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汉人统治达到全盛的封建王朝,同时也是第一个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屯田制的王朝。汉朝因屯田实现了民族自强,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实现了盛世繁华;而明王朝作为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其屯田发展并不逊于汉朝,然而并没实现促进民族融合与自身强盛的目标,反而最终堙没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中。事实上,这种截然相反的结局与两个王朝不同的屯田措施以及统治者的民族观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 以满族封建上层为主体建立的清王朝,是中国悠久历史上许多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最后出现的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新兴王朝。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能否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是关系到王朝命运的根本问题。满蒙汉“联盟”关系,是有清一代满族统治者在处理民族系关中为笼络蒙古族封建王公和汉族地主阶级而奉行不替的宗旨。早在“后金”统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中国传统社会一个特殊的王朝,既乘续之前明王朝的发展概况,又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序幕。作为一个满族入主中原的王朝,清朝统治者在进行统治过程中,既充分吸收汉化色彩,又保持着自身的特色。在近三百年的统治中,清朝统治的核心便是树立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围绕统治合法性的问题展开,又恰逢世界格局大变动,清代统治者充分吸取前代统治者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形成了一整套国家管理体系,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以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为主体的国家认同。本文将从满族身份认同的建立、民族意识的萌生与民族国家的建立简述清代大一统社会政治与文化体系的特征,进而说明清代民族认同建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十三世纪时,元朝实现了我国的大统一。中央政府同边疆各民族地区的领导关系比以前更加紧密了,从而使各民族各地区处于元王朝的统一管辖之下。由于社会秩序安定、工农业产品的发展,大大便利了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经济交往。 元代民族经济交往,从内容来说,既包括内地与各民族地区间的经济交往,也包括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民族地区和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从形式来说,主要有如下两种:  相似文献   

5.
清代满族统治者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成功的。它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巩固和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往。对我们今天的民族宗教工作也有其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多有与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婚姻关系的,其中以唐王朝最为突出。唐王朝在贞观时期,曾一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家富强,独步世界。当时的唐太宗不仅是大唐帝国的皇帝,而且是东方世界的号令者,周围一些少数民族的君长尊他为“天可汗”或“大皇帝”。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多采取和亲政策,并对于“诸  相似文献   

7.
马廷中 《民族学刊》2017,8(3):32-36,105-106
唐王朝建立后,加强了对巴蜀民族地区的治理,建立了行政机构进行管理.这些行政机构与唐王朝在其他民族地区建立的一样,为州(郡)县和羁縻州县.通过这些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立,唐王朝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治理,既进一步把这些地区纳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范围之中,又有利于促进这些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开发和发展,也能够促进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各民族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吐蕃王朝是当时建立在我国西南境内的强大的民族政权。它和李唐王朝虽然曾多次发生战争,但总的讲,其主流仍然是和平友好的。这种友好关系,在民间表现为传统的茶马贸易等经济、文化交流;在两个政权之间,则通过互派使臣的形式来发展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9.
唐王朝与边疆各民族之间除了以"互市"为主的贸易往来外,在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一系列过程中,或通过武力威慑,或通过政治联姻,或通过遣使册封、赏赐,与边疆民族之间所达成的在政治上表示友好和隶属关系的"贡赐"贸易,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经济贸易形式。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民族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林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无论是汉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或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其境内都有多种民族,均存在民族问题,也必然产生对本族、其他民族及民族问题的看法,即民族观。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存在不同民族观,反映着不同民族的阶级利益。  相似文献   

11.
秦代以来,历代中国政府都认为各少数民族人民是“中国人”的一部分,至少少数民族和中央王朝有一种朝贡关系。汉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汉族文化是最优越的文化的共同信念。虽然不断发生改朝换代事件,统治者们总认为自己是所有中国人的主宰。征服者们也发现,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经受一番良好的汉文化的洗礼)比改变它更有好处,因而汉族文化优越论不断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始终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大明王朝建立在元朝的废墟上,其民族关系更是错综复杂,为此,明成祖朱棣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应对手段。其民族关系思想不仅对巩固自身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更对后世历代统治者民族关系的解决提供了借鉴。本文主要探讨了明成祖的民族关系思想及其表现,并对其特点和对今天社会的启示做了简要探析,不严谨之处还希望读者们批评指证。  相似文献   

