
弃管楼的楼道感应灯坏了,打个电话,春海社区“弃管楼党支部”就派人修好了;老人行动不方便,需要买菜、交费时,打个电话,春山社区“空巢老人党支部”的党员很快就帮忙办好了;周三下午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没人看,春和社区“社区学校党支部”的党员志愿者可以给孩子辅导功课……  相似文献   

8.
许立康  刘瑞菊 《社区》2014,(3):16-17
苏州市万年社区常住人口11162人,外来人口3200余人。社区中来苏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安全照管存在许多问题。作为社会教育重要平台,社区有责任承担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各项权益,为外来务工人员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城市的低成本生活区,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此居住。他们与原住民比邻而居,在户籍、社会保障、治安、子女教育、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农民工问题在“城中村”有了集中的体现。政府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从人本管理、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倡社会新风尚、增加投入等方面切实解决“城中村”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苗家码头社区位于武汉市江汉区花楼街,南邻长江港口码头,北靠江汉路步行街。社区四周门面网点密集,人流量大,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同时,该社区房屋基本上是房管所管理的公房,室内设施陈旧,房屋出租价格便宜,比较适合外来农民工居住。据调查显示,该社区农民工主要来自武汉市郊,约220人,以25~45岁之间的中青年为主。他们大多是夫妻二人携家带子,在社区内以摆菜摊谋生。他们既工作在社区,也生活、居住在社区。因其职业特点,在这些人的家庭中,生意上的事情男性成员操心得多,妇女的主要职责是带孩子和照顾家庭,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格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厦门国仁工友之家为代表的公益性非政府组织中外来务工人员的深入访谈,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以赋权理论为视角,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方面的途径和作用,包括激发个人潜能,提高工友效能感与全能感;构建网络资源,改善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行动与社会目标,促进社区发展等.并对非政府组织如何更好地为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服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1,(3):11-11
1.举办“邻里互助和谐家宴”活动 居委会邀请社区的低保人员、孤老、残疾人、社区居民、空巢老人、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外来务工人员、育龄妇女、独生子女等参加居委会举办的“邻里互助庆佳节,和谐家宴暖人心”活动。在和谐家宴中,社区志愿者、党员和居民一起包完了象征和谐团圆的饺子。  相似文献   

13.
《成才与就业》2011,(19):10-11
宁波市江北区经济较发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也产生了一大批离开土地的进城农民,城区外流入人口高达16万人,几乎占常住人口的一半。这些“新市民”在带来经济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管理的新挑战。如何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和进城农民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保障社会和谐,成了江北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江北区找到的办法是:发挥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哪个城市的哪个街道、社区里,没有外来农民工呢?2006年8月21日,西安市发生了一件新鲜事:雁塔区委下发文件,把在辖区生活工作的40万农民工统统改称为“新市民”。于是,在雁塔区演绎了许多关于“新市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从“两栖”到“三栖”:农民工生存方式的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对农村和大城市适应能力的逐渐弱化,很多农民工选择了在农村老家的县城(或中心乡镇)另置房产,其生存方式也由原来的“两栖”向“三栖”转变。在“两栖”状态下,农民工“打工在城市,家在农村”,而在“三栖”状态下,农民工则是“打工在城市,老家在农村,新家在县城(或中心乡镇)”。对于农民工而言,“三栖”生存代表着有资产、有家和贡献县城,具有不同于“两栖”生存的特殊意义。不仅如此,农民工的“三栖”生存,对于中国农村的家庭、社区乃至区域社会结构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冲击,其社会意义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外来青年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状况的观察和调查访谈发现,青年农民工往往居住在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城郊村或者城中村,他们对住房的要求不高,对薪资待遇普遍不满,工作辛苦且不稳定,生活压力大;这一群体社会参与程度低,社会支持网络狭窄,遇到困难时仍主要求助于由家庭、亲友构成的非正式支持系统;由于被城市生活边缘化,青年农民工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很模糊,并且相对剥夺感强烈。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和城乡二元体制的隔离、社会保障的缺位、城市社会的结构性排斥以及青年农民工的自身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陈杰张朗 《社区》2016,(15):52-52
每逢周六上午,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南郊社区的“乐学课堂”都准时开课,社区党员骨干、“五老”人员以及来自南通大学理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为社区青少年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准备了一场场新鲜有趣的教育实践活动,颇受辖区青少年和家长欢迎。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虽然助推了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今年安徽首位农民工代表刘丽提出的城市农民工打工潮下结成的“临时夫妻”是这一系列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方面。本文对豫南A村外出务工人员“临时夫妻”现象进行实例调研,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07,(16)
2006年4月20日,浙江省慈溪市五塘新村成立了"和谐促进会"。一年多来,慈溪310个城乡社区均成立了"和谐促进会",化解了500多起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居民的纠纷,解决了9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子女入学等难题,共募集了110万元慈善基金,帮扶了120多名经济困难者……笔者以为,"和谐促  相似文献   

20.
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成长帮扶工作对促进社会稳定、保障企业发展和维护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是帮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融入社会的重要举措。受政策、体制、文化等因素影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在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和融入适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为此,应通过制度保障与社会行动相结合、社区组织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构建政府、用工企业、社区、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帮扶体系,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的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