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老人退休后,对社会活动、周围人群全然不感兴趣,整日“宅”在家里,专家提醒——最好不做“宅”男女对于许多老人来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和他们朝夕相伴?答案是电视!对此,专家提醒说:老年朋友看电视要有选择,不要单纯看一些电视连续剧,尤其是一些肥皂剧,长期如此可能让人越来越不愿意思考,被电视剧带着走,思维也由此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人看来,说“不”是最棘手的事。然而说“不”是天赋予每个人的权利,这用不着显得粗暴或刻薄。无论什么时间,你只要发觉自己硬着头皮欲说“行”,而内心又极想说“不”时,不妨试试下列策略:  相似文献   

3.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座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职场人人说     
《职业》2012,(1):31
一线城市不像我的家为了生存我们需要远离一线城市。不然,自己都养活不起自己,面包没有了,还谈什么发展?家就像坐标的原点,父母驻足那里,手里拽着长长的风筝线,  相似文献   

5.
说“同志”     
两三个月前,在“茶烟一缕”栏目读到了邵建先生的《“群众”这个口头禅》一文。当时心中一动,联想到“同志”这个称呼,抚今追昔,不由产生了万千感慨。何谓“同志”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所知道的“唯一”解释——而且当时认为也是“天经地义”的唯一解释——就是“革命同志”。  相似文献   

6.
说“邪”     
汉字在应用的过程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邪字诞生至今,可被用作语气词,形容词等等,也有多种读音。而在各种读音下,邪的意义和词性也有各种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说“慎群”     
两千多年前儒家学者提出了“慎独”,意即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恐怕连孔子孟子都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有头有脸的人会在共事群体都知道的情况下同上“贼船”、共闯“红灯”。由此,笔者斗胆“克隆”一新词——“慎群”。就是说在众多人一齐干坏事时,你要三思而行。“慎群”是在“群腐”“群蛀”现象不  相似文献   

8.
说“聪明”     
安禄山一次进宫朝见唐玄宗时,故意不拜太子。唐玄宗责问,他却振振有词:"我本胡人,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唐玄宗闻言哈哈一笑,告诉他太子是储君,将来要统治国家的。老奸巨滑的安  相似文献   

9.
说“酷”     
《社会学家茶座》2008,(4):158-160
田方萌在《青年参考》撰文《说酷——关于一种文化的种种解读》,转引迪克庞坦、大卫·罗宾斯著《酷天下》中关于“酷”的考证,并阐发其文化意义。《酷天下》描述了酷的完整历史。它的英文词根是cool,起源于古老的非洲大陆,随着奴隶贸易一同进口到美洲。二战之后,才真正在流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一路高歌猛进,不断扬弃自身的形态,在20世纪50年代是爵士乐俱乐部,  相似文献   

10.
说“老”     
戈子 《老人世界》2008,(7):32-32
宣布“退”的那一天,蓦然间觉得自己“老”了,入了老人的行列。 我的周围不乏老人,但是仔细观察一下,老人中似乎分成两种。一种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每天生活照样忙个不停。虽然老了,身上却还保留着朝气,骑着车到处跑,脸上的气色好像也越活越滋润。另一种倒是说老就老了,退下来以后一两年没见,陡一碰面,感觉真是老态龙钟,老年斑一下子布满了脸庞,连腰也直不起来。岁月虽然无情,但对每个人却都·是公正而公平的,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竟会有如此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1.
说“官威”     
《老年人》2008,(5)
据《南方周末》报道,我国对外经贸部原副部长龙永图一次在意大利参加国际会议,与会人员都是国际名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不设领导席和嘉宾席,先来后到随意入座。这天,龙  相似文献   

12.
说“白”     
近代汉语副词白,从17世纪初到今天词义和用法有的改变了,有的还是没有改变。本文用几部明清小说里的例证来说明这个语言事实。1.《金瓶梅》里白修饰否定词语的用法,到了《红楼梦》里就起了变化,别的副词代替了白。2.《红楼梦》里白的用法,并不是从《红楼梦》才出现的,而是早在17世纪初《水浒传》里就有了。3.白的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在发展过程中,有些意义和用法被别的一些词分担了去;保留下来的意义和用法就是比较单纯的,直到现在还是没有变化的。白修饰否定词语,形式虽然没有变,但意义和用法现在却变了。  相似文献   

