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俚人、又称里人,即雷人,以后有一支南迁于海南岛叫黎人。这些称呼乃一音之转。俚本为一个很古老的民族,属于羌人的一支,与黄帝族是亲族。他们由西向东迁至黄河中下游。在夏商时代,其族类繁多。后遭商朝的征讨而逐渐南迁于长江以南,留居于中原一带的俚人便被编入乡里成为里人庶民。南迁者则与百越族系混合,或与濮、僚杂居,而逐渐成为壮、水、布依、毛南、泰、侗等族。一支则南迁于海南岛而成为黎人加茂黎。一支仍定居于桂西、滇东,成为莱人。历来有很多学者,把俚人归入百越或濮、僚族系,是没有从俚人的族源分布及迁徙等方面深入研究,因而得出某些偏颇的结论。因此,不能单纯就俚人的某些风俗如用  相似文献   

2.
史籍在记述南方古代民族之种类时,曾多提到俚人。《北史》卷九十五“论曰”:“南蛮”种类非一,其流曰蜒,曰獽、曰俚、曰僚,曰(?)。《隋书·南蛮传》重叙上述种人之后,指出其古“先”所谓百越是也。这一记载反映,俚人是我国南方古代民族中的重要部分,她曾经长期活跃于历史舞台,对我国南方社会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六朝以来岭南俚人的有关问题,略述管见,以就教于各位同志。一、关于“里”、“俚”、“黎”称称岭南古代少数民族曰俚,始于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其载曰:“广州南有‘贼’  相似文献   

3.
南朝任昉《述异记》中记述的"盘古国",应是岭南历史上越人建立的古国之一.往昔学者对任昉《述异记》中说的"盘古国",多是从"神话盘古国"的角度来研究,未有人从"历史盘古国"的角度来探讨.笔者经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以为,盘古国与苍梧国一样,是岭南越人建立的众多古国之一,是盘古国民众最早创造了盘古神话,其神话来源于他们生活经历的回忆."洪水遗民"是盘古神话的核心内容,是发生在最后冰川期洪水泛滥成灾的历史回放;神话中的"垂死化生"应是岭南越人"碎胎化生"、"吃人葬骨,灵魂再生"观念的反映.考古发现的"肢解葬",应是"吃人葬骨"之俗的具体表现.《述异记》中所指的盘古国不是苗瑶族所建,而是岭南的原住民族越人及其先民所建立.  相似文献   

4.
一、岭南越族诸称关于岭南古代居民的族称,见于史载的,先秦及秦汉之际,有百越、扬越、外越、陆梁、西瓯、骆越、瓯骆等名称;东汉一代,又有乌浒、俚、僚等称谓。此等名称,其各自的含义如何,彼此间又有什么关系,诚为研究岭南地方史、民族史之一课题。 1、百越历史文献中,“百越”一名,颇多歧义。“秦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挽首系颈,委命下吏。”此百越所指,显系岭南越人。罗泌  相似文献   

5.
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地区是古代百越民族聚居之所,被当时统治者称为“蛮夷”之地。古书上所谓狼、僮、徭、獠、俚、蛋等,多为对百越诸族的蔑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百越古族有的与中原汉族移民融合,自成体系,有的演变、发展,生存到今,形成了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三大民系,展示了特异的人文风貌。直到解放后,广东仍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即:黎、瑶、壮、苗、满、回、畲族,并有百万风格特异的“水上居民”(即古书上所谓的“蛋族”)。在汉民族中,又明显构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各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使岭南民俗更为丰富多彩,绰约多姿,具有一种神  相似文献   

6.
冼周 《民族论坛》2012,(16):110-112
何光岳先生的遗作《炎黄源流史》以读音相近之故,论述俚人源于炎黄时期的方雷氏,其论证方法有误。关于俚人的名号"俚",何先生认为是源于方雷氏之"雷",这种观点与图腾的涵义不符,但我们不可否认俚人的文化有很深的雷崇拜的烙印。俚人铜鼓上的蛙饰不应看作是青蛙图腾,而是雷崇拜的一个因子。  相似文献   

7.
二、俚僚关系1、俚人在历史上的分布在第一部分里,我们说过史上俚人的"俚"是由"?"转音而来的."?"是古越人自称的近音译字,近于今布依族和部分壮族的自称词"pou~4?joi~4"的"?joi~4"."?"古音在鱼部,"于"、"於"古音同在鱼部,因此在汉文典籍中,特指古越人的称谓也可写作"于"或"於",甚或可以写作"瓯"、"呕"、"欧"或"区"等的.诚如清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里说的"东瓯,即欧越,即於越";"区,区越也,犹言於越.瓯越、欧越皆同,不必定读  相似文献   

8.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子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因境内有莫力达瓦(达斡尔语,意即马形的山岭)而得名。自治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达斡尔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地方。全旗除达斡尔族外,还有蒙、汉、鄂温克、鄂伦春、满、朝鲜等民族,共有八万二千五百七十二人,其中达斡尔族一万六千二百二十八人。  相似文献   

