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文艺美学的学科交叉性与综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好哲 《文史哲》2001,(3):40-45
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和性质问题 ,自该学科于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获得命名以来一直存在歧见。把文艺美学作为美学或文艺学的下属分支学科 ,从所谓“一般美学”和“一般文艺学”的逻辑预设出发对文艺美学的定位、性质及相关问题进行简单逻辑推演和学术克隆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文艺美学是在美学与文艺学两大学科长时期的相互渗透、融合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新兴文艺研究学科。交叉性决定了文艺美学与某些传统的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在对象、内容甚至体系架构上的某些一致性或重复性 ,同时也决定了这一新兴学科在学科生成和理论生长中的综合性。以学科交叉为基础 ,在研究对象、理论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走综合创新之路 ,将是文艺美学学科发展的契机和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2.
文艺美学的反思──“文艺美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侧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1月2-5日,由《文艺研究》编辑部、暨南大学中文系、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文艺美学在中国”中青年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一学术讨论会。著名美学家刘纲纪、文艺美学学科倡导人胡经之、著名文艺理论家重庆炳。饶力子,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以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为中心,就“文艺美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进程”、“文艺学与美学的关系”、“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问题展开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虽然目前明确描述和界…  相似文献   

3.
一 文艺美学的建设是新时期美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如果说我们早就有“文艺学”、也早就有“美学”的话,那么“文艺美学”这一学科名称的出现却是在1980年全国首届美学会上才有人提出建设“文艺美学”的问题。某一学科名称的迟迟出现意味着人们对于该学科  相似文献   

4.
十一月四日至十一月八日,福建省美学研究会在三明市举行了第四届年会,讨论文艺美学问题.现综述如下:一、文艺美学作为美学与文艺学相互交叉的研究分支,其中关于文艺创造和欣赏中的美学问题的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讨论中,大家感到在艺术的观察、艺术的思维和艺术的欣赏三方面,较有收获.过去我们对于艺术观察的探讨,一般停留在单向的思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文艺美学继承了传统美学关注文艺审美特征的特点,却较少使用其抽象思辨的研究方法;接受了传统文艺理论注重文艺实践活动的特点,却较少关注文艺活动审美属性之外的特征。因而,任何一种试图在传统的文艺学或者美学的疆域内来理解文艺美学的方式都是难以成立的。文艺美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美学,也不再是单纯的文艺学,而是文艺学和美学的无间融合。  相似文献   

6.
文艺学已发展成为一个由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文艺文化学、文艺心理学等分支学科组成的二级学科。完善文艺心理学学科体系将对拓宽文艺学的研究领域、加深文艺学的理论层次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从而建构起一个由诸多分支学科和诸多功能组成的综合性整体性的文艺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以传统的美学、文艺理论、艺术哲学和各部门艺术美学等文艺研究相邻诸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与这些学科之间天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新时期以来这些相邻学科的蓬勃发展,为文艺美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文艺美学的形成和发展,也为其相邻诸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是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一个全新判断。就文艺美学研究领域而言,这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文艺学美学现代化之路上的各种曲折,更有助于我们清醒理解文艺美学的未来发展之路。随着文化产业、创意经济等新的经济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以关注文学实践之审美特性作为最重要学科特征的文艺美学,也承担起立足文艺现象,关注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从文艺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角度看,当代文艺美学研究在事实上采取了更具包容性和可操作性的“核心—分支—边界”的“辐辏式”多元体系建构方式,反映了文艺美学与时俱进,为文学艺术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生产生活提供理论依据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本刊此期所发的这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文艺美学的一些主要方面提出了新的解说,无论是关于文艺学、美学学科界限的划分、马克思对象性理论革命意义的分析,还是对西方“诗史之辨”的阐解,作者都坚持了批判与建设、个人有创意的学术立场与文艺现象的实证分析的结合,其观照视角、研究方法、学术见解均极有可观,对新世纪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艺美学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5月11日,于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全国首届文艺美学讨论会。到会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大家对文艺美学的对象与内容,进行了研讨与界定, 文艺美学是美学大系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文艺的美学特征。它既不同于美学,又不同于文艺学。美学研究美的基本原理,如美的本质、美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的学科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炎 《文史哲》2001,1(6):36-44
我国文艺学领域的学术发展,有赖于自觉的学科意识和内部的合理分工。这其间,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三大学科不仅在内容上要实现互补,而且在方法上要实现分工。只有真正明确了这一学科分野,才可能打破长期以来名异而实同、混沌而未分的研究模式,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和文艺心理学。  相似文献   

