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以前,商洛民间商洛花鼓在当地活动十分活跃。建国以后,商洛花鼓的生存状况发生了改变,“戏曲地方化”逐渐转变成了“戏曲都市化”,导致商洛花鼓在表演形式、艺术形态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探讨多元文化在商洛花鼓艺术创新中的作用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以及学术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民间艺术是特定空间内民众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是独特的乡村地域空间。山西南部的绛州民间花鼓说唱是民间杂技、舞蹈和说唱艺术的综合体,是当地民众节日期间的集体狂欢。古绛州繁盛的民间庙会和节日活动给花鼓说唱提供了民俗文化生存空间,花鼓唱词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题材丰富,如与农时、月份和各种节日相关的传统习俗、生产劳动、家庭关系、人生的喜怒哀乐和道德教化等等,呈现出晋南农耕生活的系列画卷。城市化的进程促使乡村转型,花鼓说唱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湖南花鼓是诞生在我国湖南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发源于湖南益阳。湖南花鼓的唱法音乐来自于民歌和山歌,它是在民间歌舞中的花灯、走马车、茶灯等形式的基础之上演化而来的,已经有了近200多年的历史。湖南花鼓是湖南各地民间小戏花鼓的总称,按照流行地区的不同又细分为长沙花鼓、衡阳花鼓以及邵阳花鼓等,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各个地方的...  相似文献   

4.
长阳花鼓子     
陈孝荣 《社区》2012,(5):30-30
我的家乡长阳是歌舞之乡,世代的土家人都醉在歌舞里了。这其中,花鼓子也不甘落后,与长阳山歌、长阳南曲、土家撒叶儿嗬等歌舞一争高下,在土家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主角的角色,并成为土家人表达爱情最直接、最火辣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稀见戏曲剧种二夹弦源流考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夹弦是流行于鲁、豫、皖地区的稀见戏曲剧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具个性的文化价值,2008年二夹弦正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界关于其起源问题的探讨虽很热烈,却尚无定论.二夹弦的传统剧目、特色声腔、表演特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艺术形态,由此入手探究进行研究,考证其起源,梳理其发展脉络,见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征,可辨出二夹弦起源于民间曲艺艺术花鼓丁香,在融合黄河流域的民间音乐以及借鉴吸收其他兄弟剧种艺术养分的基础上,最终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相对成熟的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6.
"花鼓子"是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但对土家人的生活却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土家人对几大重要人生礼仪的庆贺,是土家族地区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对土家人构建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花鼓子"是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但对土家人的生活却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土家人对几大重要人生礼仪的庆贺,是土家族地区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对土家人构建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花鼓锣子是山东省莱芜市颜庄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当地民众"集体狂欢"、表述文化的重要工具,并通过反复的展演,最终实现群体内的"文化强化"以及周围区域内的"文化强调"。乡土社会特殊的资源为乡民艺术提供了赖以传承发展的生存土壤,反过来,特有的乡民艺术的发展也对乡土社会的话语权分配以及整合起着积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乡土社会的性格。但是,随着乡村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乡土社会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型,与此同时,乡民艺术也适时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变,之前的娱乐化成分淡化,更多代表国家、政府的政治符号被添加进来。  相似文献   

9.
汪欣 《百姓生活》2013,(1):47-48
“说凤阳,道风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历史上,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也是中国著名的花鼓之乡。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舞蹈"花鼓子"与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土家人的现代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代表着土家族传统的喜俗文化,构成了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将对土家人构建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文学家黎锦扬的《花鼓歌》凭借浓厚的中国风情和众多的中国文化元素一直深受中外读者关注。从文化认同角度剖析文本人物中的儒家思想和儒家家庭伦理元素,认为作品中的这些中国元素对个体文化身份追寻起着烘托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中寻求晋南鼓舞的生存发展规律,是鼓舞研究的一种新视野。以翼城花鼓与万荣花鼓为例,对二者的显要动作部位及其动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翼城花鼓的道具和人物角色比万荣花鼓更为丰富,万荣花鼓则较为单纯。二者虽然都是以手部为显要部位,但除了小丑的"敲击拨浪鼓"动作相同,其余动作皆不同。两者动作形态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审美风格。翼城花鼓以恢宏大气、简洁干练见长,万荣花鼓则以细腻精致、灵活生动著称,二者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3.
山西具有丰富的舞蹈文化资源,作为资源宝库中的翼城花鼓具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与形态特征。它以动作表演擅长,以娴熟的表演技巧吸引观众,具有变化鲜明而朴实、自由活泼而热情的表演特征,粗犷大方的舞蹈动作,欢快明朗的舞蹈节奏,热烈激昂的舞蹈情绪,淳厚朴实的表演风格。弹性有力的步伐、灵活自如的腰肢、巧妙多变的打法、风趣机敏的神态使其形成了气势逼人似猛虎、神态逗人像顽猴、灵巧多变姿态美、铿锵有力节奏快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华裔作家以其独特的双重身份往往在作品中不仅书写中国,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构建异国的形象.美籍华裔黎锦扬在《花鼓歌》中以其自身的经历并结合想象与观察构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美国形象.在形象塑造的背后却是"自我"与"他者"的冲突,这一冲突本身是特定时代华裔作家对美国、美国文化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5.
花鼓锣子,是流行于鲁中莱芜市颜庄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活动,其产生、发展以及流变都与所处乡土社区有着密切关系。文章拟从村落社会生活的整体语境出发,探究这一乡民艺术在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运动中一些富有意味的变化,观察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影响,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乡民艺术与村落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花鼓》和《扣当》两个小戏来历的追溯和演变情况的梳理,说明以下两点:一、这类民间小戏是如何从文人传奇的片段或折子戏演绎生发而成的。二、它们是怎样顺应清代中期以后戏曲整体上由雅向俗转变的大趋势,逐渐演变,形成了独有的审美品质,拥有了广大的观众群体的。  相似文献   

17.
方竹平 《老友》2011,(7):16-16
我两岁那年。父亲由萍乡矿务局调到花鼓山煤矿工作。从那时起,我便跟着父亲在花鼓山煤矿生活了20多年。直到考上大学,我才离开矿山。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新余市工作。如今,我已在这座城市生活了近20年。20年来,我平日里很少去花鼓山。但每年的清明节和冬至,我定会去花鼓山扫墓。在乘车通往花鼓山煤矿的路上.每当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高架立交桥。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改革开放30余年来,祖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回车马神"是中国南方许多地区许多民族至今仍有的民间婚俗环节,它起源周代齐鲁大地,至今广布中国南方特别是渝川湘鄂黔滇,由巫师和花鼓师合作,或由巫师兼做花鼓师来完成,有民俗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成分,不能简单地全盘肯定或否定,当以辩证眼光对待之.  相似文献   

19.
以渝鄂湘黔边区酉水流域民间"花鼓"演唱活动配合传统"踩桥"等民俗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花鼓演唱活动的文化传播和疏通、新闻传播与信息共享、审美鉴赏与精神娱乐、感情共鸣、心理劝导和安慰、伦理教育和引导、思想认识和启智、节庆寿诞和庆贺、团结互助和凝聚人心、祭祀祖先和神灵、褒奖功臣和扬善敬贤、风俗流播与移风易俗、困难求助与聚力求生、谈情说爱和婚姻介绍、恶意"封赠"与诅咒的巫术功能等。  相似文献   

20.
台州是浙江沿海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有为数众多的民间艺术,例如台州乱弹、大奏鼓、上盘花鼓等。这些当地民间艺术形式多样,表现方式独特,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保存、弘扬这些音乐文化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