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资料英译的跨文化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英汉旅游资料的差异及其表现出来的中西文化差异,提出旅游资料英译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指出只有正确处理旅游资料中的文化差异才能形成文化的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2.
在《道德经》英译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以及如何操作,将直接决定取得何种语境效果。关联理论提出的四种语境效果——语境暗含、加强、矛盾、削弱,可以有效涵盖复杂的人类交际和充分阐释《道德经》英译行为、过程和结果。在《道德经》英译中采用三个英译策略——归化策略、异化策略、妥协策略,旨在使《道德经》英译文在英语读者身上取得语境暗含和加强这两种正面语境效果。在《道德经》英译中,三个英译策略的具体运用层面是不同的:归化策略始终针对目的语形式表征,异化策略始终针对老子思想内容本色表征,妥协策略则是对原文某些局部措辞或结构进行最小限度的归化表征。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国内食品品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食品英译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目前国内食品英译现状不容乐观,有的甚至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国际形象.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造成英译错误的原因,如望文生义、中英文化差异、直译与意译选用方法不当等,探讨了相关翻译策略,希望食品英译能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使用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是一种有效的主观试题评分手段。然而,在对英译汉语篇翻译进行评分的过程中却没有一个现存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量表可以利用。本文通过对用整体评分法和用分析性评分量表对英译汉语篇翻译样本评分进行对比分析,来研究评分量表在英译汉语篇翻译评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软新闻的文本特点和英译目的出发,结合实例揭示了软新闻英译中编译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旨在为软新闻的英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本文从直译的理论依据、内涵及功能的角度,论述了汉语成语直译的可行性及具体表现、直译与死译的差异。在汉语成语的英译中,直译法能使译文和原文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保持对等,同时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它是汉语成语英译的一种主要的、有效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诗意与诗译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极大的差异,加之中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音韵美、意境美等特点,使得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道路显得尤为艰难。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出发,借鉴前人研究的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入世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及审美差异的障碍,旅游资料的英译中充满了过度渲染和夸张的表达方式,影响国外游客对中华胜景的欣赏.旅游事业对外宣传中壮辞使用频繁,英译时应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音美"、"形美"、"意美"的英译是呼应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精神内涵的关键所在,传统古典诗词英译过于强调经验理论的照搬照抄,忽视了中西跨文化之间的差异,以致于英译效果难言满意。描写翻译理论为古典诗词英译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语境化注入,关注诗词本身所彰显的文化历史境况,为消解英译中文化的误读以及审美的缺位奠定基础,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本文以许渊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探讨基于描写翻译理论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为我国英译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企业对外推介的英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中西方民族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不同,企业对外推介英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英汉语的两大差异造成的:首先,形合、意合的区别,汉语重形合而英语重意合;其次中英修辞习惯的差异,英文讲究直白简洁,中文讲究雅,修饰语较多.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上述差异对企业对外推介英译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公示语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现今中国的公示语中错译现象比比皆是,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分析公示语在英汉翻译中的差异,探讨相应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中的知名兵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让它们在英译问题上难点重重.基于《三国演义》两个英译本,探讨译者如何处理英雄人物所用兵器的翻译问题,为有效传递我国古代兵器文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金庸武侠小说作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先行者,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与之相关的译介研究方兴未艾。其中金庸小说在英语世界内的传播因为涉及东西方诗学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而频频受阻,与东亚文化圈内的“金庸潮”形成了鲜明对比。译介推广策略的滞后和量化分析手段的缺乏都限制了金庸小说英译研究视域的拓展,导致出现了大量重复化的例证,武侠小说作为类型文学的特殊性也未在金庸小说英译研究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从宏观视域审视,文化传播视角下如何保留源语文化色彩并且拓宽译介市场的问题亟待解决,文化传播中的政治思维定式也缺乏反思。近期金庸小说英译研究视角的发散与转变虽然已经改善了译介文化生态,但仍没有突破这种研究困境。在此情况下,对金庸小说英译的特殊性进行剖析,梳理近期英译研究的逻辑思维,凸显金庸小说英译研究的基础架构和学术热点,总结与反思金庸小说的英译现状,或许能够为金庸小说“走出去”找到新的文化屏障突破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篇名文体特点及英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学报篇名的英译在学报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学报的学术性和科学性要求篇名英译应简洁、准确、自然、严谨。学报篇名主要有词组型标题、动宾型标题、句子型标题和含副标题型标题。按照英译原则,寻求英译技巧,发挥学报的窗口作用,应引起编辑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莫言与贾平凹创作体量相当,所获荣誉相近,国内影响力难分伯仲,然就中长篇小说英译情况而言,二者在英译作品数量及译介效果方面相去甚远。莫言小说在译者、出版社及作家等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有效推介,而贾平凹小说却因创作手法、译者模式、传播途径以及读者定位的不足尚未取得良好传播实绩。系统梳理莫言与贾平凹中长篇小说英译活动的差异,并借鉴传播学相关概念,可以构建中国乡土文学的英译传播路径,助力中国乡土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可以看出,宇文所安对中国文论的阐释充分展示了施莱尔马赫艺术阐释的内涵:从文本本身出发,尊重其差异或特色、采用灵活的阐释原则、运用心理学解释和语法解释手段。其中《典论·论文》的英译与评论,尤其集中体现了对施莱尔马赫心理学解释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翻译中的方言理解与翻译为切入点,以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先生的中篇小说《鸡窝洼人家》的英译文中的错译、误译和漏译为例,阐述了在文学翻译中,正确理解作家作品中所用方言的重要性,并首次提出了陕西作家作品英译时对陕西方言的理解和翻译时应注意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自建语料库,对语料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从语言语境顺应和非语言语境顺应两方面探讨湘菜菜名的英译原则,并试图为湘菜菜名的英译找到更加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诗叠词模糊美的英译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诗中的叠词具有意味悠长的模糊之美,但却是古诗翻译的难点之一。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诗中叠词的模糊美,并指出中国古诗在英译时遇到的各种难处,最后总结出在英译中有效再现古诗模糊美的三种翻译策略,即等值再现、等效再现和功能再现。  相似文献   

20.
俗称"三吏"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是"诗圣"杜甫的经典之作,对其英文译介却为数不多.作为翻译大家,许渊冲以精湛的翻译技巧在"三吏"诗歌翻译中再现了"三美论"之意美、音美、形美的美学特征,堪称诗歌英译的典范.从"三美论"视角品鉴许渊冲对"三吏"的英译,既可以感受诗歌英译的创造性美感,也可以得到英汉文化差异带来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