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考证了新疆和田博物馆新征集的一件佉卢文检牍的写作年代与地点,对检牍内容进行了拉丁字母转写与翻译,并判定这件佉卢文检牍为一件针对长达八年的跨国买卖纠纷的“判决书”。此外,本文还对文书中出现的部分重要犍陀罗语词进行了解释,并附上了词汇对照表。 相似文献
3.
4.
从对佉卢文含违约惩罚的奴隶买卖文书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三至五世纪的新疆南部社会存在着奴隶买卖,也存在着买卖双方的违约行为,而且在一些文书中出现了违约惩罚的条款.违约惩罚条款反映了当地的一些乡规民约,也反映了当时当地的一些社会制度问题:国家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奴隶买卖合法.当时的违约惩罚有两种形式,即物质惩罚和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刊布新发现于洛浦县的两件古代文书残页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文书纸张、用语和职官的考释,推断出古文书是公元705年至公元8世纪八九十年代唐朝的军事事务文件,反映了唐朝与吐蕃争雄西域期间的情况.文书中的"副守捉将军"一职弥补了两《唐书》对职官记载的缺漏.文书的内容丰富了我们对唐朝经营西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尼雅遗址出土佉卢文简牍中,有大量反映公元3-4世纪鄯善境内诉讼制度的内容,涉及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内容,体现出独特的"三级法官体制"以及誓证、举证制度.判决书采用"封检题署"形制,以"断绳"仪式作为判决书生效的重要手续.由此可见,古代鄯善的诉讼体制已较为完备并受到汉晋律令制度以及印度《摩奴法典》的影响,体现出丝绸之路绿洲商业文化的法律精神及相关特质. 相似文献
7.
8.
9.
尼雅遗址等地出土之卢文书中 ,有一部分属书面契约 ,其中主要部分已得到转写、译释。卢文契约文书在时间上早于吐鲁番和敦煌所出之同类型文书 ,而且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述。一般具有的矩形双简形制 (“封检式”) ,代表了某种书写传统。以 582号文书等为范例 ,在此讨论了这种文书的基本格式、分类以及与早期契约法有关的若干问题 ,于将来作较广泛的比较研究时或有所参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怯卢文文书的考察与分析,全面地展现了魏晋时期鄯善国僧人的生活面貌,佛教传入鄯善国之后,为适应当地的社会和生态环境而更加世俗化,鄯善国世俗佛教的上源在西北印度的贵霜王朝.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黑水城所出一件元代经济文书的考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黑水城所出的"亦集乃路总管府验粮文"很可能为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前 后的文书,是亦集乃路广积仓的申验粮文书。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和田地区共发现五批唐代汉文文书残页 ,全部流散民间。其中第三批已为作者刊布考释。本文刊布、考释第四、五批文书 ,通过对文书的内容、文字、用语、职官等的考释 ,推断这批文书的时代为唐代 ,探讨了随军营妓、唐代棉花称花以及“秤”这一衡量单位的重量等问题。文书为唐代于阗史填补了“亻占镇”、“光 ( ?)里”、“神山馆”等镇、里、馆之名 ,同时又丰富了我们对唐朝在于阗的职官及军务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对黑水城出土的一件婚姻文书的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和1984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的文书中,编号为F13:W130是涉及一件婚姻的文书,保存较为完整,人物关系也清楚,在民间文书中最为珍贵。本文试图对其进行考释的同时,对元代再婚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黑城出土文书》中一件职官品级表,为我们提供了部分元代职官的名称和品级情况,通过考证,可以断定这件文书最早产生于元代晚期.其中的一些记载,可以作为印证和补充《元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吐鲁番59TAM303墓所出道教符箓进行进一步考释,认为"黄"是"黄神使者"的简称。黄神即后土神。符神左手所持非刀,而是符的示意图。符是墓主赵令达身前所佩,死后特置于墓道。符图的主要文字是"已鬼"即止鬼义。此符是汉代镇墓文在吐鲁番地区的简化泛用。 相似文献
18.
敦煌写本邈真赞文书是产生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出土文献资料,对于近代汉语研究具有极高的语料价值.文章择取其中数例未被各类语文辞书收录的词语予以考释,以期利于该类文书的释读.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图书馆现收藏有晚清湖湘名人与当时封疆重臣、宿学名儒的往来书信,全部是以手札原件粘贴而成。这些书信因其存世数量稀少以及内容隐密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和历史轨迹具有重要意义。刘岳昭与曾国荃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湘军将领与地方疆臣。他们在咸同时期多有书信来往,其中部分涉及刘岳昭为镇压贵州苗乱寻求曾国荃帮助的史实。本文将这些函札标点,并结合相关资料予以考释。 相似文献
20.
尼雅新出的一件佉卢文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为止,已有782件在新疆尼雅和其他遗址发现的用佉卢文写的文书刊布,近年又有一些这类文书发现,下文介绍的就是其中之一。这里讨论的两张文书照片(见附图)系黄盛璋教授寄给我,据他来信说:发现于尼雅遗址,此新出文书系常见的所谓“楔形双片木函”(波义耳等书中所称)或 Kilamud-ra(佉卢文书自称)的上片,端点有一绳孔,靠近中部有一容纳泥封印与绳的方槽,封泥已不存在,木片损坏相当严重,显见是由四个破片重新拼贴起来,右上首已经卷折,部分已经破损。木片上有墨书文字于两边,和同类木函一样,正面(即盖泥封的外边)为受书人,里面(背面)有三行正文,系一公文的继续,按楔形木函的惯例,正文是从木函下片正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