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发展的历史以文体的发展为基本内核,考察古代文体形态演变的历史,同时也就是考察古代文学创作、文学观念变革的历史。该文以吴承学教授新著《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为中心,对其在文体形态研究方面的特色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论,并以古代文体发展的历史和相应的文体学理论为学术背景,对目前文体及文体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以预见的文体研究的学术前景作了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比较文体学"就是用比较文学方法进行的文体学研究,就是站在世界文学、国际文学关系的高度,对世界各民族文学的不同文体的产生、形成、演变、存亡及其内在关联加以横向和纵向的研究,并对世界文学史上各种文体的特征、功能及其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审美心理等各方面的成因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文体学的研究课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各民族文学中的文体划分及其依据与标准的比较研究;第二,文体的国际移植与传播的研究;第三,当代文体的世界性与国际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现代小说文体形成的视野着眼,以现代叙事观念、结构方法及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细读式分析探讨《狂人日记》在传统向现代转换生成中的创新意义及价值。通过分析《狂人日记》小说叙事者的建立、文本结构、语言表达等特点,阐述其从传统文学中得以自然"创生"而来的现代短篇小说文体形态,从而揭示出其作为"起点"的现代短篇小说发展的内在逻辑及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刘咸炘在《文学正名》中将文体分为客观文体和主观文体,客观文体由文学表达的"事、理、情"而定,主观文体表现为格调之美。以此为基础,在《文变论》中他总结出以客观文体为核心的文学史发展规律:"异调固当容,内实固可充,而文之大体则不可逾越",这一规律也适用于古今文学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文学文体的语言特征及其运作黄爱华文学文体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有关文学文体诸问题的。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文学文体的一般阐述,文学文体具体的语言因素构成情况,文学文体的分殊(模式和体裁),文学文体与语言发展的关系,文学文体学的理论发展,以及文学文体批...  相似文献   

6.
文体学研究中的分歧文体学研究中的分歧可简略概括为对“文体”的定义的分歧和对文体学的范围、重点和出发点的分歧两个方面。而且对前者的分歧主要来源于对后者的分歧。近代的文体研究一般都集中在文学领域,主要研究作品、作家、流派以及一个时代的文体特点。因此,这个意义上的文体学实际上是文学文体学。文体研究所依靠的主要是文学批评家本能的感受。文体的许多定义也是文学批评家给定的。随着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文体学者开始用语言学理论来剖析文体。文体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必须继承中国文体学传统范式和经典方法,并探寻具有当代学术高度,有思想内涵、文化视野、科技文明与现实关怀的独特路径。文体学研究必须建立在扎实可靠的文献收集与文献阐释基础上,对文献有所“发现”又有所“发明”,“察诸语境”以把握文体的复杂性、丰富性。中国文体学与礼乐和政治制度关系密切,文体研究需要以“活”的观念与眼光,考察文体实际的“运作”与“过程”,还原其制度、仪式、程序等历史语境。对文体的物质形态研究,需要把文体学与考古学、出土文献学、图像学等学科结合起来,通过实物—图像—文体的研究方法,连接实物与纸上文献。文体学研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同时要超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局限,凸现人文学术的独特价值。新一代学者应该兼具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要立足本土文化,回到本土理论传统与古代文章文体语境来“发现”中国文学自身的历史,同时,超越中西畛域,打通古今鸿沟,突破学科的樊篱,创造出超越古代文体学的新辉煌。这是当今人文学者所追寻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8.
西晋文学理论家陆机的文体学思想是曹丕文体学思想的承传发展,本文拟从文体种类变化、文体秩序安排、文体特征阐释、体系建构等四个方面,分析陆机对曹丕文体学思想的继承发展性,并从中探讨魏晋文学思潮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叙事诗创作形态的出现及成长,是现代文化背景下中西文学碰撞与对话中形成的具有现代性的文学类型之一.本文通过对30年代叙事诗创作形态的描述,和它的文学成长经验与审美要求的历史考察分析,期望发现并探索叙事诗文体类型在现代文学整体中的演变及意义,以及对中国现代诗学文体形式核心骨架形成与发展的作用,从而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建立在具体的文学类型史叙述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十年来,先唐文体学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很多与文体学有关的项目成功立项,主要体现在文体学史、文体演变、文体与文化的关系、文体文献资料整理四个方面。先唐文体学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比如:学术史方面的介绍过多,造成了"述"多于"论";文体学研究缺乏宏观上的理论性总结;"措意为文"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人文思考与学科规划,等。如果把某种文体看作是单纯的、枯燥的文学体裁,不能顾及此类文体在当时承载的历史使命和文化内涵,那就不可能完全理解文体学的真正的文化意义。在个案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体学理论,是未来研究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