13.
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黑水靺鞨,为靺鞨七部之一,五代时改称女真,并两度缔造了逐鹿中原的帝国王朝,因而黑水靺鞨研究不仅成为东北民族史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中原同周边民族关系史的关键。本文旨在概括目前国内有关黑水靺鞨民族源流、地理分布、政治、经济、风俗文化、考古发现等各方面的研究状况,并简要评述我国黑水靺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田晶 《民族论坛》2006,(6):14-15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习俗。例如,汉族有服丧的习俗,匈奴有“兄死妻嫂”的习俗等。这些习俗有着深刻的传承性、集体性,对本民族有着极大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如对它们采取任何形式的歧视,都会伤害到这些民族的感情,引起不满和纷争,进而影响国家的稳定。因此,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从维护国家的稳定出发,都建立了一些很有特色也很有效果的因俗而治的制度。如元朝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土司制度;明朝则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元朝创立的“土司制度”,在平定、收降少数民…  相似文献   

15.
罗树杰 《民族论坛》2011,(7X):38-43
土司制度是历代统治者不断总结统治少数民族的经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俗而治的一种产物,少数民族首领在维护地区稳定和保卫边疆中具有汉族流官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作用,中央王朝依靠少数民族首领的间接统治方法同样体现了实事求是和因俗而治的原则,随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司制度已日益失去其经济基础,被改土归流实际上也是因事制宜的结果。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灵魂"可以说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原则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广东明清时期黎、瑶、壮、畲等民族起义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广东黎、瑶、壮、畲等民族举行了近 13 0次规模大小不同的起义。这些起义大致可分为明初洪武时期、明中后叶至清初时期和清中叶至末年时期 ,引发起义的原因是封建统治者沉重的赋役、汉族地主奸商的巧取豪夺、民族上层分子的鱼肉和官吏的勒索等。规模大、斗争目标明确和各民族互相联合等是这一时期起义的特点 ,沉重地打击了明清王朝在广东的统治势力 ,迫使统治阶级惩治一些贪官污吏 ,或者调整其统治的政策或策略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边疆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历史上各封建王朝都重视经营边疆,有些王朝甚至设立了专司边务的机构,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理边政策。历史上尽管有民族压迫存在,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互相交流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各民族间形成了血肉相关的联系。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势力以传教、探险等活动为名,不断对我国边疆地区进行政治渗透。有的甚至煽动边疆的一些少数民族闹分裂,企图扰乱我边疆,分裂我领土,削弱我国力。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边疆工作,实现了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给边疆带来了发展的活力,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国各族人  相似文献   

18.
辽以武立国,契丹军事体制在辽朝政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契丹民族的崛起,辽初统治者一方面利用原有的部族军事传统夺取军马大权,另一方面,又充分借鉴中原王朝军事体制的形式,进而对部族军政制度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造了适合于维护契丹封建集权需要的新的中央军事体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契丹王朝的发展壮大.契丹民族的军事制度尤其是中央军事制度对后世金元清等少数民族政权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蒙古的"挞马赤军"就起源于辽朝中央禁卫制度.  相似文献   

19.
绥滨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 江与黑龙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与俄罗 斯隔江相望,是全国157个边境县之 一。绥滨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11世 纪,生活在绥滨县境内的肃慎人就同 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公元916年,辽 王朝在这里建立了奥里米国。由此可 见,我国满族祖先早就在绥滨一带繁 衍生息,与其他各兄弟民族一道,共 同开发了黑龙江流域。  相似文献   

20.
元代吐蕃驿站略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朝在吐蕃建立驿站制度,是元王朝加强对吐蕃地方的统治而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极其重要。元朝中央政府在吐蕃建立地方行政机构、设置驿站,对加强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无疑起了颇为显著的作用。一元朝中央政府实现对吐蕃地区的统辖,即结束了吐蕃地区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自从九世纪末奴隶制的吐蕃王朝在奴隶大起义中瓦解,形成了各地方势力的割据,长期分裂和互相斗争,佛教亦与地方势力结合,教派林立,严重地阻碍着藏族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