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报复公正与社会道德情绪和司法制度认知密切相关,是人们关于罪与罚的主观认知与估量,具有功能主义与道德主义两种心理逻辑。功能主义逻辑认为刑罚能够震慑潜在的违法犯罪者,反映出人们对社会秩序的渴望;道德主义逻辑认为刑罚是违法犯罪者应得的后果,折射出人们对社会道德的认同。报复公正在道德情绪、道德范围、道德载体上具有丰富的学理与现实价值。报复公正心理基础可以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启示:善用道德情绪传播道德观念、凝聚道德共识、强化道德认同;立法中体现道德道义的法律价值,释法中表达法律制度的道德底色;规范践行实体法与程序法,展现道德信念,避免惩罚价值的错误归因。  相似文献   

2.
被害人的过错行为往往是引发犯罪或造成更严重危害后果的重要原因,准确判断被害人过错的有无、性质及程度,对于公正、科学地裁量刑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行刑法理论孤立地从犯罪人的角度研究犯罪,片面地以犯罪人的主客观事实为依据,分析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该判处多重的刑罚,常常忽视了被害人过错对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影响。被害人过错情节量刑功能的缺失,导致量刑上的不均衡、不合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司法窘境和不公。探讨如何在具体案件中认定被害人过错以及被害人过错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对犯罪人的刑罚裁量,力求规范和完善被害人过错情节在量刑中的适用,从而避免"同案不同判",确保量刑的均衡与公正。  相似文献   

3.
"道德运气"一直是伦理学热议的论题,但其意义并不限于伦理学,它同样是刑法学无法回避的难题。道德运气揭示了人们关于道德责任的信念和道德实践的冲突。道德运气现象源于人们对日常道德评价的真实性质的误解。在刑法领域,拒斥运气的道德价值的康德式的道德责任概念必须得到坚持。结果运气不影响行为人的道德应得,应当区分不同情况看待结果对刑事责任认定和刑罚分配的影响。侵害结果也不应作为突破道德应得上限加重处罚的依据,但结果运气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作为减轻未遂犯处罚的依据。过失犯的未遂同样具有可罚性,应当开展相关的立法探索。正当防卫的成立不应以真实的防卫效果的存在为前提,同时应限制境遇性运气对刑事责任的影响,期待可能性理论与对道德运气的否定态度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运气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人类的道德生活?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诠释了"结果运气"对人类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评价产生的影响。运气影响行为结果而产生的某种情感不规则性,使人们在功过判断中存在一定的偏见,也与抽象反思的"公正准则"之间产生了裂缝,而这种不规则性却具有自然所赋予的目的和效用。斯密对运气与道德关系的论述,加深了对人类道德本性的理解,也丰富了道德运气问题的当代论争。  相似文献   

5.
当代功利主义者或后果论者从元伦理学来论证康德主义与功利主义或后果论是相容的,而如果我们从规范伦理学来论证康德主义与功利主义或后果论是不相容的,这并不是对他们的反驳。但是即使从元伦理学来看,康德主义与直接后果论也是不相容的,而与一种间接后果论,即配得幸福论或应得后果论是相容的。康德不是直接的后果论者,而是直接的义务论者,而直接的义务论与间接的后果论是可以相容的,康德作为直接的义务论者能够同时是间接的应得后果论者。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是发源最早的道德概念,它可以用于个人行为和社会制度两大类主题。在古代,公平正义原则主要是由义务论的道德金规则阐发和表达,是个人行为的公正原理;在现代,公平正义的主题愈加集中地指向社会,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是社会基本结构的公正原理。公平正义的实现,有赖于社会公正和行为公正的良性互动,而社会基本结构的公正具有决定性地位。尽管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从普遍主义退却到主要适用于西方社会,但其对非西方社会的启发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域外适用的必要性一个国家的经济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原则上是受到发生在该国领土内的限制竞争的行为所限定的,这是取决于由主权概念所证实的属地主义的原则。可是,随着通信手段和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对企业已能够超越国境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而国家若仍然死抱住以严格的属地主义原则为基础的狭隘的适用范围不放,那么当违法的后果影响到国内  相似文献   

