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察吾呼沟古墓发掘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198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天山南麓和静县察吾呼沟内外两侧台地上发现并发掘了五处古代墓群(编号一、二、三、四、五号墓地)。清理古墓葬约600座,出土文物3000余件。经研究认定:墓葬形制、葬俗葬式以及随葬品形体特征(其中三号墓地年代较晚,为匈奴文化遗存,在此不论)基本一致,故定名为“察寻呼沟口文化”或“察吾呼文化”。这是一种分布范围广,典型器物数量大,器物组合、彩陶布局、绘图方法独特的、具有浓郁地方特征的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年代准确,特征明显。笔者自始至终参加了墓葬的发掘、资料的整理和报告的编写。现就…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区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新疆察吾呼》,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新疆考古所在察吾呼沟附近五处墓地发掘的墓葬资料。这些墓地大多属于史前时期,在新疆地区出版此类田野考古报告还是第一次。《新疆察吾呼》的出版,是新疆地区史前考古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察吾呼沟位于和静县城西北的天山南麓,1983年新疆的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两处墓地,并对其中的一处墓地进行了试掘。同年及1984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队在这里发现了第三处墓地,第一次对这些墓地进行了较大规模发掘,发掘墓葬140座。1986—1989年…  相似文献   

3.
一等奖 (2 4项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说 (专著 ) 王拴乾 新疆社会科学院邓小平民族理论及其在新疆的实践 (专著 ) 杨发仁 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自决还是民族分裂 (专著 ) 潘志平 (主编 ) 王智娟 王鸣野等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共新疆地方史 (第一卷 ) (专著 ) 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编写组组长 :陈统渭 )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 (专著 ) 编写组 (主编 :陈慧生 ) 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三区革命史 (专著 ) 编写组 (主编 :徐玉圻 ) 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新疆察吾呼 ———大型氏族墓地发掘报告 (编著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主编 :…  相似文献   

4.
察吾乎沟古墓群位于天山南麓察吾乎沟两侧,东南距新疆和静县城三十余公里。现在这里地层和地表均是戈壁砂石和砾石,只有稀疏的骆驼刺、麻黄草等耐干旱植物生长。 1986年以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人员对这一古基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清理古墓三百六十余座,出土各种文物近三千件。据初步研究断定,这一古墓群的年代当为公元前十世纪至五世纪,约相当于我国内地的西周后期至战国初期的墓葬群。  相似文献   

5.
刘海军 《理论界》2007,16(10):214-215
直觉思维是沈从文的感悟式印象批评的重要成因。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印象性特征与其作家身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染密切相关,此外,还深受李健吾印象主义批评潜移默化的影响。沈从文、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堪称中国现代感悟式印象批评的双璧。在当今盛行的大文化批评挤兑文学性的语境下,沈从文文学批评无疑有着重大的价值和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个幽灵,在唐宋词坛中悄然徘徊、踯躅……“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枨触于万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境象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床砚匣,一一在吾目前。此词境也。”(《蕙风词话》卷一)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的“德治”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被政坛人物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典范 ,毛泽东曾说 :“吾于近人 ,独服曾文正。”深深影响毛泽东并被其推崇为后世效法的是曾国潘的道德学问和为官治世之道 ,即“德治”思想 :识人察人 ,德操为上 ;求贤重才 ,知人善任 ;居官以勤廉爱民为本 ;不忮谦让 ,有容乃大 ;慎独。  相似文献   

8.
2001年7月至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伊犁州文物部门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什河南岸的“穷科克”台地的55座古代墓葬和一座祭祀坛进行了发掘。喀什河是伊犁河的一个支流,伊犁河发源于中国新疆境内,向西北流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全长约1500公里。此次考古发掘,也是伊犁河流域考古的一部分。伊犁河流域考古在新疆史前时期的考古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新疆正式提出命名并经过一定程度论证的考古学文化有三个,即察吾乎沟口文化、焉不拉克文化和苏贝希文化。伊犁河流域文化发现于1958年,当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文弼先生在伊犁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在伊犁昭苏发现许多古代墓葬。此后虽然对伊犁昭苏以及周边地区的一些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但对新疆北部的史前文化的认识.总体仍是一片模糊。  相似文献   

