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裸者与死者》中,梅勒描绘了一幅生态严重失衡的图景,遭受一次次战争洗礼满目疮痍的自然环境,人和自然之间疏离以及在非常态的环境下,人对金钱权力等的追逐所暴露出的人类世界种种深层不道德现象,这一切都深刻揭示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印证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反生态的种种趋势。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解读这部小说,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内涵,而且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造成人类的悲惨境遇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裸者与死者》对美国极权主义的揭露与批判是批评界研究的焦点。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拥有同样的心理基础"权威主义性格",其运行的心理机制取决于施虐-受虐冲动,为剖析小说中复杂、矛盾的集体性格特征,揭示美国军队"机器人"的产生缘由提供了理论依据。以《裸者与死者》为例对极权主义的心理解析有助于挖掘现代战争与杀戮的深层根源,对当下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詹姆斯·乔伊斯与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在主题内涵和创作风格方面有着诸多相似性,《死者》与《陌生人》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作。这两个短篇书写了主人公对爱情、婚姻、人生以及自我话语权威的多重幻灭,通过描绘其从幻想到幻灭的心路历程,揭示出其精神上的死亡和孤独感,暗示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和异化状态,折射出20世纪初西方的社会历史语境。在其小说创作中,两位作家均借助多元的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如顿悟或启示、自由式话语以及象征手法等,巧妙地呈现人物的内心隐秘世界,表现出作品普遍的幻灭主题,从而使小说的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统一,也使我们从中领会到了这两位现代文学核心人物深厚的创作功力。  相似文献   

4.
梅勒的存在主义宗教观体现了他对存在主义的独特思考。梅勒将宗教思想视作自己的存在主义与法国存在主义的基本区别。梅勒的宗教观受到犹太文化的影响,高扬人的精神价值。梅勒的宗教观认为,世界呈现为由上帝—人—魔鬼三者构成的宇宙模式,其中人作为上帝的盟友与上帝一同对抗魔鬼。这种宗教观肯定了恶的绝对存在,对上帝的万能属性进行质疑,并强调人的价值和力量。梅勒的文学创作是对此种存在主义宗教观的形象化表现,呈现出神秘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死者》中体现了詹姆斯·乔伊斯的生死观。哲学意义上的生死状态包含三个层面:生命存在与否。人与自我关系,人与人情感关系的生死状态。这三个层面的生死状态单独或交织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相互联系,死亡之中包含生机,“爱”是死亡重新走向新生的唯一途径。本文以《死者》为解读对象,从生死状态的三个层面探讨乔伊斯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6.
诺曼·梅勒小说主题与泛极权主义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曼·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是一部集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和自然主义、神秘主义、存在主义色彩于一身,以战争为背景同时又超出了传统战争小说框架,带有一定寓言性与深刻政治思想的战争小说。它就像一个五光十色的多棱镜,折射着二战后的美国社会,预示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作为美国战后战争文学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其主题揭示了战争催化了的极权主义势力正威胁着美国以及人类社会的民主与自由,如果人们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遏制,将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最后一篇.作者通过生者的回忆描写了一系列的死者形象,最后以加布里埃尔妻子年轻时的情人迈克尔作为促成主人公顿悟的关键.文章以迈克尔为中心,解读这一角色对于主人公精神顿悟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文章以小说人物梅丽为切入点,结合存在主义相关理论,从梅丽作为孤独的存在者、追寻中的他者和自由的选择者三个层面对小说进行分析。第四代移民梅丽在他者的凝视、追寻下不断进行自我审视,却在多重错位中成为一个畸形的存在,但她最终挣脱了自我、家庭、社会和民族的羁绊,通过行动进行自我选择,朝绝对自由进发。这个过程不仅折射了当时的环境与人所面临的困境,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与自由选择的深思。  相似文献   

9.
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本文运用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萨特的有关存在主义的理论,解读尤多拉·韦尔蒂的作品《老路》。在小说《老路》中,女主人公黑人老妇人菲尼克斯·杰克逊对现实的迷茫与不满激励着她去寻找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价值,她在寻找存在价值过程中所进行的自由选择使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存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在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中,众多的死者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小说中的生者赋予了死者生命,对他们寄予了希望,让死者履行了他们未能达成的愿望。生者如行尸走肉般无奈地苟活于世,死者却在生者的思想和记忆中获得了永生,生死就是一个轮回。乔伊斯成功地塑造了这些死者形象,并向读者展示了一幅都柏林的精神瘫痪图像。  相似文献   

11.
“裸官”、“裸考”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基本认知模式,是我们进行抽象思维的手段。隐喻是语言中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相似性是隐喻赖以成立的基础。裸的本义不言自明,"裸考"、"裸官"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思维在这种延伸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语义变化的方向,是语义变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何种程度上能够被结合以及两者的综合能否有效,这需要对各自的理论要点进行梳理。存在主义主要坚持七个基本原则:即科学和现实都是荒谬的、模糊性宰制着存在本身、主体意识绝对优先于一切客观事物、通过摆脱决定论来解释和捍卫个体的自由、人类宿命论、现代社会是完全异化的以及对生存与死亡意义的追问。基于这些原则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则持有相对立的看法,即主张“客观的真实性”、“必然的确定性”、“人对社会的依赖性”、“道德的合历史性”、“历史进步的乐观主义”、“异化消除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以及“生存的实践性”。由此可以确定地指出,任何试图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强行嫁接的研究都是失效的,因为二者之间存在不可破除的理论屏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的内容涉及人类学和哲学两方面。作者使用美拉尼西亚的民族志材料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探讨现在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人们是否必须要在过去/传统与现代/发展之间做出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之所以会产生,在于这种只能二选一的说法有一个预设前提,认为“发展”是新建立的非西方国家未来唯一的出路,并且认为进入未来就意味着必然与所谓的“传统”断裂,因为照这种观念来看,“传统”必须留在过去。作者从存在主义人类学的视角对这一观念进行了反思,认为除了采用“将外来事物带入”,这种纳入自身系统中的方式外,还可藉由“让自己走出去”的方式,透过不断的想像、自我探索的技巧来创造新的可能性,以理解他们自己所在的世界,并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在一觉醒来后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异化以及毁灭的描述,表现了人类生存的困境,揭示了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挤压和扭曲,反映了卡夫卡对西方近现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的忧虑、恐惧和不满,传达了他植根于西方社会的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对冷酷荒诞世界的谴责和控诉。  相似文献   

15.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影响了西方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蕴涵着诸多心理学方法论主张。存在主义不仅把个体的自我看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实体,也把个体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内外一致的人格整体,视自我为主客同一的本真存在,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关心人的潜能与发展,突出了人的特性对心理学方法论构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人们把目光重新投向生存本身,关注似有所闻而又感到陌生的生存哲学。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剖析生存哲学转向在当代中国的价值,进而论证生存哲学对于创造中华独特的生存智慧,构建本国生存方式的合理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探讨了日本当代作家大江健三郎早期创作中的存在主义思想,认为它与西方存在主义有着较多的一致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思潮,是对20世纪中国美学产生最重要影响的欧洲美学流派之一,中国生命论美学的建构与之息息相通。在存在主义东渐的过程中,百年中国生命论美学对它的接受,经历了"尼采—萨特—海德格尔"的顺序,其发展着的核心问题,也经历着"艺术与解脱"—"艺术与自由"—"艺术与存在"的三个阶段,从而步步融会入"启蒙美学人生论"—"实践美学主体性"—"生命美学本体论"的层层深入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