13.
说“难”     
人生经验大约难免是一个“难”字。所以,婴儿落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哇哇”大哭而不“哈哈”大笑。这本能的反应是否预示着生命的艰难,我不敢妄言;但和“难”彻底了断却意味着死亡的沉寂,那倒是不争的事实。总之,活着就“难”。一些人总以为另一些人一定比自己活的更惬意,这推测也许是想找到别人应该更关爱自己的理由,或者证明自己是真正的“怀才不遇”。而事实是。那些看起来活得很惬意的人也许更难。难,是上帝发给每个人的考题,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都得进考场。“谁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很  相似文献   

14.
说“冷落”     
人都怕受冷落,尤其是年纪轻的和性格浮躁的。年轻人给自己打的分数总容易偏高。如果碰上一个刻薄些的裁判,偏偏给分吝啬,自己心里的底分和裁判亮出的评分就悬殊上了,未免生出冷落感觉。年轻时,敏感,好显示,在台前翻个跟斗没人喝采心都会凉,不想再翻第二个,甚至生不逢时一类的话也会轻巧出口。性格浮躁的,常常缺乏耐力,少许耀眼些的能耐使出以后,如若  相似文献   

15.
说“名”     
也不知始于何时,人类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觉得“抓之不在、挥之不去”的“名”,是一件挺要紧的东西。因为,“名”是地位、权势、金钱的无形“存折”,存本取息,利源不竭。于是乎,词典中便多了些词语,如功名、浮名、冒名、慕名、名不副实、名存实亡,等等。至于自己出资效千,便可在“某某名人辞典”中一印芳名的,是否有“沽名”之嫌?《辞海》的编辑先生还未作出解释。 记得一位自称“亿万富姐儿”的女明星,在她的《自白录》传记中说过:她的每一分钟,不是用于创造“名气”  相似文献   

16.
“界”说     
“交际”这个词,听起来说起来写起来,都令我感到不习惯,有一种皮里肉外的感觉,想一想,可能就是它太流行了的缘故。其实我们常说的“交际”,应该是一种对于关系、联系的界说,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谁也离不开它。那么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是怎么回事呢?可能就与含义与意义、能指与所指的差异有关。什么东西一流行,就会流进人们麻木的意识区间,被悬置。人们关于它的鼓噪,也就总是是似而非,显得滑稽或者叫黑色幽默。为了避免进入角色,我想换个方式来谈“交际”,或者干脆就不谈它,谈谈别的。弄不准“一不留神”,也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说“让”     
近日,笔者耳闻目赌两件事,感触颇深,很想说说。其一,单位的大魏和另位同志闹着玩,不小心打碎了小张的茶杯,打者不理不睬,毫不歉意,杯的主人不依不饶,得理不让人。于是,两人由唇枪舌剑,发展成拳脚相加。结果落得鼻青脸肿,两败俱伤,双双“挂彩”,伤了彼此间的感情。其二,一位同事去市内办事,路上被一骑自行车的青年人撞个“跟头”。骑车的非但不道歉,还理直气壮地斥责同事:瞎了?忘么走道?!同事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哪受得了这个,一听便犹如火上浇油,顿时怒火中烧,一把揪住那青年要理论理论,讨个“说法”.适逢一位中…  相似文献   

18.
19.
说“二”     
任启 《现代交际》2010,(11):102-102,101
“二”兼有数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运用中与“两”“双”等的关系错综复杂,意义上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多贬义或中性,近来出现褒义用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说“格”     
古人的造字命义很有意思,往往暗合着现代哲学揭示的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由具体到一般(抽象),或者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就说“格”字吧,“格”傍木,本义为方形的框子,由此很自然地引申为一定的标准和式样,或曰“品格”;及于人,则为人品、风度等,其意义益见重要,直至为人及世间万物存在价值之所系。人们常说的“国有国格,人有人格”,更将“格”的神圣与庄严表露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