9.
“危哉中国,其为各国竞爭之中心点也。嗚呼!夫孰知以中国竞爭之局卜之,吾楚尤为中心点之中心点乎。”五十多年以前,湖北的革命志士,正是把全国的和本省的局势这样联系起来認識,并且迅速走上艰苦斗爭的革命道路。具有偉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从武昌打响第一枪,决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冈察洛夫研究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早期介绍、20世纪上半期研究和20世纪下半期研究三个阶段。对冈察洛夫的了解和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30—40年代,冈察洛夫的文学作品先后被译成中文。20世纪80年代以来,译本不断完善,研究不断深入,主要侧重于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文学评论和游记等方面。推进冈察洛夫研究的新的突破点在于,要重视把思想与艺术创作结合起来,从人物思想演变、创作倾向等方面作出新的阐释;要放开视野,以俄罗斯文化传统为背景分析、评价冈察洛夫艺术创作。同时应该充分开展比较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吾丧我”和“道”看庄子“齐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吾丧我”是道家大德在气功修炼中亲证的极高境界,呈现出主客合一、空虚寂静、独立自在、自身同一、无边无际等极其神奇的境状特征,由此意味“吾丧我”属于形上超越境界;道之体也是道家大德在气功修炼中亲证的与“吾丧我”相同的形上超越境界,但庄子从不同角度视其为道之体和“吾丧我”;庄子之“齐物”,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融人道之体或“吾丧我”境界,齐化为毫无差别的虚寂之“一”,可见其“齐物”与道之体和“吾丧我”都是通过气功途径达到的同一形上超越境界。  相似文献   

12.
宋代理学所倡导的观物方式对宋代田园诗的写物艺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以物观物”说的浸染下,宋代田园诗人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更注重征实体察,细腻刻画;“物吾与也”的思维方式促使宋代田园诗人更富博爱之情,作品的拟人手法也日渐兴盛; “格物穷理”说导致宋诗的“尚理”倾向,而理学家对天理生机的推崇,启迪田园诗人创造出更加活泼灵动的诗境。  相似文献   

13.
一、创作灵感的表现特点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一卷中专谈创作理论问题,涉及创作构思,创作思维,创作方法、创作技巧、创作过程、语言表达诸多方面,但其核心是“词境”说,是从创作构思角度来论述灵感现象的。他指出:“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秋虫相和答。据梧冥坐,湛怀息机。每一念起,辄设理想排遣之。乃至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世何世也。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怅触于万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境象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床砚匣,一一在吾目前。此词境也,三十年前,或且一至焉,今不可复得  相似文献   

14.
论儒家乐论的伦理政治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中国学术始终将道德伦理与社会政治作为话语主题之核心,儒家乐论即呈现出鲜明的伦理政治型特征。儒家认为乐“与政通”,能折射出政治之得失与道德之盛衰,因而察乐可以知政。儒家认为礼和乐都具有治国经邦之功能,但礼作用于社会是别异,乐作用于社会是和同。儒家重视乐的伦理价值和政治教化功能,认为乐“通伦理”,可以培育人崇高的道德精神。儒家乐论蕴涵的文化特性对当代民族精神家园之构建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问人之立言应取何法方为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答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已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故文不足以载道学何能以经世吾愿今世有立言之责者须于有益无益四字上注意。庶几不愧圣贤立言之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社区的变迁模式似乎验证了社会学界关于"村落终结"理论的部分论断。本文以青海黄南州的吾屯社区为例,认为吾屯社区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使社区自身的乡土性格与文化传统在市场化力量面前得以延展,并成为推动唐卡艺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并由此展示出现代化语境下中国农村社区变迁的另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地处滇藏茶马古道咽喉位置,境内居住着藏族、怒族、独龙族、白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文化涵化中,藏传佛教逐渐渗透并融合进境内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藏族文化丛。藏族文化主导下的多元文化共存产生了融洽的民族关系,不断促进察瓦龙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湘潭黄名媛、名笃斌、字淑华、家(?)封、贤淑知书、能绘事、适同邑周处士木崖、有林下风、曾为画便面、梅一株、菘一本、淑华既逝、木崖感而装池、珍之甚、湘乡王孝廉礼培为题孤山鹤梦于(?)端、因而詠焉、吾闻孤山中。林逋一庐结。梅当山妻呼。萧然不孤孑。荟蔚团云烟。冥濛翳寥泬。松竹  相似文献   

19.
《张释之依法断案》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扑,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涵意“文化”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早在先秦时代,《易传》就开始将“文”与“化”联缀起来使用:“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