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同模式的价值 中国模式的崛起可以说是21世纪国际发展的一件大事。中国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 中国模式问题在西方已经讨论多年。尽管中国政府本身一直很低调,但海外对中国模式的讨论仍然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各地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京东。在去年有人投资了印度,有人投资了东南亚,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在做电商的投资人公开地告诉大家,他们在拷贝中国的“京东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流传下来的照片看,他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做京官,属于“清流”(同光之际,清流是朝廷一景,人称“青牛”,与之谐音喻此辈,经常激清扬浊,讥讽时政,尤其好跟那些办洋务的地方督抚为难),有敢言之名;做疆吏,属于能臣,有洋务之功,过了半个多世纪,毛泽东还说中国的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就是不跟外国人谈判,不签条约。张之洞在京城做清流的时候,向以敢谏闻名。1880年,宫里出了件惹得朝野大哗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就像一张巨大的谈判桌,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你都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谈判者的角色,因为谈判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小到家庭纠纷,大到国际争端,都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此,谈判对于每个人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领导广角》2002,(8):24-26
在中国,人们不难发现一个这样的现象:就是地方越穷的人越想做官,比如北方经济不如南方发达,北方人就比南方人喜欢做官;内地经济赶不上沿海,内地人则比沿海人喜欢做官;中国经济落后于美国,故中国人普遍比美国人喜欢做官。  相似文献   

6.
1959年的3月10日,达赖喇嘛发动武装叛乱失败。在达赖的鼓动下,约13000名藏人和他一起流亡到印度。其后一两年间,陆陆续续又有6万多藏人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达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地,成为“流亡藏人”。此后,每年3月10日这一天,达赖喇嘛都会发表讲话,煽动“流亡藏人”甚至是境内僧人聚众闹事。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我要讨论的就是中国的人口规模。你可能会说,印度的人口规模也很大呀!没错,印度的人口规模也很大,但是和中国的人口是两回事,中国的人口是被深耕过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对接到世界分工体系里。印度可不然,印度只有几百万人对接到了软件外包这些貌似"高富帅"的产业里面,剩下来那些庞大的底座仍然处于自然经济状态,没有进入世界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8.
印度人能歌善舞,从小生活在大家庭中,容易养成外向和热情的性格,他们平时喜欢侃大山和辩论,这令他们巧舌如簧、口若悬河,这些都有助于其在职业生涯中融入公司和团队。  相似文献   

9.
郑重  苟建明 《科学咨询》2004,(23):25-26
如何结合国情、校情,制定面向新世纪的中国高等院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战略,的确是一件不轻松也不简单的事,但仍然要坚持做下去.  相似文献   

10.
蠢人多     
正人在做一件事时,不是为了自己的肉体,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灵魂,而只为了博得人们的赞许——这是人们生活恶劣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做不喜欢的事。"因为其他人都这么做。"后者回答。"不见得其他所有人都这样吧,我就不这么做,还有别的人也不这么做。"  相似文献   

11.
山旭 《领导文萃》2009,(21):100-104
直到死后46年,他对创建这个国家所做的真正贡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个谜。  相似文献   

12.
普遍看来,没有喜欢应酬的,只是很多人为了和领导、同事、客户搞好关系,选择了应酬。有些友邻好像认为,不去应酬就没有了社交没有了人脉,有酒局不叫自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也有友邻问,如果不去应酬,有没有别的办法建立社交关系呢?  相似文献   

13.
与时俱进地认识"中国时间"的意义和"中国效率"的价值,是我们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这里所说的时间,主要是指与计划和管理相联系的社会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该严格按照这两个"一百年"的要求规划和实施自己的工作。当下的"中国时间",赓续的仍然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暗含的仍然是  相似文献   

14.
戴志勇 《领导文萃》2010,(19):33-34
<正>自德国人卢安克十三年前到中国投身志愿教育以来,关于他的各种猜测从未停止。最新消息是,这个十多年未领一分钱工资的洋雷锋,因为既"没有获得正式的志愿者身份,也没有获得中国的教师资格",为了和那些与自己命运相连的"留守儿童"呆在一起,也为了自己喜欢的生活,不得不更低调了。  相似文献   

15.
陈新 《领导广角》2001,(9):26-27
企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都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最优秀的人自己能否定自己,但相当多的人需要建立一套机制来否定他。我最怕是现在成功的经验却可能是以后失败的伏笔,如果不引进一些视野更开阔的人到经营决策的班子里,可能一件事做砸了,整个公司就翻掉了。上海复旦金仕达计算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乔志刚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个企业之所以成功,首先是企业家做人的成功;而企业家做人要成功,关键是做一个有好习惯的人。 有个故事,讲的是英国王室为了招待印度当地居民的首领,在伦敦举行晚宴,由温莎公爵主持。宴会上,达官贵人觥筹交错,相与甚欢,气氛融洽。可就在宴会快要结束时出了这么一件事:侍者为每一位客人端来了洗手盘,印度客人们看到那精巧的银制器皿  相似文献   

17.
萃岚  景珂 《领导文萃》2016,(6):79-81
正(一)明《应谐录》中就有一则"善谀"的故事颇能说明问题,所谓"谀",乃"奉承巴结"之意。广东有一位县令,特别喜欢别人奉承,每发布一项政令,部下交口称赞,县令才喜欢。他手下有一名衙役想迎合县令,故意在旁边对人轻声说:"世上大凡做官的人,一般都喜欢别人奉承,唯独我家老爷不然,很瞧不起别人对他的恭维。"县令听到他所讲的话,迫不及待地把他叫到跟前,赞美不  相似文献   

18.
“国家竞争力”的背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国家竞争力”的第一个视角是国际贸易。从这个视角上看,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就是其对外贸易竞争力。在外人眼里,中国的出口来势汹汹,“世界经济论坛2006年年会”文集中有这样一篇文章《中国和印度的浮现》,文中将中国、印度的出口数据并列。再以美国数据作参照。  相似文献   

19.
舒泰峰 《领导文萃》2010,(18):37-39
<正>中石油上市当天开盘价飙升到48.6元,普通投资者纷纷追高,至今未能解套。坊间调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中国人历来是喜欢第一的,这次却一反常态。5月30日,由英国《金融时报》评选出的2010年度全球500强  相似文献   

20.
晓获 《经营管理者》2005,(12):35-35
<正>想要在职业生涯中出人头地,必须了解自己不喜欢做哪些事。 实务上,你可以每季自我检讨一次,算出每天花多少比例的时间从 事自己喜欢的事,这是评量一个人在这件事上执行成效的好方法。 大多数顶尖的成功人士,都会把超过70%以上的时间用在做自己喜 欢的事。想要永保成功,你必须想办法向他们看齐。例如。你应该 设法排除万难,至少把70%的工作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事上,别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