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成黑衣壮贫困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黑衣壮反贫困战略首先是目标的选择问题 ,有脱贫与致富、家庭福利增进与生活质量提高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 ,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的目标。必须抓好素质、基础和粮食三大工程建设 ,必须开发建设支柱产业 ,黑衣壮才能真正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研究龙合乡果桃村黑衣壮分布发展及其特点、人口变动因素、计划生育等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个民族或族群的文化传统往往是其历史演绎的结晶和文化特质的一面镜子。要研究黑衣壮的文化特质 ,就不得不对其文化传统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从文化变迁的人类学视角分析 ,黑衣壮文化对他族文化的接受与认同 ,体现了黑衣壮文化传统的吸纳性特征 ;恶劣、闭塞的自然环境 ,是导致黑衣壮文化传统具有排他性特征的重要成因。重新审视黑衣壮的文化传统 ,发扬其优良成份 ,克服其消极因素 ,是黑衣壮人在现代化道路上必经的观念更新历程  相似文献   

4.
那坡黑衣壮     
《今日南国》2010,(5):44-45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那坡县境内,占那坡县壮族人口的32%。由于历史上战争和民族迁徒等原因,许多人躲入深山老林,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而保留了古老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广西那坡县黑衣壮神灵崇拜呈现为多层累结构,具体表现为把自然神灵崇拜例如黑神、火神、树神、石神、花神等与祖先神灵崇拜、道教神灵崇拜等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为神庙的建造、在神庙举行的活动、安花仪式活动以及抹黑、画脸、巫傩等活动.  相似文献   

6.
心理品质是由文化素质内化而形成的 ,一个民族或族群的心理品质往往是构成其文化特质的重要因素。以黑衣壮民间风俗为载体 ,沿着黑衣壮人的情感智商———心理共性品质———文化特质的思路 ,解读黑衣壮民间风俗所反映的黑衣壮人的情感智商 ,进而透视隐含在其中的带有共性的心理品质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该族群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学研究专著《黑衣壮的人类学考察》的绪论,从人类学、民族学的多视角出发,就黑衣壮人类学田野考察的意义、方法和内容作了理论性的探讨。尤其是有关黑衣壮人类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其在反贫困战略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人类学走向社会走向人民的正确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关于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族群的研究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黑衣壮作为一个特殊族群,具有文化机制的主导因素正是"黑"本身.据论证表明,黑衣壮的审美文化机制为以人为本,以黑为美,以黑为歌,以黑为话语.  相似文献   

9.
贫困与反贫困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体系。实施反贫困战略 ,首先应明析贫困的涵义、程度划分和成因类型。世界范围的贫困问题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但反贫困的行动十分艰难。中国反贫困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依然任重道远。广西的贫困问题在全国较为典型、严重 ,在基本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后 ,巩固成果和继续攻坚都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黑”,是黑衣壮族群的标志;崇黑,浓缩了黑衣壮人的族群意识,也是黑衣壮文化的精髓。黑衣壮文化研究开发的重点应转移到它的物化上来,要让它物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让物化的黑衣壮文化产品给黑衣壮群众带来长久的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1.
每一种艺术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干栏建筑是黑衣壮人适应环境的产物,深受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生活于广西大石山区的黑衣壮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民间工艺,如石制工艺、木器工艺、铁器工艺、竹(藤、草)编工艺、织绣工艺等,这些民间工艺呈现出鲜明的山地文化特征和地域色彩,蕴含着黑衣壮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情感。当下,黑衣壮传统工艺因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呈现衰落现象,如何传承、保护这些优秀的民间工艺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都存在贫困问题。和贫困地区相比较 ,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其独有的特点 ;自然资源不足、土地的级差、人力资源和资金的不足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而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异地移民开发、推行小额信贷扶贫等方式可以逐步解决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性格 ,是人类在一定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下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 ,亦即人的一种文化心态。每个人或每个民族、族群的性格特征往往因环境不同而显出千差万别。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族群淳朴善良、诚实敦厚、刚毅耐劳、拘谨保守、缺乏创造活力等性格特征 ,既是该族群文化心态的真实写照 ,也是我们认识其文化特质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5.
新阶段我国贫困与反贫困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反贫困的任务更加艰巨,其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更加严重;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生态脆弱,环境恶劣,灾害频繁;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等方面缺失并存,形成了贫困地区发展中难以突破的恶性循环。创造机遇、促进赋权、增强安全保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使其社会经济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推广以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劳动扶贫模式等是新阶段的反贫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用低收入和不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这样的词汇来定义贫困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反贫困工作的需要。一个人的贫困,除了生存需求的保障,还应包括权利、文化等各方面的不发达状态。我国现阶段的反贫困工作,应采用相对标准,如居民平均收入的30%~50%或5%~10%最低收入人口比例而非某个人为的绝对值。反贫困工作在国家来说应是一个社会问题,即对贫困者的关切和救助。真正的反贫困行动,除了给予贫困者生存和生活保障,还应积极铲除人们陷入贫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根源,帮助他们踏上发展的阶梯。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贵州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从1986年贵州省就开始了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贵州仍是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如何应对新的形势,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长远发展,是贵州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分析了贵州农村贫困现状,及当前贵州农村扶贫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贵州农村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共存、相对贫困凸显,是当前我国社会贫困的一个显著特征。资源禀赋、市场竞争和制度设计诸因素,促成社会贫富分化,并使社会贫困呈现阶层固化和代际传递趋势。政府需要适时调整反贫困战略,重新审视扶贫主体、扶贫对象、扶贫方式、扶贫重点,并作出富有实效的反贫困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藏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在我国藏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我国藏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解决贫困问题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安定和平和长远发展,也由于我国藏族地区的特殊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解决贫困问题也面临诸多的制约因素和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藏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其成因、反贫困的实践工作和贫困治理模式创新路径进行探讨,从而为我国藏族地区贫困治理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和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黑衣壮的人类学考察》是右江民族师专何毛堂校长、李全伟、李玉田等三位著的“人类学文库”丛书中的一部田野考察新著。作者采用田野调查方法 ,先从黑衣壮的民族渊源、称谓考察入手 ,进而拓展到黑衣壮的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生活、物质生活、社会生活、人生礼仪、岁时风俗、民间信仰、反贫困等各个层面 ,这对研究黑衣壮甚至对研究整个壮民族特征无疑是一种颇具学术价值的填补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