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新闻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完全合乎客观实际,它具有多层次的结构。然而,在实践中情况却显得极为复杂。首先,不带主观认知成分的纯客观实录是不存在的。其次,客观事实是复杂多面而又多变的,要想让一篇报道全面反映事实的确是颇有难度的。因而,我们所能够做到的,只是不断地接近真实,使之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者一般都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来源,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但是,作为一个认识论的问题,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问题上,看法就不一致了。有一种意见认为,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物质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否则,就等于“否定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哲学界流行着一个这样的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对物质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并认为只有承认它,才是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否则,就是形而上学,就是机械唯物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世界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属性和机能,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我们具体考察意识能否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物质起决定作用时,自然也不能背离这个基本前提。主张意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物质起决定作用的同志(以下简称“物质意识互相决定论”者),所持的一个主要论据是:根据辩证法的一般原理,物质和意识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互为前  相似文献   

4.
在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的,这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常识,然而体现在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中,或是在人的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地看到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意识反过来对某一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发展过程所决定  相似文献   

5.
论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这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坚持这两个出发点,并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否则,就会导致失误,甚至遭受严重的挫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和前提。唯物主义,就是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承认我们从事工作的对象、环境、条件等等,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际事物。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坚决彻底地、毫无例  相似文献   

6.
论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这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坚持这两个出发点,并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否则,就会导致失误,甚至遭受严重的挫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和前提。唯物主义,就是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承认我们从事工作的对象、环境、条件等等,  相似文献   

7.
惠林 《社区》2014,(20):59-59
在一次演讲中,名头很大的学者杜维明提出现代社会已经到了“心学时代”。他在这里说的心学,我的理解主要指王阳明的心学,但也不完全是。大家都知道,我们以前接受的世界观,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现在看起来这种提法确实有问题,也显得很粗浅。简单的反过来的说法也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命题,作为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的一种正确回答,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多年以来,人们都仅仅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对精神来说是本原,便属于唯物主义的概括为依据,而未指出这个重要命题的来源.毫无疑问,恩格斯所作的概括是科学的,符合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但是,我们目前的哲学教材,却忽视了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有的哲学家就已经提出了自然界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命题.因此,对这个命题的由来和发展进行探讨,在理论上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记者新闻采写把关意识的强弱,关系到整个新闻实践的成败。因此,记者要增强把关意识,采写中要把好政治导向关、依法行事关、新闻事实关、保守秘密关。记者采写把好关,不仅是对编辑、总编负责,更重要的是对报纸负责,对党的新闻工作负责。  相似文献   

10.
新闻只需要简明扼要地交待清楚事实,而不需要文采与写作风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在各大媒体掌握的新闻原料大同小异的情况下,报道的质量成了竞争的重点.在新闻内容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写得好的报道自然就更能吸引人,记者的写作风格因此变得重要,渐渐受到传媒管理者重视.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给大家说明,什么是风格,为什么记者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记者该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记者的写作风格仅仅是语言上的变化吗?本文认为:新闻的写作风格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新闻从真实到优美这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新闻只能先真实后优美.在尊重真实的前提下,对报道方式、语言运用作必要的构思和讲究,把握住这点,我们就能达到增强报道效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要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起码知识。办报,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靠真实新闻的力量来达到宣传群众,鼓舞群众,组织群众的目的。如果违背真实性原则,就要走到斜路上去。五十年代末和“四害”横行时期,那些浮夸的和歪曲事实真相的报道,曾对党的事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这个教训应该是极为深刻的。可是,粉碎“四人帮”后的几年来,在报纸广播上发表的失实新闻,仍不少见,这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工作者是如何决定我们大家想知道什么的?新闻工作者为什么只报道某些事实而不是另外一些?美国学者盖伊.塔奇曼的《做新闻》一书给了明确的答复。《做新闻初版于1978年,是塔奇曼在对新闻和新闻传播本体进行了10年研究之后的一部新闻理论著作。《做新闻》一书把新闻  相似文献   

13.
界定新闻概念,忽视新闻之认知性内容是不符合实际的;同时也不能无视或忽略其中的价值观内容。从新闻之内容出发,结合新闻具体而又及时地反映新近事实,以及及时快速传播的特点,应把新闻界定为:新闻是被传播的人对新近事实的反映。新闻的基本内容是新近事实的信息以及与此相关的新闻报道者的价值观。当然,此处价值观的呈现形态则可隐可显。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闻丧失真实,多表现为陈述意境的虚假。做到事实符合实际,再现完整而精确的知识,是科技新闻真实的两大要素。忠于这两种真实,记者必须进入知识必然性的意境,否则如观海市蜃楼,难以把握自然规律的演绎系统。文中指出,真实不等于真理,但具有彻底真实的科技新闻是一种真理的认识形式,需要严密的逻辑序列再现真实感。在科学探索的报道中,新闻真实是相对的,只要求再现科学家探索事件的真实,知识真实则可能是一种幻觉或推测。伪科学是伤害新闻真实的大敌,许多记者在描述伪科学的表演中,大肆渲染“真实”意境,使广大公众受到欺骗。记者没有科学意识,就无法捍卫科技新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传统哲学教科书在谈到社会规律时,虽然也指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有区别的,但最根本的是强调;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过,人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规律。在我们看来,这种观点实际上并没有把握住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根本区别,因为这种观点只表明;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活动而存在的外在的必然性,它们和人的意识,人的活动的关系都是第一性的客观实在与第二性的主观意志之间的决定和被决定关系;要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也不过是一般的物质运动规律之间的区别,正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命的运动规律之间的区别一样。这种观点没有看到,与自然界的自在性相  相似文献   

16.
(一) 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科学体系里,我们可以看到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毛泽东同志没有过多地重复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众所周知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而是着重地把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具体化为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并紧紧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进行充分的论述和阐发。他说:“人办一切事情都难免这种情形,有比较地会办和比较地不会办之分罢了。事情要求比较地会办,军事上就要求比较地多打胜仗,反面地说,要求比  相似文献   

17.
康熙(1654-1722年),名玄烨,姓爱新觉罗,满族.他在位六十一年,虽然没有留下哲学专著,但在一些著述中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本文试作分析. 一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自然观上,凡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者,属于唯物主义营垒;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营垒.只有根据这个标准,而不是依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才能求得比较准确的认识.为此,我们说明康熙自然观,必须注意分析康熙  相似文献   

18.
苗向东 《社区》2012,(24):24
近日在北京一个新闻发布会上,魅力"中年大叔"吴秀波承认将母亲送入敬老院,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震动,有不少人对此不理解,甚至认为吴秀波对母亲不孝。过去我们有一种观念,只有那些没有儿女的五保户,那些走投无路的孤寡老人才住养老院,而幸福的老人一定是与儿孙们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也好有个照应。可如今这个观念得变变。  相似文献   

19.
新闻背景指与新闻事件、人物有联系的材料。它是对新闻的衬托性叙述。新闻需要背景材料,这是由新闻自身、受众、时代等因素所决定的。新闻报道中背景材料对其产生巨大作用;运用新闻背景要紧扣新闻事实与主题,并与之相互揉合、穿插,以便更好地达到辅助说明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为西方新闻实践一直信奉的职业信念和操作守则,新闻专业主义以其秉持的“客观”、“真实”新闻观,因其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理论前提而备受不同力量的消解.文章从媒介、传者、语境和效果四个维度切入,以言语行为论、哲学解释学、意识形态观、负外部性效应为视角,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了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认为实践新闻专业主义的过程,应是一个在事实层面上让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接受广大受众检验,在价值层面上承认新闻报道的立场,并建立一个多元价值立场对话平台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