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在当代社会,社会文化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但总有一些群体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其中“同性恋”群体的衍生群体——“同妻”就属于这一类。由于遭到主流文化的排斥和歧视,同妻对特殊身份的认同和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难以适应。同妻的社会适应不仅意味着与同性恋者婚姻关系的结束,也涉及经济、交往方式、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的调试。社会层面对应的是循规性行动,主要探讨同妻交往方式和群体互动对其交往方式的影响等,使其能够达到心理层面的良好适应。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传播学中文化适应研究的路径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适应研究是当今国外跨文化传播学界最关注的主题之一.它在心理学、传播学和人类学等不同层面展开,形成了引人瞩目的理论景观.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学科关注的重点不一,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各异,文化适应理论体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反思不同层面文化适应研究的理路,探求不同学科间文化适应研究的联系与分歧.本文认为惟有广阔的视野、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知识体系,才能使跨文化传播领域的文化适应研究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劳务移民是生态移民的一种重要形式。劳务移民的城市适应是其在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交往、自身文化心理等方面不断变化、调试的行为过程。在城市适应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需要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安置地社区层面及劳务移民自身层面出台政策、采取措施,突破其城市适应的困境,尽快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4.
社会变迁中的回族女性文化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民族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社会变迁中回族女性传统文化环境研究所涉及的诸多层面进行梳理,指出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使回族女性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经历了困境、迷惘与抉择,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在传统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地调适、重构,并随着文化自觉、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适应。  相似文献   

5.
再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精神是高次元的中国文比传统、既是传统,就有个现代化问题,即使是近代传统也不例外。因为在中国.近代化就是早期的现代化,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它必须继续向前演进和发展,即必须要进一步地现代化。从义化的结构看,中国文比传统叶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低次元的中国文化传统,是指中国文化结构中的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二是高次元的中国文化传统,是指中国文化结构中的心理层面,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等,中华民族精神就是指的这种高次元的中国文化传统,由于它是中国人文化的深…  相似文献   

6.
开篇在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移民情况与文化适应研究作以简短介绍后,笔者对以下三个部分作了阐述.第一部分首先对以"系统方法"为基础的"文化适应"模式展开叙述.其次,对微观层面、宏观层面及中间层面地区、文化惯例、社会风俗和国家作以区分.第二部分介绍近年出现的作为移民活动理论框架的跨文化生活概念,并说明家庭经济的内部活动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过程与个人及家庭生活规划的实现.第三部分引用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种族主义政体下的亚裔移民的生活和20世纪70年代的多元文化政策这两个案例阐述理论方法.此二案例研究着重说明理论源于实践.  相似文献   

7.
浅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应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它是以文化意识(culturalawareness)的培养为中心;其二,这种培养模式应注重态度和情感层面,也包括认知层面,特别是批判性的反思能力;其三,它并不局限于目的语文化,而是通用于与任何他文化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分为跨越和超越两个层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加强对比、扩大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加快文化适应的速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8.
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海南留学生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海南高校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认可、文化冲突、文化适应。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可以从政府和社会的宏观层面和高校的微观层面两方面入手,通过提高服务、管理和建设水平等手段打造先进旅游文化,可增加和赢得文化认可,减少和克服文化冲突,增进和改善文化适应,从而也可以为国际旅游岛留学生教育赢得更多的国际声誉。  相似文献   

9.
师爽 《理论界》2009,(4):174-176
20世纪初期风行于上海的旗袍不仅仅是一件衣着,它还是中国女权文化的一个表征。它通过在女性个人经验层面上对于身体的控制、自身的认同以及身份的确认,使新时期的“女性形象”得以建构;它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商品经济、文化层面、政治层面对于“女性形象”的认同与肯定,赋予旗袍以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的文化意义。从个人经验层面和社会层面对于女性形象的建构可以看到男性目光和男性倡导的作用,可以说新的女性形象是在男性倡导下建构起来的。这使中国女权文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进和谐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兰美丽 《理论界》2010,(7):169-170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利于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充分利用潜在的文化资源,使其借助文化行为的力量发挥应有的价值,这是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环节,从四个层面(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价值层面)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黎娟 《南方论刊》2023,(6):3-4+11
自“底层文化资本”概念提出以来,学界对其内涵与价值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本研究尝试从底层文化资本的推演逻辑与实践范围两方面分析底层文化资本的有限,并就底层文化资本的推进提出建议:在理论层面,要借鉴国外多元化的理论视角、补充定量的研究范式;在实践层面,应探寻与拓展底层文化资本理论的群体与场域边界。  相似文献   

