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形成 农村和土地,素来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敏感的两大问题.改革如何既能保障农民的利益,同时又促进发展,并不是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2.
耕地保护如何创新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需要调整?如何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城镇化建设中,怎样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和发展权?代表委员们尤为关注"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大学最近召开了一场学术研讨会,话题是"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来自机关、院校和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30多人,围绕在中国迅速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村老龄化程度以及对未来农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农业部农研中心党组书记陈建华: 现在的社会舆论关注的不是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而是如何把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去,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能排斥农民.全社会需要认识未来农业怎么发展,中国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究竟还需不需要农民,需要多少农民,需要什么样的农民?这些问题都摆在我们面前. 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司长苏荣掛: 我们部门的工作与农村有很大联系,我本人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农村也很有感情.现在目前政府更关心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转移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在农村有不少农户是单女户或双女户,女孩从事农业生产比男孩面临更多的困难,要关注纯女户家庭农业生产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度创新和完善社会服务解决他们面临的生产困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城市扩张、工厂占地、铁路、公路建设、旅游业的开发等原因,许多土地被征用,如何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湖北省随州市积极探索,形成了"两统三免四创新"工作方式,既化解了征地过程中的矛盾,又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还较好地解决了50000多名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险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在土地私有制国家常用的与现代金融体系相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信托流转能不能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上找到生存空间?在坚持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农民切身利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通过信托手段是不是可以加快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进而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步伐?2010年4月,湖南省益阳市在沅江草尾镇悄然启动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试点,试图探索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于1978年率先实行"大包干"政策,使农民真正意义上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从而成为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发源地。三十年过去了,小岗村经历过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民们的生活如何,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  相似文献   

7.
增城挂钩成为各地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的"法宝",政府主导下的实施模式已经产生了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侵犯农民权益等问题。仅仅依靠行政手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应考虑在政府主导下的实施模式从制度上予以规范,让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成为挂钩周转指标的交易主体,政府、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实施主体,这种"双主体"的制度设计才能有效确保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核心利益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8.
导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三农"问题放到了突出地位,土地成为当前我国 "三农"工作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是维持并完善现有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或是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永佃或永用,还是土地私有化……究竟什么样的农村土地制度更有利于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一、土地整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从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着眼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土地整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看,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生产、生活等硬建设,也包括乡风、民主等软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权属制度存在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残缺、"农民集体"法律内涵的模糊性以及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乏。本文从农村土地权属制度的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一是内部"还权于民"、明晰土地产权,二是外部建立起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内外结合,探讨解决现行我国农村土地权属弊端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20多年里,苍溪县庭园经济较好地解决了山区农民一家一户的温饱问题,但传统庭园经济小能适应现代农业和大市场的要求.为适心新形势,该县立足多年庭园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富集和特色产业突出的优势,以思路创新为动力,以土地整理为载体,探索出具有山区特色的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模式.在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上,苍溪又一次展现出"敢为人先"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和国十资源部正在研究通过改革土地收益分配办法的方式,来遏制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的倾向.2008年12月3日,国上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在困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同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已注意到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十地收入的问题,并在寻求解决的办法.(12月4 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土地征用规模的增大,如何加强管理和引导,如何保证广大失地农民得到生活保障,让他们不成为"种地失地,就业失业"的城市新贫民,让土地征用走向法制化的轨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物权法》能解决好这一问题吗?  相似文献   

14.
角色转换与农业换班:从新生代农民工到新生代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土地流转、农民退休、农民职业化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研究共识是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和发展现代农业,但又忽视了现代农业谁来接班的问题。调查发现,我国的农业换班正悄然到来,打工时从事管理岗和技术岗的新生代农民工正在农业接班和改造传统农业。与上一代农民不同,他们在乡村正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更注重打造农产品品牌、拓宽营销渠道和农产品深加工。要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接班或农业的换班,还需要各项政策、制度之间的协调与配套,要与土地流转制度、土地规模经营、农民退休制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夏锋  张娟 《科学发展》2009,(4):3-14
通过对国内百名"三农"专家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的建议。调查发现,新阶段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标,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这不仅需要土地制度创新,还需要财税体制、干部考核机制等其他相关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关键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维权能力,增强农民对土地利益的表达权。调查还显示,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大格局下,以河北省第一经济增长极定位的唐山市曹妃甸区,在新的战略机遇面前,如何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以实现第一经济增长极发展目标,是需要全市、全区上下共同探讨并认真加以实践的。目前唐山市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客观上还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别。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则成为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大格局的必然选择。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笔者认为,首要的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建立起城乡统一制度,以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只有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好,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减少农民,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降低农业比重,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学城和外环线等用地项目的规划修建为特征的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在全国展开。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现行土地使用制度的缺陷,行政部门操作的不规范和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处于弱势地位的城市郊区失地农民在土地非农化转移的收益分配中,其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引发的不和谐因素日益明显,其中养老问题尤其突出。如何解决这一新生的最无保障的群体的养老问题,使城郊的老年人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中国城镇农民养老问题提供有效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利益问题的突破口是农民土地问题。本文从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症结出发,通过对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等方面的系统梳理和分析,为我国创新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提供启发意义。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双重囿限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实践囿限。城镇化进程中,农地流转、农地征收过程中存在诸多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如非自愿农地流转、农地过度集中风险、违规征地、  相似文献   

19.
"婚育造田"树新风 结婚、生孩子是人生大事.每逢这类喜事,人们往往要庆贺一番.在我国广大农村,结婚生子又常伴随着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陋习.如何改变这一不良习惯,把这类喜庆大事办得更有意义呢?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民已对此作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如河南省登封市王村乡和徐庄乡的做法就值得赞赏.这两个乡在几年前定了一条制度,凡乡里人结婚、生小孩,都要在办手续、上户口的同时造出一亩耕地,并提倡用这个做法逐渐代替传统的办喜事习俗.据说,实行这个制度以来,已新造耕地18亩.结婚生子造耕地,这是把人口与土地两大国策结合起来的好做法,值得提倡.因为这样做,实际上是把人口与土地国情的宣传融到了普通农民的生活中,好处甚多.那些新郎、新娘和年轻的爸爸、妈妈,在造耕地的同时,不但为自己的人生大事留下了有意义的纪念,也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增添了一个砝码,对自身对乡亲们都是一次难得的土地资源国情教育.  相似文献   

20.
自1987年我国开始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经过10多年的探索,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既能维护土地公有制性质,又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全新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基本框架。随着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了解决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保护农民的耕地、盘活企业存量用地,我国开始建立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1996年上海土地发展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的正式亮相,杭州、南通、成都等城市也相继建立起了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并出台了有关地方性法规。所谓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