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悉,土地沙漠化问题在世界环保大会上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在我国,防沙治沙工作也受到极大的重视,但另一种沙漠化现象却在很多地方被人忽视——这就是“文化沙漠”对我们社会肌体的日益严重的侵蚀。 新华社记者王安等近日走访了辽宁省和沈阳市的有关部门以及一些书店和图书馆,发现的一系列问题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2.
对于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公共关系行业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可称得上是繁荣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在土耳其接过了IPRA会旗,正式筹办2008年世界公共关系大会;这一年,中美公关界北京首次高层会晤,宣布《国际公关》杂志创刊;这一年,外资公关公司和本土公关公司都积极寻求资源整合和业务开拓……本刊对这一年中的这些公关大事件都做了忠实而详尽的报道。当我们现在回头来盘点2005年公关行业的发展时,我们发现,事件本身固然有标志性的意思,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许更有助于我们清晰地看出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特别策划”中重点盘点“八大现象”的原因。此外,年度“十大公关事件”代表着行业事件的最大影响力,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对此我们亦有详述。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近期,医疗界接连发生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陈仲伟主任医师被20年前的患者砍伤身亡,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外科医生汪永钦被砍重伤,以及与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和百度搜索相关的“魏则西事件”,安徽籍男子刘永伟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术后“右肾丢失”事件,使得医患事件再度成为社会热点,医患互信及相关法律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我刊联合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举办以“信任?理性?法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邀请了来自医院医务处和临床?护理岗位的一线医务人员及人文医学?卫生政策等领域的专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体会,从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史等专业知识角度进行探讨,揭示层出不穷的暴力伤医事件背后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措施建议?本刊节选部分与会人员的论述,以期推进重建和谐理性的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4.
1938年发生于上海“孤岛”的关于“鲁迅风”杂文问题的争论,是现代文学运动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由于各种原因,这场争论在以往的新文学著作中不被重视。本文对这场争论的起因,理论建设上的意义,以及《我们对于“鲁迅风”杂文问题的意见》的由来诸问题,在澄清史实的基础上作出了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时期,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包括老龄化与少子化、资源环境、能源安全、恐怖主义、债务危机、网络安全等七大内部挑战和国际金融危机、地缘政治、核事件等三大外部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任何重大的国内挑战都可能演变成国际性的危机,而在任何重大国际危机中,中国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面对前所未有、内外交织的“可预见”、“不可预见”的挑战和风险,中国同时具备了前所未有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的国家治理能力.无论未来这些重大挑战是否出现、多大程度能被提前准确预见,以及出现后又会产生多大规模和多大影响,均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既要全面研判和及时应对重大挑战或危机,更要将重大危机转变为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是,群体性事件频发与制度功能和角色功能混淆不清有着密切的关系。公众会根据制度运行的好坏及其作用的发挥来建立政治信任,执政主体也同样依靠制度的良好运行来实现价值追求,赢得公众的政治信任,从而预防或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另外,我们还应看到,政治角色通常会被看做特定政治的代表或化身,所以政治角色的所作所为也同样会成为引发或预防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从确立制度的权威、加强问责制、完善引咎辞职制等方面入手来正确区分制度功能和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 近年来,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被曝光,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摧毁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公信力。毒豆奶、毒奶粉、毒禽蛋、毒韭菜、瘦肉精、毒生姜、毒大米伴着舌尖上的美食肆虐着老百姓的餐桌,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百姓街头巷议的话题,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直线”上升。民众越来越质疑“我们还能吃什么”,百姓餐桌上的放心菜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工智能的“可信任”研究通常关注的是人对智能算法的信任问题。但在风控领域逐渐转向AI“合理怀疑”能力的要求中,算法对人的“信任”也已成为人工智能伦理的重要问题。风险防控本身就是如何信任一个人的问题。在现代未来学思维下,人把对信任与怀疑的规划都交付给技术,以降低风险率。人工智能风控技术以数据和算法作为信任人的方式,这是智能时代“后人类”的一个必然的社会深度脱域特征。因而,人工智能风控相对于其他智能技术需得到独特的哲学关注。但是这种算法信任主导下的风险防控,必然面对正义性的考量。在人工智能物逐渐被作为一种能动主体的情境下,实现其在风控场景中对人的“合理怀疑”也成为智能风控的基本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群体性事件频发与制度功能和角色功能混淆不清有着密切的关系。