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见面就是一场“面试” 2003年谢晋导演萌生了排一部舞台话剧的想法,他拍电影有一整套的班子,有许多合作过的制片人,但是要排话剧却没有一位合适的制作人,后来我作为话剧《商鞅》的制作人有幸被推荐与他合作。第—次见面,谢晋问了我很多问题,其实在考察我,其中一个是“你觉得‘金大班’这部戏的重点是什么?”我就回答:  相似文献   

2.
张东亮 《伴侣(A版)》2013,(12):20-22
在CBD国贸南侧22号艺术院街。坐落着一个黑色的剧场,整个剧场由原木打造,坐在其中仿佛置身于希腊神话特洛伊木马的腹腔之中。别看它仅能容纳235名观众,小小的“木马剧场”却在业界颇有名气,如今它俨然成了北京小剧场话剧的重要阵地之一。就连很多欧美艺术家都对它非常感兴趣。年轻漂亮的女主人苏丹。更是被著名日本电影导演岩井俊二誉为“戏剧女魔头”。  相似文献   

3.
2004年,编者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观看了肢体剧《人模狗样》,这部剧给了编者从未有过的新鲜感:整部剧没有一句台词,全是用诙谐生动、简约幽默的肢体语言,演绎了一个关于现代白领工作、生活的寓言故事。3年后编者有幸采访到了《人模狗样》的导演何念。当一身学生装扮的他出现时,编者不禁惊讶于他的年轻,而就是这样一个刚刚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3年多的年轻人,却已连续执导了《大于等于情人》、《恋人》、《人模狗样》、《初恋50次》、《跟我的前妻谈恋爱》、《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等一系列小剧场话剧,而且他的戏几乎部部叫座,咸为话剧的“票房神话”。  相似文献   

4.
《现代交际》2006,(3):38-40
每当心灵疲劳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咖啡。看那点点的乳白融入漆黑,感受心灵在一点一点的沉淀,咀嚼着一份恬淡与温馨, 品味着那种身在闹市却远离其中的宁静。时常孤寂一人独啜咖啡,一杯“卡布吉诺”或“冰咖啡”,一首《萧邦前奏曲》或《I love paris》爵士曲,音乐与咖啡是如此的和谐统一。此刻,种种生活的琐碎、尘世的喧嚣、工作的忙碌、情感的烦忧都烟消云散,心是宁静的,无拘无束。  相似文献   

5.
沙莉的家很简朴,难有挂满整面墙的照片,提示着主人曾经是上世纪40年代红遍上海滩的话剧、电影“双栖”明星。沙莉,本名钱善珠,1924年生。著名话剧、电影演员。曾出演话剧《杨贵妃》、《家》、《甜姐儿》、《魂归离恨天》等,以及电影《浮生六记》、《万世师表》,《丽人行》等。  相似文献   

6.
老舍素以“边饮茶、边写作”而著称于世。夫人胡絮青曾回忆说,早在济南、青岛和重庆时期,他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常住北京后更是嗜茶如命。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等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了”,可以说饮茶与老舍先生的生命水乳交融了。  相似文献   

7.
王建柱 《老年人》2013,(1):22-23
“撞沉吉野!”50年前,在电影《甲午风云》这部浩气长存的影片里,李默然以自己硬朗的形象、娴熟的演技,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英雄邓世昌,他由此成为观众心目中永远的“邓大人”。几十年过去了,这位“北方话剧的代表人物”不幸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溘然去世,让人痛惜。  相似文献   

8.
上海的话剧舞台一直被指责没有北京话剧所具有的先锋试验精神,也缺少气势磅礴内涵深厚的大作品。显然,小资情结更适合这座以白领为主要文化消费人群的城市。然而在经历了《www.com》、《单身公寓》、《上海作女》的火爆演出之后,2003年下半年的小剧场话剧走到了一个创作与票房的低谷,有人甚至觉得白领戏剧将成为过时的戏剧名词。可是在2004年的新春,《九天半》、《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香水》这三出在情人  相似文献   

9.
上海社科院吴晓江中国话剧百年华诞的来临,激荡起我内心对话剧特殊的历史情感。我父辈曾跟随中国话剧的奠基人欧阳予倩、洪深、田汉等,参加民主革命时期话剧运动。尽管由于人生境遇几多变迁,我未走上话剧艺术之路,而进入了哲学社会科学天地,但我依然关注着中国话剧。十多年前,我就知晓中央实验话剧院有一位来自中戏、以话剧《周君恩来》为成名作的导演,与我同姓同名、同年代同出生于上海文艺环境——他就是现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吴晓江。去冬我俩在上海社科院首次会面时约定就话剧百年作一次纪念性对话。早春之夜,我通过长途电话,与正在内蒙古导演话剧《牛玉儒》的他,展开了谈话。  相似文献   

10.
陈煜  钱跃 《中外书摘》2009,(4):33-35
高干子弟“二熊”杭州伏法 《假如我是真的》是沙叶新等根据1979年夏在上海发生的一起小骗子冒充高干子弟到处招摇撞骗的案件,创作而成的话剧。该剧运用讽刺的手法。批判了特权思想。  相似文献   

