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1世纪中国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芳 《西北人口》2002,(3):37-39,8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本文在分析中国21世纪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并呈递减态势。我们以目前政策允许的生育水平为低方案,设计了低、中、高三个生育率方案来观照21世纪中国的人口前景,结果发现,虽然三种方案下我国的人口形势都不容乐观,但可以肯定的是,1.8的总和生育率较为适当,女性人口普遍生育二胎的提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素质对孩子的优生优育有直接的重大影响 ,因此 ,提高妇女素质是全民族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预测和展示了21世纪后工业时代可能出现的新型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模式 ,以期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文明所带来的社会观念大变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妇女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我国 5 0年来妇女就业问题的回顾与理性思考 ,就未来在妇女就业问题上应采取的对策 ,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世界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跨入 2 1世纪 ,在迅速发展经济的同时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世界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人口倍增时间大为缩短。人口老化速度加快 ,在 2 1世纪的前 10年 ,世界各国都将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现代化工业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全球人口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剧。同时贫困人口问题困扰发展中国家。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导致自身资源日益减少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如不设法采取补救措施 ,将会面临一场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7.
专家评论     
《当代中国人口》2005,22(3):13-17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国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所有的社会群体都在经历着剧烈的震动和重构,特别是弱势群体,受到的冲击更大。  相似文献   

8.
建设面向21世纪的新型老年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穆光宗 《南方人口》2000,15(3):46-49
展望21世纪,新型老年文化的建设已经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因为一切真正的变革都来自文化的变革。为了迎接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我们非常需要建设起和谐积极、刚健有力的老年文化,老年人自立自助和有所作为应当成为最先飘扬起来的旗帜,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首要原则。新的老年观认为:老年并不必然等于衰老;老年并不等于保守;老年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老年并不等于时刻需要照料;老年并不等于就有资格吃老本,就应刻无条件地得到来自外界的特别帮助。中国尊老文化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将老年人群单方面地定位在“受体”的角色上。老年文化的变革至少涉及:老年价值的文化,代际关系的文化和老年死亡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失业妇女再就业的现实,采用甘肃省天水市1205名失业妇女的调查数据,借助统计软件spss16.0,探讨了影响西部欠发达地区失业妇女再就业的显著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和培训经历,明确了家庭规模、思想障碍和再就业之间的非显著的因果关系,最后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失业妇女再就业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人口基金和国际助老会发布的《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成就与挑战》报告中,亮点之一是对60个国家6万多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何开展"老龄化召唤行动"运动的一项全球性调查,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维护老年人权利、解决老年人关注的问题和满足老年人需求。老年人可以是贡献者,而不是负担。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老年人在经济增长很多方面都是积极的贡献者。  相似文献   

11.
张锋 《当代人口》2001,(2):41-42
计划生育协会自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已发展成为我国组织规模最大、会员数量最多的群众团体之一。多年来,计生协会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计划生育形势的发展、工作的不断深入,计生协会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协会作用。本文以浦江县为例,对协会提高自身素质提出一些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欧洲生育率在经历了持续低迷后开始出现反弹。本文基于西方“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和“低生育率陷阱”假说,从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对欧洲生育率反弹的成因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国际人口迁移、文化嬗变作用下的个人主义思潮、宗教弱化、非婚生育观等是欧洲生育率反弹的重要影响因素。欧洲国家多年来通过现金补贴、税收减免以及完善公共服务等政策强制降低了“低生育率陷阱”的自我强化机制,阻止了生育率的持续下滑。由于欧洲各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存在差异,所以在制定促进生育率反弹的政策时具有不同的思路和侧重点。文章通过数据分析总结欧洲各国总和生育率反弹的方式和程度,并对欧洲典型国家的生育支持政策的效果进行简单评估。研究发现以减轻女性照顾家庭的责任,保障女性在职场的权益为出发点的“去家庭化”政策比主张传统的家庭分工,女性照顾家庭的“再家庭化”政策更为有效。而兼顾“去家庭化”与“再家庭化”政策的国家生育率反弹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钟逢干 《南方人口》2010,25(3):20-27
我们应当建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口理论。以“两种生产革命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作较全面的理解是建设这一理论的关键一环。当前,这个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特征作理论分析,论证此阶段中诸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等的人口社会管理政策措施和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应对人口社会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和平 《南方人口》2004,19(2):47-51,46
本文强调科学调整产业结构 ,活跃“板块”经济 ,提出了“工业板块”、“农业板块”、“区域板块”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构想 ,分析了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指出环保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 ,保护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必须与发展产业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何景熙 《人口研究》2002,26(6):7-13
转型时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对有限农业资源的巨大压力所导致的农村劳动力不充分就业乃是当前“三农”问题本质所在。对农村人口“开流断源”即“转移农民 ,减少农民 ,农民变市民”是应对“三农”问题的根本选择。建议立即启动普及基础教育为主体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程” :( 1 )由中央财政直接承担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 ;( 2 )重建农村合作医疗网点 ;( 3)继续强化农村计划生育 ,切断人口过量增长的“源头” ;( 4 )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制度创新保障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泰安市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构建起了以自治为基础、以自主为途径、以自觉为目的的计划生育工作“三自模式”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去年开始.国家人口计生委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同年八月中国人口宣教中心组织了大型宣传活动”关爱女孩西部行”,前不久,又组织了为期一周的“西部女孩进北京”活动.笔者率领青海、河北5名女孩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耳濡目染.深感这次活动对于普及婚育新风、倡导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激发全社会对女孩的关注和关爱,消除性别歧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好这项活动.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始终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长久的话题。进入21世纪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男女两性生存与发展的较大差距。2003年5月15日,辽宁省委宣传部、省计生委等八个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在全省普  相似文献   

19.
“未富先老”视角的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雪原 《南方人口》2010,25(2):13-17,12
近来有学者对“未富先老”提出质疑,可取的一点是。不能用“未富先老”掩饰老龄事业发展滞后,以“未富”遮百丑。然而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在20与21世纪之交并不富裕的条件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率先步人老年型;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老龄化则闯进严重阶段;2050年代老龄化达到峰值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也仅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距高收入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在21世纪,“未富先老”将始终伴随着我们,老龄化发展战略和应对老龄化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基本态势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是由男性与女性组成的,男女两1生的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在男女两性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伦理观念认为,女人天生不如男人。所以,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特别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始终作为一种“男权社会”的附属品而存在。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甚至在丈夫死后也不能再嫁,妇女的一生都在依附别人,毫无独立人格可言。这种状况,代代相传,涉及到后代,连女孩也都深深地打上了“男尊女卑”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