12.
○王老师,您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本科生,又是国内最早一批的文艺学博士,还是文艺学学科领域的第一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作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请您谈谈您当年是怎样选择进入这一学科研究领域的●我在四川大学中文系读本科时选择美学为未来人生的立足点,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那时置身在全国性的美学热大环境中。刚进校时,文艺理论还深受文革时期文艺为政治服务的余毒影响,思想僵化,墨守成规  相似文献   

13.
文艺与审美、文艺学与美学的交错叠合是中国文艺美学的基点。文艺与审美实践的数字化为数字化时代的文艺美学提供了实践基础,不仅有助于催生新的问题意识,也有助于促成数字文艺美学的新范式。"生控复制"和"赛博格"使人机交互、人机一体迈进前所未有的境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文艺、审美日益交会。文艺、审美信息传播呈现为网络状的"星丛传播"。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促使审美模式和文艺生产消费模式发生空前剧变。新型的文艺美学需要自觉强调"数字性"和"审美性"的化合;需要格外关注新兴的数字媒介,以新媒介为中心重新审查和审视文艺、审美实践;需要关注虚拟审美,拓展文艺美学研究的视野和思路;更需要关注全觉审美,立足全觉审美培植文艺美学研究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张政文 《文史哲》2006,(1):96-101
康德之前,文艺学与美学虽有联系却未构成完整的文艺美学知识体系。直到康德解决了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美与艺术的关系、创作与制作的关系、艺术创作的审美特性等基本而重大的理论问题之后,近现代文艺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康德之前,西方美学始终存在着美是主观或客观之争。康德认为,美既非客观属性又不是主观意识,美根源于人类的主体判断能力,从而为解决艺术的审美本质问题确立了理论根据。康德相信,美绝非单一维度,而是多种属性的审美文化过程。这样,康德将艺术从传统文艺学的真实性或道德性的本质界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审美活动的本质规定。当艺术被确立为审美活动时,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就超离了形而上的哲学预设和逻辑推演而进入艺术领域,艺术使美的本质真正回归。康德实际上完成了文艺美学最重要的理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温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大学。温州大学文艺学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其所在的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温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的文艺学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民俗学学科、中国现当文学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语文课程教学论学科,均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目前,文艺学学科招收的在校硕士研究生42名,有教学科研人员15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硕士生导师10人,教授7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4人,博士8人。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一般项目10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s项,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项5顷,出版著作16部。多年来,该学科的三个研究方向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获得稳步发展,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良好,三个研究方向都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科研业绩。文艺美学研究方向在宏观的理论背景中,从诗性语言、文学时间、审美交往、影视生态美学、音乐美学等具体的问题入手,力求将艺术审美本体与人的审美生成联系起来,使文艺美学研究具有人文精神的价值地基,焕发文艺学学科参与当代人文事业建设的生机和活力,该研究方向已在这方面初步形成比较鲜明的特色。学科带头人兼该研究方向负责人马大康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世纪80年代初毕业子杭州大学,获硕士学位,长期致力于文艺美学研究,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性语言研究”等多项课题,出版了《生命的沉醉——文学的审美本性与功能》、《审美乌托邦》、《诗性语言研究》、《叛乱的眼睛——审美与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等著作,并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艺美学基础理论方面的论文,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种  相似文献   

