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一系列的现象入手分析探讨了目前新闻界存在的新闻娱乐化及其特点,从传播观念的改变和受众地位、文化素质、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的文化社会根源。认为解决新闻娱乐化走入向大众文化低俗化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是媒体要发挥"把关人"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传播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表现出较强的娱乐化倾向,其影响波及到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对受众、媒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就媒体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这一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在新闻娱乐化潮流仍在继续的情况下,加强对受众的引导是媒体的责任,我们提倡的新闻传播应该既能适应受众需求,又能正确引导受众。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传播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表现出较强的娱乐化倾向,其影响波及到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对受众、媒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就媒体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这一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在新闻娱乐化潮流仍在继续的情况下,加强对受众的引导是媒体的责任,我们提倡的新闻传播应该既能适应受众需求,又能正确引导受众。  相似文献   

4.
刘懿宁 《国际公关》2023,(11):158-160
新闻娱乐化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并具有形式上强调吸引力、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要素的三个特征。当下,移动信息发展迅猛,社会化媒体成为新的新闻传播渠道。为了迎合受众,新闻娱乐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大众传播的复杂情况导致了新闻娱乐化缺乏合理的标准与指导。本文主要以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及抖音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社会化媒体中新闻娱乐化现象与动因,并尝试给出对策,以推动媒体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闻娱乐化背景下的受众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新闻娱乐化提出了很多意见,尤其是道德上的批评,但受众对此究竟有什么样的反应,还缺乏分析.文章以马加爵事件的新闻报道和受众反应为例,通过调查统计来为新闻娱乐化背景下的受众态度及社会影响勾勒出一个轮廓.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电视新闻节目过多地呈现出娱乐元素而缺乏对严肃议题的关注和讨论,而一向以报道艺人明星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新闻节目却又在这个时代失去了观众群从而被更具娱乐性的综艺节目替代,这是一种后娱乐的现象.本文拟在梳理与分析此种现象的基础上挖掘出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媒介的议程设置、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对台湾电视新闻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媒的娱乐功能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新闻报道中,娱乐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作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工具,媒体具有向公众提供信息和事实真相的责任,与社会舆情保持着密切联系。新闻娱乐化现象,对舆情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需要从国家政策、媒体建设、传播受众等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娱乐化的发展促使新闻开始贴近群众生活;然而,过度娱乐化也使不少新闻流于庸俗,带来不良社会影响.所以新闻娱乐化必须坚持一定的"度",即:真实性、遵守基本的法律与道德、追求正确的舆论导向.只有把握好这三方面的"度",才能真正做到"三贴近",在娱乐化的发展道路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闻娱乐化作为现代传播媒体在新闻领域的一个特殊现象,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随着网络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涌现了《晓说》《打舆晒网》等一大批新闻娱乐化节目,它们利用网络的全球化传播功能、自由宽泛的选材、主持人轻松幽默的演绎性的主持方式得到了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应该说,此类栏目不是新闻传播的主流,是一种边缘化、非主流的存在,从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和影响看,它也是利弊并存,这就要求对其从内容上和表现形式上进行把关,放大它的优势,规避它的弊端,这样才能适时、更好地发挥新闻娱乐化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娱乐化就是媒体按照快乐原则和大数法则来选择和处理新闻的文化行为。新闻分为严肃性新闻、娱乐性新闻、玩笑性新闻、低俗性新闻四类。大众需求的主体是娱乐,而占社会绝对多数的是大众,所以大众传媒新闻报道中,娱乐性新闻和玩笑性新闻所占比例往往大于严肃性新闻。不能因为严肃性新闻比例少于娱乐性新闻而否定娱乐性新闻的价值和存在意义。媒介如果要把严肃性新闻告知大众,必须考虑大众的接受水平和接受习惯,不要向大众“传播”严肃性新闻、而要向大众传播产生严肃性新闻需求的“刺激”。严肃性新闻只有嵌入大众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意义,才能达到教育大众的目的,所以严肃性新闻的娱乐化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1.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直接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冲动。在这种冲动情绪的支配下,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也必然追求尽可能的快乐。潜移默化中,一向正统严肃的新闻正顺应着大众心理的需求,悄然变化——新闻的娱乐化成为当今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新闻娱乐化的势头愈演愈烈,一方面促使新闻开始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另一方面新闻的过度娱乐化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违背宪法原则、损害公众的知情权、妨碍司法公正等恶果。长此以往,传媒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必将丧失殆尽。因此,从新闻法制建设视角,探究新闻过度娱乐化现象的应对之策,必将有力促进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其原因并不单单在于步世界传媒发展之后尘.从心理、市场与意识形态三个不同的层面可以看出,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存在还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媒体的娱乐化现象是学界批评的一个重点,很多人认为媒体的娱乐化使受众变得顺从和堕落,媒体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成为赚钱工具。本文认为,当前对媒体娱乐化的批判在受众、传播者、媒介属性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前提误设,媒体娱乐化现象自有其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5.
新闻娱乐化突出表现为内容上强调趣味性、刺激性,节目风格上注重个性,对新闻节目从主持人到节目形式进行亮丽的包装,既能实现新闻传播的功能及经济效益,又可满足受众需要,但同时也造成传播功能的错位、价值观导向错误。为了保证新闻娱乐化良性健康的发展,必须对新闻媒体从业者重新提出要求,坚守职业道德,肩负起社会责任,把握好新闻娱乐化的"度",保住新闻娱乐化底线。  相似文献   

16.
博客文学以网络为载体,立足于博客,自由创作,没有任何格式限制,是网络文学中一种较为高级的文学形态。博客文学的特点是:审美性;平民化和自由化;开放性及有机互动性;娱乐化。大的时代背景、新型媒介、市场、作者、读者及大众心态都是博客文学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博客文学表面的繁荣之下,隐藏着种种危机。博客文学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应以宽容之心对待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新闻业娱乐化趋势凸显.根据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美国新闻娱乐化最初的表现是传统的编辑经营分离的制度被打破,整合营销的市场理念进入新闻的编辑制作过程。美国新闻业的娱乐化现象是诱致性制度变迂的结果.是消费文化以及新闻业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化合产物。  相似文献   

18.
制度变迁视野中的美国新闻娱乐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新闻业娱乐化趋势凸显,根据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美国新闻娱乐化最初的表现是传统的编辑经营分离的制度被打破,整合营销的市场理念进入新闻的编辑制作过程。美国新闻业的娱乐化现象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是消费文化以及新闻业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化合产物。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媒体的竞争中,将娱乐因素融入到节目中成为电视媒体赢得收视率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娱乐化的道路。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一方面使得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把受众的本能欲望作为新闻价值选择的标尺;另一方面,媒体提供给受众的新闻成品又刺激了受众潜意识中的“暗影”。  相似文献   

20.
罗曼·雅格布森是西方结构主义的重要理论家,他把俄国形式主义首先提出的"主导"概念放在结构主义的系统观上进行考察,提出艺术是"有规则有秩序的等级系统",艺术的演变不仅仅是艺术手法的简单替代,而是各种功能地位发生变化,新的主导代替旧的主导的结果.本文试图用罗曼·雅格布森的结构主义"主导"观来分析目前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解析"新闻等级系统"的变化形态.探询娱乐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娱乐化对整个中国新闻学价值系统的影响,力图在当下的历史语境中去重新认识新闻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