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相关案例中生产力评价法和多维欧氏空间距离法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具体应用的研究,论证了生态防护、恢复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煤矿生态评价、生态恢复以及综合整治的对策,从而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煤炭开采生态环境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2.
结合分析GIS技术制作的专题地图和相关的统计资料,完成了对淮北采煤区在地表塌陷、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废气排放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的调查与研究,并总结出研究区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几点建议,最后指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及GIS在环境调查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陕北民歌中既有近代以来民众对鸦片毒害的痛斥和西方列强侵略的控诉,也有民众对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鞭挞和灾荒中困苦生活的呐喊,也有对民风民俗的反映和描述,又有对民众朴实革命思想的表露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陕北民歌对近代陕北民众社会生活及社会变革也有深刻的写照和记录,以及陕北民歌中大量关于陕北、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及陕甘宁边区军民生活和斗争的记述和歌颂。  相似文献   

4.
从全社会损失价值评估的角度出发,构建突发环境事件损失价值评估框架。在框架中,将损失的影响对象分为肇事方和外部损失承受者,将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分为财务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失。最后,基于突发环境事件损失价值评估框架,进行了案例研究,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在红军和人民心目中具有崇高威望。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形式,生动而朴实的语言,形象、逼真地记录和描述了刘志丹为创建、发展、巩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历程,这不仅丰富了陕北民歌的内容,而且为人们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口述史资料"。  相似文献   

6.
陕北民歌依附于陕北方言,陕北方言于陕北民歌有着重要的作用。陕北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使陕北民歌的演唱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而土色土香的陕北方言词汇大大增强了陕北民歌的表现力;另外陕北方言词法运用的一些特点,让陕北民歌生动而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陕北文学入手,剖析了它与陕北文化的直接渊源关系,企图寻找当前陕北文学滞后的根由以及预测陕北文学未来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煤炭会给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对大气的污染,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对象之一,同时煤炭又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炭行业肩负着既要发展生产、又要治理环境的双重使命,因此探讨煤炭行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关系,努力实现环保型煤炭开发与利用技术,是煤炭行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虽然煤矿开采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其也影响了矿区周围的生活环境。因此合理的开采煤矿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是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煤矿开采的现状以及给矿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而且也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陕北方言作为一种积淀深厚和形式稳固的文化样式,是陕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文化是以原生农耕文化为主体,融会游牧文化驳杂多样性因素和文化特征的一种区域性亚文化,这种文化集中通过陕北方言的发音方式、词类使用、语言风格、修辞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而表现出来,并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诗性特征。对陕北方言的诗性特征的审美研究可为当今美学研究带来内容和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本文研究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二者应是协调统一的。分析了西部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如生态环境脆弱,环保意识差,环保投入不足,环保立法不完善。最后,提出了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建立合理高效的生态环境建设利益补偿机制,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西部环保的投入,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现有制度体系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执行保障依靠民事司法确认制度。生态环境利益的公益属性与民事权益的私益属性形成强烈反差,民事司法确认制度建构以私益为基础,难以满足生态环境利益救济的需要,基于现实需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确认制度亟待建立。在制度构建过程中,要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确认制度与民事司法确认制度的差异,把握住生态环境利益的公益属性,将更好地实现受损生态环境利益的救济作为根本追求,以专业性为依托,从申请方式、管辖法院等五个维度完成制度核心的构建,进而保证受损生态环境利益救济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证,针对陕北区域经济的实际,提出了建设硬环境、经营软环境的新理念,阐述了"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体现优势;适度超前、跨越发展" 的原则以及陕北区域经济环境提升和创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本着据义定字,据音定词的原则,可以考释出能够代表陕北方言语词的若干本字。由于时、地的不同,这些本字的读音与陕北方言语词的实际读音并不都是完全一致。只要语义一致,语音符合音变规律的,即可定为本字。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环境治理成本效益空间异置问题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分析了陕北地区环境治理空间异置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具体表现,提出应加快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最后,运用以上理论分析了退耕还林这一公共政策在成长效益空间异置与补偿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基于丰富能源资源基础的陕北资源型城市能源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对陕北地区煤炭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应遵循适地适树、季相变化和特色树种相结合、远近结合等原则,从景观分区设计层面研究煤炭企业的植物配置及特色,不仅可以提高煤炭企业自身的环境质量,还可以改善和美化煤矿企业所在城市生活。研究陕北地区煤炭企业植物景观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陕北能源化工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治理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能源化工资源大面积、高强度的开采,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伴随有水位下降、地表塌陷、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要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加大环境治理和法制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8.
在司法实践中,生态环境标准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之“国家规定”,用于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审理,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均有适用,主要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在违反生态环境标准的同时,需要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才会被认定为违反“国家规定”。生态环境标准对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产生多重影响,为深入理解这一现象,以卢曼的系统沟通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71例生态环境损害判例,阐释由生态环境标准引起的各个系统间的互动过程,发挥法律系统相较于其他社会子系统“观察之观察”的优势。目前,生态环境标准“入法”存在生态环境标准适用的矛盾与空白导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不足或过度赔偿,欠缺环境公共利益与其他公共利益综合考量,过于依赖虚拟治理成本计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数额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明确划定纳入“国家规定”之生态环境标准的边界及其划分标准,以确保标准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完善程序和实体规则,在生态环境标准的司法适用中促进“事实”与价值的有机融合,平衡多种价值冲突;改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及其司法适用的方法和流程,同时适时更新质量较高的生态环境标...  相似文献   

19.
厘清诉讼的法律性质,是科学构建诉讼制度的重要前提。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法律性质,学界仍未形成共识,有特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说、国益诉讼说、私益诉讼说、混合诉讼说、特别诉讼说等观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救济对象是生态环境损害,而非自然资源损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正当性基础是政府及其部门的环境监管职责,而非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是公法责任,而非私法责任。对于生态修复问题,“公法责任,私法操作”引发诸多问题,“公法责任,公法操作”符合环境保护行政权主导、司法权监督之原则及域外经验。“生态损害赔偿司法监督”的路径是,政府及其部门在追究责任者行政责任时,对于重大案件可采取诉讼的行政执法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应定位为行政执法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