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夏礼斌 《社科纵横》2007,22(1):14-16
应急管理体制各自为政、公共危机财政缺失、缺乏应对公共危机的整体战略规划和预案、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透明度低是甘肃省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行政体系和相应的预警、救治、恢复机制,设立专项危机财政基金,改进信息系统,建立社会力量的参与协作机制以及改革政府绩效考评体系等方面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2.
房亚明 《探求》2006,(4):26-29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为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而颁布的,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避免和治理危机,应根据当地实际和经验制订地方性的救助计划和行动预案,强化公民的突发公共事件危机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建立综合性、高度权威的公共事件危机管理和灾害救助机构,完善公共事件危机管理和紧急救助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是政府公共组织系统的核心部分.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目前正处在从单种危机管理向复合危机管理渐进的阶段.现行的管理体制仍是以"条"为主的单灾害防御体系,缺乏系统战略和政策规划与组织化保障,且应急基础设施能力总体较薄弱,各地差距也较大.基于此,应在借鉴国外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组建国家及各省、市、县政府反危机管理机构;加强国际合作,大力推进危机管理研究,提高应对危机能力和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决策系统的创新能力;建立统一应对突发性事件及处于紧急状态下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工业城市"多元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曼  吕铁林 《学术交流》2007,(12):155-158
近年来我国工业城市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呈现出高频次、大规模,危机后果的严重性和持续性等特征,使我国工业城市进入公共危机的高发期。种种迹象表明,工业城市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工业城市公共安全已成为政府的一道难题。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置这些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已成为城市尤其是工业城市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在工业城市中构建良好的政、企、社区"多元参与"的互动关系系统:以政府为核心,承担着领导、监督、指导的工作;以企业、社区为基础和保证,承担着支持政府的工作。构建多元参与、多方沟通与交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21,(1):107-114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任何政府都不可回避的实践难题,而政府信息公开则是实现公民知情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消除谣言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虽然有重大突破,但对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立法仍停留在效力较低的层面,缺乏专门的立法和相关配套法律,法律机制在运行过程中操作性较低,在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暴露很多问题。文章着力分析了现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制的存在法律效力较低、配套法律缺失、政府信息公开不够及时、全面、准确以及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并从提升立法位阶、完善相关配套立法、建设动态信息发布机制以及强化信息公开失职的追责力度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凌 《社科纵横》2008,23(3):67-69
公共危机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问题.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足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构建公共危机社会应急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述厚  刘东渤 《学术交流》2007,(10):116-118
面对公共危机和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构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应急机制,已成为当今政府不可回避的重要管理职能。公共部门作为公共危机的责任承担者,在面临危机的紧急状态下必须依托公共危机社会应急机制这个组织载体的功能,实施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还要通过建立规范的应急管理操作模式、应急机制网络体系以及制定一系列制度规范,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对人类的危害,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永琴 《学术交流》2005,(12):42-45
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决策有助于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当前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存在参与体制不完善、参与渠道不畅通、参与法制不完备、参与主体不成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政策的质量,需不断完善和发展。健全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决策的机制需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速政治转型,不断拓宽公民参与决策的新渠道;完善法律,实现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法制化;提高公民素质,增强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9.