16.
20多年来笔者所从事的学术研究活动大体有三个方面 ,一是艺术哲学 (或者叫作文艺美学、艺术美学 ) ;一是中国古典美学 (主要是李渔美学 ) ;一是中国百年文艺学学术史。本书内容集中于第一个方面——艺术哲学 ,所以取名为《艺术的哲学思考》。  “艺术哲学”是黑格尔对他的“美学”的定名和定位。对于黑格尔美学来说 ,这个名称是恰切的。因为黑格尔把“美的范围”定在艺术 ,他在美学中讨论的就仅仅是“艺术的美”,所以他的美学自然就是“艺术哲学”了。不过 ,在笔者看来 ,美学同艺术哲学还是不应该划等号的。因为“美的范围”不限于艺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者为文艺美学命名情况与当年鲍姆加通命名美学时的境况是一样的,文艺美学在中国和西方事实的存在要比文艺美学这个称谓的出现早得多。中国传统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主要形态就是文艺美学。西方美学在对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感受的研究中,逐渐从审美趣味、审美判断的核心问题,向审美意识的核心问题,再向审美经验的核心问题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可以说也是与西方美学从单一的哲学美学,向同时存在哲学美学和艺术哲学,再向同时存在着哲学美学、艺术哲学和文艺美学的美学学科格局的变化同步进展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西方美学文艺学方法论的大规模引进和讨论,对推动我国当代文化转型、推动文艺学范式转换、建设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尤为可贵的是,在引进的热潮退去之后,不少学者潜心于立足本土文艺实践来创造性地整合域外文艺思潮中的合理资源,从而深化、拓展了我国当代文艺美学研究的领域。金元浦先生的“文学解释学”理论建构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金元浦教授的《文学解释学》是国内全面系统研究当代文学解释学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理论专著,在《接受反应文论》中,他仔细梳理了当代西方现象学、解释学与接受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2006,(6)
<正>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200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曾繁仁教授任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任常务副主任,陈炎、马龙潜教授为副主任。中心设学术委员会,以陆贵山教授为主任,曾繁仁、谭好哲教授为副主任,委员有乐黛云、吴中杰、杜书瀛、王元骧、赵宪章、冯宪光、王一川、周均平、陈炎、马龙潜教授。汝信、钱中文先生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周来祥教授为名誉主任。中心主办学术刊物《文艺美学研究》作为学术拓展和交流的园地。山东大学的文艺美学教学与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任山东大学校长的杨振声以及著名作家闻一多、老舍、洪深、沈从文等人就在山东大学开设了“近代文艺批评”、“文学概论”等文艺美学课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山大的文艺学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又成为全国高校3个文艺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并从1987年起正式招收博士生,至今已形成了从本科生直到博士后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2002年,山东大学文艺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确定为山东省“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今,山东大学先后有华岗、成仿吾、吴富恒、曾繁仁四位校长和吕荧、牟世金、谭好哲、陈炎四位系主任、院长直接从事文艺学、美学的教学和研究,使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始终处于备受关注的地位。为推动学科的良性发展,山东大学于1987年成立美学研究所,1996年又成立了文艺学综合研究所。1999年,以这两个研究所和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的研究人员为骨干,吸收校内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学术力量,联合国内外著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组建了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自建立基地以来,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全体人员扎实工作,努力拼搏,在学术组织、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2001年以来,中心主办国际会议2次,国内会议3次,合作举办会议3次,举办高级美育培训班2个;承担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项、一般课题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1项、重大项目6项。目前,中心独立招收和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多年来,中心科研人员发表、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论著,为文艺美学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曾繁仁教授富有前沿创新意识的生态存在论美学和美育当代性研究,周来祥教授的辩证和谐论文艺美学研究,谭好哲教授的文论研究综合创新论,陈炎教授的审美文化史研究,马龙潜教授的文学主客体关系论,王汶成教授的文学语言论,仪平策教授的生活美学论,程相占教授的古典文艺美学研究等,都在学术界形成了较大影响。在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陈炎教授主编并参与编写的四卷本《中国审美文化史》和谭好哲教授的专著《文艺与意识形态》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此外,中心还获得部省级各类奖励20余项。2004年,中心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一期建设验收评估,进入二期建设,2006年上半年又整体列入山东大学的国家“985”二期建设工程。今后,中心将继续着重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生态美学、艺术教育和审美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半个多世纪以来 ,“文艺理论” (一些文艺美学辞典称为“狭义文艺学”)作为约定俗成的学科名称 ,不仅在中国学界广泛使用 ,而且成为《辞海》、《汉语大辞典》等工具书的辞条 ,拥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由于逻辑不够严谨、辞条界定不够统一 ,使得与“文艺理论脉相承的文学基本理论研究和艺术基本理论研究 ,在范畴确认和体系规范等方面有重叠和模糊现象 ,因而有必要做进一步思考和廓清。文艺 ,在现代汉语中是文学和艺术的合称。在古代汉语中有所不同。西汉戴德注《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较早将“文”和“艺”并用 :“有隐于知礼者 ,有隐于文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