9.
右派分子龙云说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是"一个祖先","同系一族,因地异名,住在昆明的人可以叫做'昆明族',住在北京的人可以叫做'北京族'".这种否定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反动论调,实际上是国民党反动派的老调重弹,是和蒋介石的臭名昭彰的"中国之命运"一书的论调完全一样的.对于这种反动论调,我们可以用事实把它粉碎.我国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从最早的史料中,就可以找到"华夏"、"夷"、"狄"、"?"、"羌"等等,当时,"?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和那些"逐水草而居"的各族之间,就有着显著的差别.在历史上,有的民族曾在祖国的局部地区建立过统治权,有的曾统治过整个中国,如蒙古族和满族,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有的民族由于地处边远,解放前在民族压迫制度下,和其他民族接触少,因而不为人知道或者很少为人知道.但是它们并不因为别人不知道而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
历代王朝对待广西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地处祖国的南疆,秦以前其民纯乎越人。秦在其地设置郡县后,逐渐发展成以壮汉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由于这里地属僻壤,区内山岭叠亘,水险林深,气候恶劣,交通闭塞,自古以来,其地诸少数民族多据险而居,各治生业,互不统属,民情参差,言异俗殊。因此,历代王朝统一其地之后,便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于内地的特殊统治政策或制度,诸如南越王赵佗推行的“和集百越”政策,汉武帝的“以其故俗治”政策,南朝时期的“左郡”或“俚郡”制,唐宋时期的羁糜制度以及元明清时代的  相似文献   

11.
一、"断发文身"透视A、从华夏族的评估谈起在百越瑰异奇特的民风族俗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莫过于"断发文身"了.《谷梁传·哀十三年》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汉书·严助传》也说:"越,方外之地,劗发文身之民也."在中原华夏史官的笔下,"断发文身"几乎就是"蛮夷"不开化的同义语.实际上,"断发文身"的表象后面,深藏的正是古代越族独特的价值观念;而透过中原史官的评估,揭示出来的就是古代东南越族与中原华夏族两大价值体  相似文献   

12.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的岭南,大至包括今广西、广东以及印支半岛西北部这一区域.新石器晚期,岭南地区就遍布人类活动所留下的踪迹.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四、五万年前的广西"柳江人"以及同期或稍后的广西"荔浦人"、都安"干淹人"和"九?山人"、桂林"宝积岩人"、柳州"白莲洞人"、柳江"甘前人"、田东"定模洞人"和广东"封开人"等古人类化石.这些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古人类学家斐文中在柳州白莲洞古人类遗址题词云:"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稳定的个性,是为气质,气质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人生的价值。先哲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然而气质有文野之分,如果不幸属于"野"的范围,则坏习惯岂非要相伴终生?还好,先哲又云:"读书可以变换骨相",通过读书获取了知识,"能够塑造人的性格"。气质作为高级神经活动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中的表现,于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因读书而使气质脱胎换骨,达到高雅、理性的境界,应该是文明社会人们的追求。读书对人气质的改变,或可用"乐  相似文献   

14.
达斡尔族是我们伟大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达斡尔” (Daur)是达斡尔族人的自称。“达”为“从前”或“原来”之意,“斡尔”为“住处”之意,“达斡尔”含意为“原来住处的人”。达斡尔族人民有语言无文字,过去由于音译不同,在一些汉文的记载中,曾有达古尔、达呼尔、达瑚尔、达胡尔、达呼尔、打虎儿、打虎里、打虎力、达虎里、达瑚里、达呼里、达乌里、达古里、达乌尔等二十多种写法。“达斡尔”这一族称最早见于  相似文献   

15.
腾格里是古代蒙古人顶礼膜拜的神祗,而孟克·腾格里是众腾格里之主.自从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之后,蒙古族神话中的腾格里形象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与佛教关系密切的印度天神因陀罗以"霍尔母斯塔"之名登场,呈现出超越或覆盖孟克·腾格里之势.在布里亚特神话中,有以汗·霍尔母斯塔·腾格里为首的善天神和以阿泰·乌兰·腾格里为首的恶天神二元对立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类型.岭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是稻作文明类型,这里的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的先民适应岭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创造了稻作农业,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总之,岭南早期文化是由这里的原住民族的先民创造的.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是壮族开始在中央王朝的统一治理下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处生存和发展的时期.但是,从秦到清中期,岭南壮族及其先民的人口一直占绝大多数,因此, 这一时期我们仍然把岭南视为壮族或壮族先民地区.清中期后直到民国时期岭南汉族人口增多,我们才将岭南的一部分壮族人口比例较大的地区称为壮族地区,并以此为依据来了解和研究壮族经济.一个纯粹的壮族经济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国十三年八月廿五号夏历甲子七月廿五日一九二四年八月廿五号 佛乘 西藏佛教源流考(恳觉) 佛涅槃后,教分显密二派,显教遍行亚洲,密宗独盛于西藏.渐被于蒙古、青海、西伯利亚各属.西藏古时宗教名曰"颇母",或云"播母".成立时期,及教宗轨则,均不可考.周赧王之二年,中印度乌第雅纳汗者,释迦族也.为邻国败,东走雪山雅尔隆塘,号雅尔隆氏,始建佛寺于卡伊兰山麓,是为佛教输入之始.  相似文献   

18.
契丹人早期墓葬形式为"无墓葬",至辽朝建立前后逐渐实行"墓穴葬",在墓葬的选址,下葬吉时的选择上,多参用汉俗中的"风水"因素,沿袭唐宋相关风水理念.契丹贵族依风水下葬的习俗的形成,正是中原丧葬礼仪与契丹人原始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对辽代社会变迁、民族交融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军 《回族研究》2005,(1):35-41
"回回"作为族名始见于<黑鞑事略>,而不是<梦溪笔谈>,是出自回纥或回鹘在汉语中的音转.开始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含义比较复杂.宋元之际,渐用作对各族穆斯林的他称.当各族穆斯林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之后,回回即成为该民族的族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属于"后发现代化"国家,"后发现代化效应"是中国倾向于政府干预的深层次原因,要破解民族地区的"政府干预情结",政府需要重新认识民族地区的人文生态,实行因俗而治,打造"手段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