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了解与认识社会的手段,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它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导向作用;有助于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有助于促进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有助于重视发展社会工作行政能力;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核心提示]社会工作实习是学校有计划、有督导地组织学生到机构或社区中接受社会工作实务技能训练和价值观培养的过程。它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一环,十分强调学生对社会需要的回应并参与其中。下面是两篇在校社会工作系的学生的实习笔记。他们在实习中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活学活用,使他们的实习生活丰富多彩。实习是将无形的知识运用于有形的社会现实的过程,特别对于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刊一直关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生活,希望高校社会工作系组织推荐稿子,同时,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来稿时,请附上专业教师的点评。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环节,事关学生专业价值观的培养、专业知识与技巧的内化、专业能力的提升等重大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一些体验和反思,就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提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环节,事关学生专业价值观的培养、专业知识与技巧的内化、专业能力的提升等重大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一些体验和反思,就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提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理论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会工作各个领域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为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由于社会工作实务教育滞后,影响了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该文主要从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设置、社会工作实习、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的应用、社会工作实务师资、社会工作实验建设等方面来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务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7,(12):78-86
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初步确立了中国特色,包括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和重要组成部分,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应当自觉服务于社会治理,本土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必须立足于本土文化,政府推动对于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土专业社会工作需要辩证适用"案主自决"、"不评价"等工作原则,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的主战场应当在城乡基层社区。本土专业社会工作的中国特色同时带来问题,例如,专业社会工作的开展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影响到保密原则的遵守,本土实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社会工作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的界定的混乱。因此,在现阶段发展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更应该自觉服务于创新社会  相似文献   

7.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实验是个案工作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开展好个案工作实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个案实验组织中,要精心组织,注重系统性、完整性、紧密型、选择性和开放性,并要特别注意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实验是个案工作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开展好个案工作实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个案实验组织中,要精心组织,注重系统性、完整性、紧密型、选择性和开放性,并要特别注意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李磊 《社会工作》2009,(24):25-27
社会问题课程是指以认识和分析当代社会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既是高校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广泛开设的专业课,也是颇受各专业大学生关注的公选课。问题观是指在认识社会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密切联系。社会问题的课程特点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授之外,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确立理性的问题观。  相似文献   

10.
吴帆 《社会工作》2023,(6):13-16+98
当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集中于发展核心能力时,才能有效培养高质量的专业学生。目前关于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能力的研究多数局限于对专业素养、学科知识、研究能力和实务经验的概括性评价,往往忽视了对核心能力的精准判断和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研究针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核心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提升这些能力的具体途径。研究指出,应重点在强化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人文情怀、理论与实务的融合、研究与实务的互动转化,以及教学与学生指导能力的提升这四个方面,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核心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作为一种专业价值观,它的基础是社会主流价值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追求。一般而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  相似文献   

12.
《自我认识与成长》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重要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整合自我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塑造高尚的人格力量.运用体验式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视角,参照美国心理学创始人威廉·詹姆斯的自我认识理论,该课程应进行"我是谁"、"人我关系"及"我的未来"三大主题的探索.通过"热身活动——教师短讲——小组活动——游戏体验——讨论分享——总结深化"这六个教学环节,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现从"自我、单一角色的探索",到"多元角色参与",再到"自我与社会联接"的转化.从研究结果来看,学生的改变与课程三大任务的设计是相一致的,课程设计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仍需要增加课外实践环节,实现课上、课下的无缝对接;改变小组组合形式,促进小组动力的发挥;转变教师角色定位,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本土化自社会工作引进我国以来都是一个重点研究的课题,社会工作的发展或者本土化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如何培养一批具有本土化社会工作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也许可以从民国时期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中找到些许借鉴.民国时期高校如燕京大学、金陵大学着力从社会调查研究、社会服务模式与实习训练三方面探索构建"研究、服务、训练"三位一体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这一培养机制对今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示:明确培养目标,强化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加强师资建设,健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层次;依托政府,多渠道开展高校社会工作人才的实习训练.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教育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社会工作教育应坚持国际通则与本土经验并重,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专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并重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通过全国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但在通过考试的人员中,有相当数量无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的持证社工,缺乏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深度认同,也缺乏系统的社会工作能力提升,这在客观上制约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评价。因此,通过多种继续教育形式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价值观教育与熏染,强化对他们的专业技能课程培训,促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与街道、社区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项目策划与实施方面的深度合作,对于促进持证社工发展和有效确立社会工作专业权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钟兴菊  吴雨凤  王李源 《社会工作》2023,(6):66-81+104-106
社会工作是一种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的职业化助人活动,本文根据“社会与个人”“能力与认同”两大维度将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划分为个体认同型、个体能力型、社会认同型以及社会能力型的四种理想类型;通过对重庆市13名具有三年及以上专业服务实践经历的社会工作者进行深度访谈与编码分析发现,在中国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工作者的本土化价值观呈现为“以家为本”的服务拓展、“认同与责任并重”的双重价值、“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契机、“集体主义成全”的融合性发展等四个面向的特点,多元化本土价值观成为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及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本研究创新在于从人才可持续发展视角反观社会工作价值观对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可持续性的影响,同时立足中国社会文化背景探索社会工作本土化价值观内涵的多元化解读方案。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本土专业价值观的建构,不能只看到专业,而是要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实现其专业价值观建立。实践中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基本上可以归为对人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环境的价值观两类。这种实践中的价值观的形成,是社会工作价值观进入中国之后本土化的必然结果。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建设和传播,绝不应该仅仅依靠拿来主义,被动地把握外来的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行为守则、道德困境和应对策略,而是要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助人理念、总结中国特色的助人模式,形成符合中国文化特性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创造符合中国人理念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系统。这样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才是能在实践中运用的价值观,才是能被学习者接受、运用、内化的专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专业教育超前本土化的专业实践既是新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一大特点,又是影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如何突破这一因素的制约,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发展,提高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界长期以来探讨的主题之一.项目化运作下的"校、政、社"三方协同培养社工人才模式,强调以项目为媒介和桥梁,将学校、政府和社会三者连接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共同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这样做,既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协调发展,又有利于提升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一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不仅较适合中国的本土情形,而且还可以取得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的多方效益,是值得而且可以被推广运用的.  相似文献   

19.
张洪英 《社会工作》2008,(13):61-61
受学生就业和社会福利改革的影响,当前社会工作教育应该实行通识——专业教育,要给学生较宽的知识,包括应用性的知识,以使学生能有更宽广的事业处理社会福利方面的问题,也能适应其他社会领域的工作……把社会工作教育看作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有较稳定的专业价值观的基础上,有较宽广的社会适应性。这可能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选择,高素质的教育来应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困难及教育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或许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所营求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督导是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中的重要角色,也是社会工作教育者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对于社会工作专任教师而言,成为督导不仅能够适应培养学生的任务要求,同时也适应于内地社会工作模式本土化的宏观需要并促进教师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内的自身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如何促进社会工作教师成为有效的督导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