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藏地方的摄政及摄政制度在国内外的摄政历史上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并对近二百年的西藏地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有必要在厘清藏汉文献中"摄政"的不同表述基础上,再论西藏地方摄政的概念和摄政制度确立的时间,较详细阐释西藏地方摄政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制度基础和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7日,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国民政府在生死存亡的严峻局势下,尽力维持受英国势力影响的西藏地区的和平稳定,因为这关系到其它边疆地区的人心向背.热振活佛出任摄政,并且倾心内向,中央政府从全局考虑做出了支持热振摄政的政治选择,遴选西藏地方代表参加国民参政会,并派特使入藏办理西藏事宜.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良好的发展态势为西南边疆的稳定提供了保障,同时对于边疆地区人民参与抗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藏自13世纪中期被正式纳入元帝国版图,元朝中央对西藏地方实施了有效的治理和管辖,设置宣政院机构并以帝师兼领院事;在西藏地方设置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封授有实力的地方实力集团为万户等。元朝对西藏地方的直接治理和萨迦派为首的藏传佛教上层在元朝扶植下的政教合一形式的统治对其后700年的西藏乃至整个藏族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中央对西藏的管理形式也成为明清两代中央王朝统治西藏的滥觞。  相似文献   

4.
政教合一的西藏地方官制始建于元代。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方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八思巴受元朝中央政府之令,作为政教合一的首领管理西藏地方。到十八世纪前半期,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经清朝中央政府正式册封后,西藏政教合一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公元1751年,清廷中央颁“藏内善后章程”,进一步明确规定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共同掌握西藏要务的体制。民国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干扰,中央政府派驻的西藏办事长官滞留印度数年,西藏地方官制则沿袭前朝变更不大。  相似文献   

5.
刘国庆 《中华魂》2012,(14):35-36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双方的全权代表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标志西藏和平解放。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西藏内部的团结创造了基本前提,西藏社会发展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签字时所用的特制毛笔、竹笔、笔架、镇尺、墨盒,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  相似文献   

6.
自18世纪以来,外敌曾对西藏地方进行多次侵扰、渗透乃至侵略,不仅给西藏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而且也严重影响了西藏地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23日,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於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实施40周年纪念日。西藏的和平解放,把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彻底地驱逐了出去,使西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羁绊,实现了西藏地方和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大团结,从此西藏人民回到了祖国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充分享受民族平等和区域自治的权利,为发展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西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在西藏地方拥有主权始于 1 3世纪中叶。西藏是元代版图的一部分 ,就元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军事行政管理问题进行系统的阐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平解放西藏与"一国两制"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央和平解放西藏的指示 ,邓小平拟定了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解放西藏公约十章”。中央政府以此为蓝本同西藏地方政府谈判签订了”十七条协议”。总的原则是 :西藏和平解放 ,中央统一管理国防与外交 ;西藏地方的政治制度不变。这一政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创造了条件。但西藏上层分裂势力于 195 9年发动叛乱 ,“一国两制”政策被迫中止实施。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们比较忽略从地方社会"自下而上"的角度来考察哲孟雄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国家认同问题。基于亚东海关档案资料和清代藏事奏牍,观察中英谈判的细节和条约文本形成的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哲孟雄强烈的中国国家认同,西藏地方政府在中国国家认同立场上坚决抵制英国人进入西藏游历、贸易的努力。总理衙门采纳了西藏地方政府的正确意见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英国侵略西藏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1937年,甘肃卓尼世袭土司杨积庆被其部下杀害于博峪村,史称"博峪事变"。事变后,经多方博弈与妥协,甘肃省政府借善后之机"改土归流",设立卓尼设治局,从此国家基层政权进入卓尼藏区。国家基层政权的进入,开启了世俗性国家政权对卓尼藏区地方政教体系的更替进程,引发了卓尼藏区基层政治体制的裂变与政治合法性基础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政治思维中,"德治"思想无疑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历代统治者从巩固政权的需要出发,不断强化道德在意识形态中的作用,重视道德教化和人自身的道德修养,重德轻罚.传统德治思想的这种特点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以血缘为纽带,政治与伦理高度统一的集权社会.家国一体,政权与族权结合,使得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被纳入到封建纲常伦理关系之中,使中国的政治文化从"德治"走向"人治".  相似文献   

13.
萧公权以学人论政的方式为当时的学术界和政治界贡献了自己在宪政方面的知识与理解.他对宪政精神的领悟、宪法内容的探讨、政治当局的批评展现了其敏锐的专业视角和细致的学理分析,于学术和政治均有所补益.萧公权与张君劢同为宪政专家,但二人致思理路不同,张君劢注重现实政治的妥协而在贯彻宪政精神上有所偏误,萧公权致力于学理探讨而往往曲高和寡.  相似文献   

14.
颇罗鼐总理藏政的实质是藏王制,这在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的职官设置、权力体系以及日常行政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颇罗鼐统治时期的藏王制运作是很成功的,颇罗鼐藉此建立了稳固的政治统治,并在军事、宗教、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政绩。颇罗鼐的藏王统治是高度极权的,但这并非是对西藏早已形成的与中国的领土主权隶属关系的否定,相反许多有力的事实充分证明藏王制只是清朝前期治藏的一种地方政府管理体制,颇罗鼐的藏王统治的成功运作也为清朝逐步加强对西藏的直接影响与控制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密尔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在继承、修正与发展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基础之上,建构了“密尔式的功利主义”,为其政治哲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其对自由的深刻阐释与解读,凸现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特色。此外,代议制政府是密尔对政治模式的理想追求,且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有着极大的推动与影响。在当代,对其政治哲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五世达赖喇嘛是藏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学者。文章通过对五世达赖的家世及其诞生、寻访、认定过程的介绍和分析 ,对 17世纪西藏社会政治、宗教界为争夺西藏统治权展开激烈斗争的历史作了考察 ,认为五世达赖的寻访、认定是当时教派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有泰是清末光绪年间的驻藏大臣,在政治上缺少铁腕般的政治魄力和韬略,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无计可施,任事态发展,用丧权辱国来定位他的边吏功过一点也不过分。他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被培育出来的,中庸之道是他的处事哲学,明哲保身是他政治生活的底线。在他身上体现出浓厚的文化关怀和存史意识,并以其良好的文学素养,为我们留下了近四十万字的《驻藏日记》,客观上为藏族文化的传播和蒙汉满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做出了贡献。观其一生,政治上毫无建树,文化生活上却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18.
专制者一个人独掌国家最高权力,违背政治平等、经济平等和机会平等原则,剥夺所有人应该享有的各种平等权利,使所有人生活于一个极端不平等、不公正的等级社会;他违背政治自由、经济自由和思想自由原则,剥夺所有人应该享有的各种自由权利,使所有人都生活于一个遭受全面的奴役、异化和不自由的社会,完全丧失个性而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潜能;他违背人权原则、人道原则和公正原则,从而剥夺所有人应该享有的人权、人道和公正的权益,使所有人都生活于一个无人权、不公正和不人道的社会;他违背自由与人道以及平等与公正等全部社会治理道德原则,极端阻碍社会发展,造成社会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9.
甘肃藏区和其他藏区相比较,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并较早得到各族人民的开发,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民族文化业相对进步。明清时期,甘肃藏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历史的角度就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甘肃藏族的施政以及甘肃藏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20.
达尔是多元民主理论的集大成者。在多元民主陷入困境后,达尔提出把政治民主过程运用于经济领域,即他的经济民主思想,并阐述了经济民主的优势所在。本文基于对以上内容的介绍,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评价了达尔的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