公共危机事件是由于某些特定的或无法预测的因素诱发产生的对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形成重大威胁的事件.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已经成为信息时代背景下,检验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政府应变能力的前沿课题.作为我国政府体系内具有强制执行力的重要力量,在不同事件引起的公共危机中,公安机关应根据不同情况,准确把握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角色定位,应用相应的法律框架,组建完备的应时体系、妥善应对大众传媒焦点,处理好与媒体和公众的关系,为高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在公共危机事件背景下,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公安机关应当从完善应对机制,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不断强化公共危机应对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更好地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职责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李萍 《探求》2008,(3):34-38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只有广大公民积极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才能达到真正的社会稳定与和谐。而构建和谐广州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就体现在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方面。实践证明:广州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同时,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地方政府自治也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为构建和谐广州构筑了公民参与的立体平台。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保障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促进中国政治发展、提升农民工的政治素质.当代公民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农民工若想进行有序政治参与,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制度化参与渠道.显然,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化规范需要政府来制定,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水平、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和民间组织等也需要政府来引导.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扩大,离不开积极的农民工主体,也离不开政府积极履行其管理和引导责任.在政府还权于民的政治环境下,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责任意识的提升和解决思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王敏敏 《探求》2008,(5):29-32
任何国家都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在对这些公共危机进行处置管理时,政府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重塑政府危机管理理念,建立高效危机管理系统,提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政府应急管理的信息公开与大众传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应急管理的信息公开十分重要且必要;大众传媒是政府应急管理信息公开发布的平台,政府应为媒体公正介入应急管理的信息发布创造规范有序的环境条件;政府与大众传媒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上应建立良性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也进入了一个高风险时期,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发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造成了巨大影响,反映出了我国政府应急机制中存在的缺陷,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纳入预案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信息畅通化管理轨道。  相似文献   

15.
公共突发性事件的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双辰 《社科纵横》2008,23(10):32-34
从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内涵、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政府管理公共突发性事件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我国政府公共突发性事件管理的预防、应对处理机制,并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公共危机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研究公共危机治理,可以将公共危机治理放到社会结构这个更大的"网格"背景中来,旨在将镶嵌在社会关系中的资源内化为公共危机治理资源,为提升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绩效提出新的分析框架。信任、互惠规范和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危机治理的着眼点。从现实问题出发,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依然存在着民众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不信任、社会规范对部分不合法或不道德的行为约束力不强、能起到承载作用的社会组织网络少等难题。基于此,可以尝试从提升政府信用、健全公共危机治理相关法律和拓展民众参与网络这三个方面提升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7.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当代"代议民主"的困顿,产生了参与民主理论,提供了公民大众民主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与机会.公民政治参与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表达了社会对公民主体身份的尊重,有助于优化政府决策、改善官民关系.当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领域不断扩大,形式多样,取得不小成绩,但是也面临多种挑战.应该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扩大公民对基层政治的有序参与.  相似文献   

18.
我国网络问政的主要形式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问政作为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正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在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网络问政存在有序的自上而下、无序的自上而下、无序的自下而上和有序的自下而上四种形式。网络作为公民问政的新型载体,其开放性和平等性激发了公民的参与热情,大大降低了公民参与问政的成本,但也表现出代表性不足、参与的非理性、非规范性等弊端。今后,政府需要建立制度规范、提高网络问政领导能力,网民需要培育良好的网络道德、树立公民意识,并通过完善立法、提高技术水平和借鉴国外良好做法等途径来整体提高我国网络问政水平,更好地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21,(1):97-101
公共参与是公民涉足公共领域,通晓公共事务,影响公共政策的基本途径。伴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具备开放、便捷等先天性优势的网络平台,逐步成为公民进行公共参与的新型载体。网络公共参与这一新型参与过程化解了曾经参与手段单一化的缺陷,同步提高了广大参与主体进行公共参与的主动性,使得公共参与的影响力得以提升,对推动公共参与的普及化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公民进行网络公共参与时,若其偏离公共政策的价值规范,极易造成网络主体的代表性结构失衡、网络环境的非理性行为蔓延、网络制度的科层体制网络失灵等新问题。本文从网络公共参与主体、环境及制度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网络公共参与存在的现实困境,从而得出构建公民网络参与保障体系、树立公民网络参与伦理道德、健全网络公共参与立法与监管机制是实现网络公共参与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参与越来越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便捷途径和重要手段,但由于互联网拥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质,其互为主体性、跨地域性、去中心化和去时间性等特质造就了网络政治参与的独特功能.现实中的群体性事件会转化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突发事件有可能催生现实中的公共危机,导致人民内部矛盾可能转化为敌我矛盾,国内问题转化为国际问题,同时某些国际问题也会衍变为国内问题.因此,目前中国的网络参与风险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