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纵观历史,人类不断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追求和探索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技术与艺术融合产生的技术艺术产品是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实用艺术形态,它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重视产品的审美价值,是当代工业设计的核心观念,只有通过工业艺术设计,遵循技术和美的创造规律,自觉地把技术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俱佳的技术艺术产品,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论艺术与技术的相辅相成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论是纯艺术还是实用艺术,不论是手工艺的工艺美术设计还是工业社会的工业设计,都有艺术与技巧、技术的相辅相成关系。成功的艺术作品和产品总是艺术与技术相得益彰,技术也外化为艺术的形式而成为审美对象。但技术也能制约艺术的展示,因而,只有技术越臻完美,才能越易外化为艺术的形式;艺术形式的自由度越大,技术也越显其完美。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艺术在与媒体技术的互动中蓬勃发展。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互联网艺术的分期、形态与特征,互联网艺术则通过创造工具与作品、前最与背最、本体与社区联合体推动了媒体技术的社会应用。二者良性互动有利于形成新型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4.
设计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既要“美”,又要实现“功能”,“美”和“功能”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需求。设计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分不开的,在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因素。只有艺术性,没有技术,艺术品不能实现;但只有技术,没有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再先进的技术也将没有用武之地。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有利于设计的建设与发展:科学也将越来越艺术化,设计将越来越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传播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不可避免。现代传播技术中的艺术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流艺术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艺术的大众化趋势,艺术价值在审美与功利之间难以寻找平衡点及艺术教化功能的弱化与强化等。  相似文献   

6.
论影视技术、艺术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视技术是发展电影电视的第一生产力,但不是其生产力的唯一和全部。影视技术与艺术并非浑然天成,二者的交叉,融合必须以技术的艺术化和艺术的技术化、即智能技术为中介,实以知识创新或知识革命为根基。电影电视乃是多元交叉的一整套复杂而开放的整体系统,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与繁荣,亦即维系于整体综合条件、整体综合系统的创造或创新。  相似文献   

7.
电视节目的制作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能力,需要技术把握;但是,电视节目的制作又是带艺术性的精神活动,离不开艺术把握,并且,只有将技术把握转化为艺术把握,才能制作出好的电视节目。实现技术把握向艺术把握的转化,至少应处理好题材展示与题材开掘、主体内容的凸现与辅助因素的关照、画面语言与声响语言的互动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需要电视人加强修养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科学和艺术而言,技术无疑是变革社会的直接力量。但技术的生成、演变,以及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发生的特定作用,都源于它所依赖的科学基础。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高层次需要,人类不仅追求技术(或技术载体——工具)的功用,而且追求技术(或技术载体——工具)的艺术美感;创造一个美的世界是人类实现其需要的必然要求,这也是人类对技术功能的本质要求;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利用技术的过程中,追求一种美的境界和美的感受;对艺术美的追求,推动着技术的完善,也决定了技术完善的方向;归根结蒂,艺术旨向是技术发展的愈益显著的特征。科学、技术与艺术,是评价人类行为的三个维度,科学维度评价的是人类行为的理论可能性;技术维度评价的是人类行为的现实可行性;艺术维度评价的是人类行为结果的理想性或美感度。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是以人类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体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美学旨向,更体现了人的类本质。  相似文献   

9.
论艺术创造与艺术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它区别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具有意识形态范畴中上层建筑的某些素质和特征.艺术生产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艺术美与艺术善相互构成,成为艺术的一个整体.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艺术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0.
论艺术与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艺术与经济联系起来的理论基础在于:1.艺术本质——艺术为生产力要素之一,亦是人类基本需求与经济需求之一;艺术功能包含经济价值;2.艺术内容——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艺术内容的基础;3.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并受经济水平制约;艺术风格同样;艺术形式可分软式硬式;4.艺术创作——属于艺术生产;既服从物质生产规律,也遵循精神生产规律;艺术创作者在生产中既可非商品性自娱消费,也可满足商品性他娱消费;5.艺术欣赏——可视为广义艺术消费而不论消费购买是否发生,潜在购买者或顾客都会同时欣赏经济活动中的艺术品具有的商品性价值和非商品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非同一般,在古希腊意义上它们是同一的。海氏对现代艺术的批判乃是其艺术沉思的落脚点和归宿。现代技术与现代艺术都是异化了的怪物,拯救技术和复兴艺术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彼此互相依存。海氏现代艺术论的最大问题不是审美乌托邦性,而是对现代艺术的误读。这种误读起源于他的哲学根基即基本本体论。  相似文献   

12.
浅谈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是彼此联系、互相依托的,我们既要知道它们的联系,又要清楚它们的区别,才能把艺术设计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数字科技在环境设计领域的种种表现,阐述了科技的发展改变着环境设计观念和手段,特别是智能化的设计手段和表达手段,已渗入到环境设计系统内的传达和环境设计外在的传达方式中。同时针对滥用数字技术的现状,提出高科技视觉技术在环境中恰当地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互动音乐创作中技术与艺术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服务、互相制约的。在技术与艺术的双平台上,互动音乐家将怎样发展这门“新兴”艺术,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存在即是合理,互动音乐在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与艺术创意中找到平衡与突破,同时,在中国这个日益开放的平台上也应该有其发展的土壤和空气。“中国特色”的互动音乐将作为正在发展中的新的艺术形态,在不断地试验和探索中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5.
新艺术运动是艺术设计从古典走向现代的重要一环,在现代设计长河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对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强调、多元文化的继承、内容的朦胧性和多义性等层面上展示了与当代艺术设计相吻合的特征;在对艺术设计传承和艺术设计创新两个方面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公共艺术设计要避免空间无内涵的城市美化设计,强调与自然规律的结合,强调特定场所精神的挖掘延续,特定场所的历史文脉,一切以人为本,以人的体验和满足人类心理需求为最终目的,简而言之,公共艺术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场所精神,尊重人。特定环境氛围中的公共艺术应该把尊重场所精神排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7.
岩画是绘画或刻画在岩石上的图画.绘画的称作崖壁画,刻制的称作岩刻或石刻.它以古朴、粗犷、凝练的画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史前人类在他们居住的洞穴中绘制岩画,他们记载了当时的生活也表达他们对生命和生活的美好愿望与祈求.这些画在岩石峭壁上的"画",虽然多数描绘的是当时人类生存活动,但确实起到美化与装饰的作用,他们利用装饰语言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18.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正面临教学水平同质化、教学模式单一等困境。在深入分析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内容基本构成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明当前理工类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提出从借鉴建筑学教育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发展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等三方面入手培育理工类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特色。根据各类高校不同的条件和优势差异化办学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不断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类发展日趋秩序化和真实,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和技术分担起建构秩序的任务,秩序也不断得以完善、重构。作为精神观念的艺术,在技术变革过程中反映了神性秩序、临界和跨界——世俗秩序的普及。作为艺术的意义,也表现为追求永恒、真实。黑格尔认为艺术对于人的目的在于使他在对象里寻回自我。人类借助于这些媒介,确定了自己的身份。虽然现代艺术和秩序呈现出混乱现象,但是科学家、社会学家等仍然对未来秩序充满信心和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