公众会根据制度运行的好坏及其作用的发挥来建立政治信任,执政主体也同样依靠制度的良好运行来实现价值追求,赢得公众的政治信任,从而预防或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另外,政治角色通常会被看做特定政治的代表或化身,所以政治角色的所作所为也同样会成为引发或预防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我们应从确立制度的权威、加强问责制、完善引咎辞职制等方面入手来正确区分制度功能和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价值理念、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保障制度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现代“公平与效率”这一价值理念出发 ,我们既要关注起点的公平 ,也应当更多地关注结果和过程的公平。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制度外收入差距的扩大 ,使得我们无法准确测算实际的“制度外”收入水平 ,以及实际的“制度外”收入差距的程度 ,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与运行带来了挑战。我们要在强调效率的同时 ,更多地关注社会被排除成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信任和孤独量表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信任与大学生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孤独感的年级、性别差异显著,三年级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最高,男生孤独感水平高于女生,城市农村生源地差异不显著;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信任中的信赖能够有效预测孤独感;信赖在人际关系对孤独感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危机应急处置是公共事件信息信任危机要应对的一个新课题。处于信息互动双方的地方政府和民众在公共事件信息互动上的信任不足,会衍生出次生危机,影响到目前全社会的信任建立,故应和公共事件一起,作为危机加以治理。公共事件官民双方的信息互动本质上是一种博弈的过程,信任危机的产生源于官民双方在信息的发布与接受上背离了良性互动的契合点。利用均衡对等性原理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当事各方的信任来自价值(特别是非价值意义上)的“对等”,而对等又产生于平衡的体系中。一旦对等丧失,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信任就会失去,但各方都有修复信任体系的愿望和可能。因此,要治理公共事件官民信息互动信任危机,须以“将心换心”式的对等为伦理方向,以区分不同主体的责任为策略,以纠正当下有碍对等信任伦理努力的不当行为为途径,通过官民分治和共同配合,达到地方政府和民众重归公共事件信息良性互动的契合点进而重建信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公共危机中,如何准确、有效地向公众传播科学信息是科学传播领域的重要问题。以广受关注的拉奎拉事件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拉奎拉事件的相关材料和学界评论进行梳理,并反思在公共危机中科学家如何向公众传播科学信息、如何帮助公众做出合理决策。在厘清拉奎拉事件脉络的基础上,指出公共危机中的科学传播活动面临的三个挑战,即向公众传播具有不确定性的科学、科学家在公共危机中的角色冲突以及非科学知识与科学知识的竞争,进而基于“科学为民”理念,讨论应对公共危机中科学传播挑战的思路,最后从“传播什么科学”和“如何传播科学”两个角度提出应传播“复数”的科学和“双向”的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过程之中,信任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大的经验问题和理论问题,冲击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吉登斯对信任有过比较深刻的阐述,认识到现代性制度与信任有着本质的关联性;信任与风险总是交织在一起;信任就是本体性安全的建立。但他对信任的认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文章着力于在现代性的宏大背景下考察吉登斯“信任观”的研究理路,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反思其利弊得失,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与应对当代信任危机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从“躲猫猫”事件出现的“网友调查团”开始,以及后来的钱云会事件,网民开始积极的参与到这些事件中来.由此引发了社会对公民意识的探讨.我们知道公民意识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长期被忽略的公民意识是我国早日建成法治社会重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6.
1997年8月,世界老年学大会通过的《阿德莱德宣言》警示: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果得不到足够重视,将会危及当前以及今后几代人安度晚年。人类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挑战也异常鲜明地凸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探讨社会流动影响人际信任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流动通过“经济”效应和“道德”效应这两种机制间接影响人际信任,但这两种效应对人际信任起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经济”效应对包括熟人信任和生人信任在内的人际信任表现出了同样的效应,它强化了向上社会流动对人际信任的提升作用。但“道德”效应对熟人信任和生人信任这两类信任的间接作用却表现出与“经济”效应明显的不同,它对熟人信任无显著性影响,而对生人信任却有非常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研究还发现,不同社会流动类型对人际信任表现出了差异性的影响效应。从社会流动角度考察人际信任形成的内在机制,不仅能够为人际信任研究提供新视角,也能为寻求转型期人际信任的提升和重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基于CGSS2005调查数据,我们对媒体与城市居民的信任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居民网络媒体的总体性使用对他们社会信任的影响是消极的,但报纸媒体、电视媒体的总体性使用以及居民的媒介新闻性使用对他们社会信任的影响则不显著。我们还立足于中国传媒语境对相关的发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天问》并非专门叙事的史诗,但它上自帝喾、下到齐桓,提出了很多的历史问题。《天问》也不是专门来研究古史,但它在无意中却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宝贵史料和历史线索。人们知道,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冢竹书》的发现,因其内容与经传“大异”,曾在史学界引起一场震惊。其实,《汲冢竹书》讲的“启杀益”等,屈原的《天问》早已有明白的记载。而《天问》对鲧之被刑和益之被代等事件的问难,正是后世“疑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家暴事件为例,采取内容分析法分析报纸媒体在此次报道中的特点以及问题.研究发现,报道中存在将家暴 “私领域化”和女性“失声”现象,议题设置在家庭暴力报道中的特殊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