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到点子上     
时下,在批评一些违纪的人或事时,经常听到有的领导说:“这件事这次就点到为止,希望个别同志下不为例,引起注意。”然而,令人  相似文献   

2.
继“领导也是人”的说法之后,前不久又听到一种新的说法:不要歧视领导干部。起初颇不理解,待向见多识广者请教,才明白其实也就是“领导也是人”的意思,是要把领导当普通人看,不能让他们承担比普通人更多的东西。见多识广者还举例说,当年河南郑州某区  相似文献   

3.
秦德龙 《领导文萃》2009,(20):144-146
“雷锋的榜样是谁呢?”小时候,我就搞不懂这个问题。学习雷锋好榜样,那么雷锋的榜样又是谁呢?班里的小组长看我被这个问题困扰,就说:“我告诉你.雷锋的榜样,是他身边的领导。领导做好人好事,雷锋也跟着做好人好事。”  相似文献   

4.
一群女孩子,春游野餐,回家时迷了路,直到深夜还在山里转悠。寒冷、潮湿、饥饿、害怕,有人绝望了;“我们只有死路一条。” 这时,11岁的琳达站了出来。“听人说小溪会流向大河,然后就能找到村镇。我要沿着刚才看见的溪流走,如果你们愿意就跟着我。” 5个小时后,她们看到了一条大溪流,然后听到了人声…… “天生的领导。”人们这样称赞琳达。而其他孩子则注定是跟随者。  相似文献   

5.
鄂璠 《领导文萃》2011,(8):74-76
县官为何难当? 在县官群体中,流传着一个形象的比喻:“县委书记碰到一件难事,去市里找领导,人家说你是一家之长,谁的孩子谁抱走。回来找县长,人家说你是书记,你都办不了,我们更办不了。回家跟媳妇孩子说,媳妇说你整天不回家,一回家就说工作,出去!”  相似文献   

6.
当领导的很忙,但不能忙得没有一点时间去思考问题,否则就会成为一个“糊涂官”。身为领导,应经常用心去反复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我凭什么当领导”不同的人当领导有不同的当法,比如,有的人是凭德才当领导,有的人是凭经验当领导,有的人是凭吃苦精神当领导,有的人是凭关系当领导……作为一个现任领导者,应经常扪心自问:我现在是凭什么在当领导?领导的“官名”虽可由上级封出来,但领导的“官威”是靠上级树不起来的。一个领导如果没有几招能让上下称道的真功夫,这个“官”就会当得有其名而无其实。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就说过这样一句话:“…  相似文献   

7.
法国“七月革命”的时候,经过三天的暴乱后,政治家塔里兰聆听着宣告暴动结束的响亮钟声,然后对助手说:“听那钟声选我们赢了。”“我们是谁芽”助手问。他让助手保持安静,说:“别说话选明天你就知道‘我们’是谁了。”他清楚地了解只有傻子才会急急忙忙确定自己的立场——过早地依附某一方,只会使自己丧失机动性和主动权,明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事,连自己的情绪都不能控制的人怎么能取得成功呢芽不但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能控制他人,否则,将会陷入危险的境地。文萃领导情绪会感染他人,陷入…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段名为“任性的领导讲话”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太原市下辖的古交市客运办主任任长春在会议讲话中大爆粗口,“国家规定是狗屁”“我说谁是腐败谁就是腐败”“谁要工资谁滚蛋”等言论,令人瞠目。目前,太原市委要求对此事依纪依规严肃处理,任长春已被停职。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单位中,应该说,每个人都有对单位、对工作发表意见的权利和义务,但实际上,我们经常听到的只是少数人的声音。领导无疑是说话机会最多、声音最大的人。还有个别人,虽不是领导,却深得领导信任,同级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领导能听到,他们的意见可以通过领导讲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少数人也获得了说话的权利,除此之外的大部分下属则习惯性地保持着沉默。选择沉默,并不代表他们对单位和工作漠不关心,事实上,正是“沉默的大多数”在承担着单位中的大部分工作;选择沉默,也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讲话的欲望和能力,事实上,他们…  相似文献   

10.
勇气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想委任一名官员担任一项重要职务,于是就召集了许多聪明机智和文武双全的官员,想看看他们谁能胜任。国王说:“我有个问题,想看看谁能解决它。”国王领着这些人  相似文献   