12.
地方合并高校学校文化是指原来各高校的学校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观、办学理念、规章制度、人员和资源配置各个层面生成的文化形态。其问题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  相似文献   

13.
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   总被引:193,自引:0,他引:193  
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的适应对我国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有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当前 ,农民工的适应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 ,政策性与制度性因素阻碍了农民工适应的深入 ,不利于将农民工阶层的素质提升到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传播不应只是对工具理性、价值、习俗等进行全面均等的传播,我们应该以传播的价值为中轴,对文化的各个层面展开细致的分析,进而找到传播的着力点。传播内容方面的价值中轴包括主客体的价值、文化通约性等维度。工具理性、价值层面的“重叠共识”与习俗层面只应作为背景予以展示,而不宜作为正面的诉求。禅学、道家文化等能够弥补接受者文化缺失的价值层面,是兼顾传播主客体双方价值诉求的部分,也是构建深层共通感的桥梁,应该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民间性是传统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特性。无论在任何时候,民族艺术、特别是少数民族艺术都不可能缺少“民间的”这个层面。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作为具有浓重文化意味的民族艺术,在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之中,如同其文化结构会有若干不同层面一样,也会有不同的层面。这不同层面,往往是随着大的人文背景与文化机制的变化而生成和变化的,一方面关系着其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有益于实现丰富的美学价值取向的选择。面对当代新的文化背景.应该积极倡导民族艺术的多重构建。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多样性及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生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多样性现状在法律文化的结构上表现为显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与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的严重分离 ,法律文化建设的重心应放在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的建构上 ,而在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的建构过程中 ,能够长期存在下来和逐渐占主导地位的只能是与社会主义显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相适应的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 ,从多样性的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基本特征和发展动力来看 ,与社会主义显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相适应的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只能是法治文化 ,当代中国将生成以传统法律文化为根基的、以西方的法治文化为范式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四川社科界》2008,(1):32-33
康庄社区是青羊区文家街道的一个农村新型社区,由于社区居民大多来自拆迁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而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感到很不适应。为此,社区将社科进社区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社科宣教队伍建设,积极完善社科教育设施。创造性开展社科普及活动。不仅从精神层面促进了农民向市民的快速转变。而且增强了新市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玮 《学术探索》2003,(5):88-9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扩展 ,其内涵和外延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 ,而是渗透到科技信息、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要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占有一定优势 ,就要制定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实国情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发展战略。对此 ,深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师伟  曹姣 《学术界》2023,(4):42-51
中国在近代与西方两极相逢,遭遇了重重的文化危机,并由此而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态势和走势。晚清时期,中国文化安全危机的形成及其脱困经历有自身的规律及相应的内在机理,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在晚清时期的国家文化安全危机根源于传统文化未能与时俱进地发生现代转换,这使得中国固有文化在先进性、民族性及现代性等方面出现了三重不适应。17世纪以来,中西方文化对比出现了日益扩大的历史性悬殊,在趋势上呈西升东降之势,文化先进性由中国转移到了西方。西方携先进性优势,强势打破了中国大门,从而在民族性层面上使传统文化处在藩篱破碎的破防状态,中国传统文化未能转生出现代性,国家文化危机的克服缺乏可以依赖的现代力量,晚清中国深陷国家文化安全困境,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不仅是社会政治层面的中国化,而且是在文化层面的中国化。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通过探察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通与不同之处,是为了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视角来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根源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