8.
斯马特对于功利主义的后果定义的重新界定,从行为者中立的立场上提出后果事态最大化好作为评价行为的标准。威廉斯指出,如果人们遵循这一后果最大化好的标准行事,则将导致对人的完整性的破坏和人的异化。卡根指出,斯马特的行动后果主义的问题在于没有尊重日常道德的限制,日常道德要求我们关注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求我们所做的不超出日常道德的限制。然而,卡根同时认为,日常道德与直觉也并不是完全可靠的。他的观点将后果主义与日常道德的要求相结合,从而提出了一种改进了的后果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拒斥后果主义>一书中,谢弗勒提出了"以行为者为中心"的特权这一概念,特权否认行为者总是必须产生最佳后果,而允许行为者给予其自身利益以更大分量的关注,同时,谢弗勒又通过限制行为者的特权,为行为者设置了一定的道德要求.谢弗勒认为,他提出的"特权"观念避免了后果主义所遭受到的"个人完整性"(personal integrity)的异议,使得道德理论为行为者设置的要求不像后果主义那样严苛.本文将围绕"谢弗勒的特权观念是否提出了适度的道德要求"这一问题展开.通过分析谢弗勒的"特权"的两种形式(分别简称为ACP1和ACP2),试图表明,谢弗勒通过限制行为者的特权而提出的道德要求过低,因而无法有效地解决道德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不动产登记中,有多种原因会导致登记错误的产生,不同情况下,登记机构与相关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并不相同,责任承担应以过错程度为基础。在归责原则方面,虽仍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考虑当事人利益的保护,应采取过错推定的方式。对权利人受到的利益损失,应贯彻损失填补原则,使权利人得到完全赔偿。在赔偿费用的来源方面,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相应的保险机制,对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责任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11.
毫无疑问,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观是一种重要的正义理论,但其差别原则往往缘于误解而受到批判。误解的一个原因是他对差别原则的表述与说明,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此原则与人们的应得正义观的直觉相违背。搞清楚日常意义上的应得正义观的真正含义,我们发现深入道德直觉的是一种贡献应得观。而差别原则的含义澄清后,它恰恰在部分程度上要决定这种应得观的意义。不过,罗尔斯的公平正义只适用于基本结构,且平等自由原则词典式优先于差别原则,这导致差别原则是无法确定的。尽管如此,差别原则所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则是分配正义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道德运气问题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伦理学问题,对于道德运气的观点影响着我们对人的自主性以及道德责任赋予的恰当条件的理解,甚至影响着我们对于一些道德体系的一致性的判断.在当代对于道德运气问题的探讨中,伯纳德·威廉斯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他所持有的道德运气主张,更是因为他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中对一些传统道德体系所进行的批判.借助于内在运气、外在运气的区分,威廉斯揭示了道德运气问题的根本症结,并不是道德运气与控制条件的矛盾,而是将道德要求看作无条件的、非个体的、以及至高无上的.本文试图说明的是,尽管道德运气现在已经得到多数人的承认,然而运气对于道德判断的影响也不是无条件的,只有那些真正进入人的选择和人生计划的思考、权衡范围内的运气因素,才能成为对我们有着实质意义并且我们能够对其承担责任的运气.  相似文献   

13.
社会国分配正义与公民财产权之间存在着对私有财产剥夺与保护的悖论。这种悖论需要通过社会全体的道德认同来化解。生而平等是普遍认同的伦理价值原则,分配正义历来与平等对待伦理密不可分;以宪法基本原则呈现出来的社会国分配正义具有超阶层的道德魅力;洛克的财产权理论可以推演出社会保障给付是在保护公民的新财产权。经此层层论证,社会国分配正义的道德认同不仅是可能的,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管理伦理的公正理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管理伦理思想史上,公正一直就被思想家们指称为管理活动的伦理价值目标,一定社会的良好秩序的形成,都是靠公正这种道德信念进行整合才得以可能的。公正的实现依托于管理,公正可分为个体公正和社会公正,个体公正的实现有赖于个体对自身行为的道德管理,社会公正的实现依赖于人们对社会的管理。作为管理伦理的理念,公正的原则包括自由和平等原则,其有效实现有待于人们作出各种管理措施,包括制订统一的管理标准,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实行民主的管理决策,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建立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17.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出的道德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仍可借鉴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文章立足于用当代语境给予其新的阐释、赋予其新的内涵,并对“仁义礼智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的价值做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运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姆斯将道德与运气并置,构成道德运气这个在他看来自相矛盾的修辞,意在揭示道德免于运气的努力不可能成功。内格尔则在此启发之下着力探讨运气对道德的深刻影响,将道德运气理解为一个可以揭示道德评价之悖论性质的概念。如果说内格尔通过分析运气对道德的具体影响,给我们提供了一幅道德行为完全处于运气之包围和渗透中的生动画面,那么,威廉姆斯则通过展示运气的体验在人类伦理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从根本处撼动了道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葛梯尔问题是如何解决知识论上存在的悖论的问题,并非仅仅是寻找第四条件的问题;葛梯尔问题的实质在于可错论的合理证明与运气的结合,而非仅仅是推理的前提有误,更非语词的误用。可错论的合理证明始终会为信念之碰巧为真保留一定的可能性,运气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可错论的合理证明原则不可废,否则,怀疑论将不可避免,因此,消除运气的影响就成了解决葛梯尔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