11.
一家大型企业的一位造诣颇深的电工技师,在企业里可以说是让人伸大拇指头的技术台柱子。前不久,因为今年他已经50岁,按企业的内部“土政策”办理了内退手续。然而,他这边办手续,那边就被一家民营企业以高薪聘走了。职工们说: “一刀切下去,没想切了自己的大拇指。”对此,企业负责人说:“我也知道企业里很需要这样的人,更清楚这些人技术成熟各方面都很优秀,但不这样一刀切就没办法摆平。你让谁下不让谁下?一刀切对大家来说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12.
工作节奏     
秘书小刘跟着领导已经快一年了,但无论怎么做,都会被领导私下说“工作节奏跟不上趟”.为此,小刘苦恼不已. 一天,领导和客人在办公室谈事.小刘看看手表,距离开会时间仅有二十分钟了,而驻地到会场还有一段距离,没办法,只能打断领导了.听到小刘的提示,领导说:你到楼下等我吧.  相似文献   

13.
张和平 《决策探索》2011,(11):48-49
温州实施的干部任用“张榜招选”制这一用人改革举措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以实战、能力论英雄,谁能“揭榜摘牌”、谁能“攻山头、炸碉堡”,就给谁“坐位”。  相似文献   

14.
经常听到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干部群众在一些场合发牢骚说:“工作干得再好又怎么样,领导不说一声好。”这类牢骚耐人寻味。诚然,工作不是干给领导看的,干工作不是为了领导说声好。但是,换个角度来分析,言为心声,这类牢骚其实反映了一个问题:部分干部群众平时  相似文献   

15.
传说当年毛主席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将鸡蛋放在桌面上对在座的人说,谁有办法将这个鸡蛋立起来?王洪文、张春桥分别试着立了几次,均告失败。邓小平起身离座,他将鸡蛋的一头“啪”一声磕破,鸡蛋就立了起来。毛主席十分高兴地说:“你这叫不破不立。”  相似文献   

16.
正常听人说某领导很有"领导样",也听到过有人说某领导没"领导样",还有人说当领导就该有"领导样"。大概每个人心里和眼里,都有一个自认为的"领导样",用以评价领导干部。"领导样"究竟是什么样?《聊斋志异》里的《夜叉国》曾刻画过这样一类"官":"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则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寥寥数笔,一个铺排造作、高高在上的官僚形象跃然纸上。这种封建官僚抖派耍威的样子,千百年来为民众所诟病。然而,今天个别官员身上,还有这种官僚做派,甚至在权力的任性之下生出诸多变  相似文献   

17.
禅说二则     
成皇 《领导文萃》2005,(7):85-86
悟此闻性,则免声尘之所转庭院的树上乌鸦呜叫,杜相国问无住禅师:“禅师听到了吗?”无住禅师回答说:“听到了。”乌鸦飞走以后,杜相国又问:“禅师听到了吗?”“听到了。”杜相国说:“乌鸦飞走后没有声音,为什么还说听到了呢?”禅师道:“听到了或者没有听到,这并不是听闻的本性。听闻的本性本来就没有,怎么会有消失呢?听到有声音的时候,是声尘自心中产生;没有听到声音的时候,是声尘自心中消失,这个听闻的本性,不随着声尘而产生,也不随着声尘而消失,领悟到听闻的本性,就不会随着声尘的转变而转变。应当懂得:听闻没有产生和消失,也没有逝去和到…  相似文献   

18.
<正> 有一则“抢炕头”的笑话,很有意思: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对老夫妻为抢一个热炕头,争吵得不可开交。老头说:“柴火是我拾的,理当我睡热炕头”。老婆说;“炕是我烧的,该我睡热炕头才对”。两人说的似乎都很有道理,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这样,连争带吵,大半宿的时间白白过去了,热炕头变成了凉炕头,俩人连觉都没有睡成。热炕头,在老俩口的“消耗战”中晾凉了。  相似文献   

19.
现代"民谣"     
顺口溜,一不留神竟“溜”成了一种巨大的社会景观!你说吧,现在的中国人谁没有听过、传过顺口溜?一提这三个字,人们的脑子里立刻就会蹦出几个精彩的段子:“讲真话领导不高兴,说假话群众不爱听,痞子腔人人都接受,顺口溜加倍受欢迎。”现在还有什么现象、什么领域、什么人……是顺口溜不能编排的?只要是老百姓讨厌的东西,准有顺口溜编出来加以嘲讽。如今没有什么能像顺口溜这样深入人心,深得人心,飞速传播,广为传播。它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切中时弊,一针见血,出其不意,令人称快。顺口溜业已流行为一种现代文化现象,甚至能够对政治和权力构成监督…  相似文献   

20.
连锁商机     
<正>有一次,一名业务员在残疾人机构里听到一名残疾人随便了这么一句: “如果有一种能发出声音的球,盲人就可以根据声音来辨别球的方向,这样,盲人也可以打球了。业务员把这话诉了公司领导。公司领导觉得这里面充满商机,不久,就着手进行有声排球的研制。谁也没有料到,这种排球问世后,竟奇妙地发生连锁反应:有声排球不仅深受盲人喜欢,也受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