11.
电影界对张良与王静珠的婚姻有个极高的评价:生活中是最佳夫妻,事业上是最佳搭档。一些人认为张良的这桩婚烟是张良演完《董存瑞》后,在众多追求他的姑娘中选择了王静珠。其实张良第一次认识王静珠是1956年(在演《董存瑞》之前)进京参加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当时张良是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的话剧演员,王静珠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美术工作者,也是一位话剧爱好者。那一次他们在北京相识了。《董存瑞》在全国反响强烈,张良也一下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求爱信一封接一封飞来。就在张良陶醉在成功的喜悦的时候,接到了王静珠的一封长…  相似文献   

12.
顾育豹 《当代老年》2006,(12):14-15
红线女原名邝键廉,从艺后改名为“红线女”。她在粤剧界以“红腔”独树一帜,被誉为精美的“南国红豆”。1955年9月,红线女随同香港代表团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翌年她毅然作出回内地定居的决定,受到周总理和陶铸等领导的高度赞扬与热烈欢迎。在南国,红线女“甜、脆、圆、润、娇”似行云流水般唱腔,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她除了传世不朽的戏曲艺术片《搜书院》和《关汉卿》以外,还主演过根据巴金原著改编的《秋》、根据曹禺原著改编的《原野》以及《慈母泪》等十几部电影,并主演过《雷雨》等话剧。  相似文献   

13.
MODERN月月度假村考考你自己1.没有人类及动物居住的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呢?2.我能问一,个人人都会说“对”的问题吗?3.一只青蛙在50米的井底下往L跳,它一跳能跳2米高,它要跳多少次才能跳出井口来呢?4.一部著名话剧上演了,剧场里座无虚席。第一幕演...  相似文献   

14.
贵族     
张珠容 《女性天地》2014,(11):20-21
在古装武侠电影《绣春刀》中,饰演一代奸臣魏忠贤的金士杰因其精湛的演技在网上获得了一片叫好声,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和赞许。然而很多人对金士杰并不熟悉,直到看完电影回家上网搜索才知道,他是台湾剧场界国宝级表演艺术家,他出演话剧《暗恋桃花源》,一演就是20年,已经成为观众心目中永远的江滨柳。  相似文献   

15.
我自从研究性学十多年来,有三位老人的形象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们激励着我,使我更深地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更深地感到肩上的责任之重大。1985年3月,我主持与组织了全国第一个公开的性科学系列讲座“现代社会中的性问题”,会址在上海的中国剧场,讲座共10讲,每周一讲。听众对这个讲座的反映真使我大为惊讶,在进行第一讲时,整个剧场都坐满了,到下周进行第二讲时,可能是因为上一讲听众宣传的结果,剧场更为爆满了,连二楼、三楼楼厅都坐满了人,一楼剧场连走廊上都坐满了人。这种状况真使人感动,民众是多么需要启蒙式的性教…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中国话剧显得热闹非凡,从媒体的关注到可观的票房,似乎都预示着话剧的复苏。然而作为一名话剧人,笔者却在这种喧哗之下看到了其他值得观察与思考的因素。热闹并非来自话剧本身从新年的第一部话剧《今夜将我遗忘》的火爆,到2004年底未开排就引来上百家媒体热炒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不难发现这些热闹都并非来自话剧本身。前者改编自网络新宠小说,后者则是因为谢晋和白先勇的大名,更因为风云人物刘晓庆的复出。其他几部在市场上引起较大反响的话剧莫不如此。没有濮存昕、何冰、朱旭的出演,《南街北院》这样的应时之作不会在话剧市场趋…  相似文献   

17.
《当代老年》2010年第2期一篇《虎年,让我们“开博”吧》的文章,对我触动很大。我十分羡慕那些在网上开博的老年朋友,向往自己也能成为时尚的“博主”。于是,在去年3月我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电脑基础班》学习,成了班上年龄最大、唯一家里没有电脑的“扫盲”学员。  相似文献   

18.
本色和商业:戏剧的两张面孔1907年,当中国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在日本东京以“春柳社”的名义正式公演《黑奴吁天录》时.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中国话剧从此开始纪元,更不知道,中国话剧此后百年所走过的坎坷之路,尤其是中国话剧在商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一部《北京人在纽约》,使几年不曾在银屏上露面的王姬顿时“火”了起来。在11月于广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王姬又成了记者们追踪的目标。人们纷纷走近她,去领略台下“阿春”的风采。王姬长发披肩,穿了件白色网状外罩,刚刚化完妆,粉面含着.她一面整理房间里的东西,一面热情地请我们落座,那一尝一笑中透出一副老成练达。饰演“阿春”的感受王姬很健谈,她很高兴与记者交流。她说,《北》剧中阿春这一角色的成功,应该归于剧本中的人物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这个形象吸引了我,因为我比较喜欢成熟的女性,而阿春是成熟女…  相似文献   

20.
艺术     
《女性大世界》2005,(3):161-161
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 全球第一时的现代芭蕾舞团2月底开始中国巡演,瞿颖、毛宁《韭菜花》里苦情微笑,“翠花”融入话剧二人转 上演中国版《老友记》,《盛装民乐》民族的才是流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