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界对札萨克卓哩克图汗布彦蒙库和五世生钦活佛的生年及相互关系历来众说纷纭.光绪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1890年11月6日)布彦绰克图病故之时只有两个儿子:长子布彦蒙库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次子布彦克什克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人是同父同母兄弟.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札萨克”与札萨克制“札萨克”一词,在《蒙古秘史》里写作“札萨黑”(§153).“札萨克”语源于古突厥语,意为禁止;决定、决议、命令、法令、法典、法律;罚款、罚金、惩办、处罚;贡赋、施给;军事纪律等含义.蒙古语借用突厥语词汇之后,“札萨克”除有上述意义外,尚有政务、政令之意.“札萨克”在《蒙古秘史》中最早作为“军法”一词使用的(§153).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王树楠编《张文襄公全集》中的奏折(文中简称“甲”)与《光绪朝硃原批奏折》、《宫中档光绪朝奏折》所载张之洞奏折及邸报、《申报》上所刊张之洞奏折(文中简称“乙”)进行对照,发现有甲有乙有,内容完全不同;甲有乙有,内容部分不同;乙有甲无,遗漏甚多三种情况。并对以《张文襄公全集》为底本的《张之洞全集》中出现的诸多漏失进行了指摘。  相似文献   

4.
再论成吉思汗《大札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论成吉思汗《大札撒》奇格一、《大札撒》时期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成吉思汗《大札撒》时期蒙古社会经济已进入了传统畜牧业阶段。①《大札撒》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主要是千户制、怯薛制、分封制和断事官审判制。千户制-成吉思汗建国后,打乱了原有的氏族部落制,...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哈密维吾尔族早期札萨克及其所属官吏的权力运作与当时实行札萨克制的蒙古族的权力运作情况相同。但到吐鲁番、哈密维吾尔族札萨克制废除前后,吐鲁番、哈密的札萨克行政组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官员的名称和职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权力运作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宗教特色。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上最早研究《格萨(斯)尔》的,过去一直认定是外国人.而不是中国人.我认为,对这个问题应该重新研究,重新认识.重新做结论.近几年来.我在编撰《格萨尔学集成》1——4卷过程中,翻了大量中外格学研究资料,发现那些认为最早研究《格萨(斯)尔》的是外国人唯一的根据就是:俄国的探险家帕拉斯于1771年将1716年蒙文北京木刻版《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从中国带到欧洲,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格萨(斯)尔》的学者.清代乾隆年间青海省互助县佑宁寺蒙古族松巴堪布·益希班沉尔(1704——1788)于1779年写出《关于格萨尔的答问》,是中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二个研究《格萨(斯)尔》的学者.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蒙古法律文献对研究蒙古历史的重要性,追述了蒙古法律及其机构产生、发展的过程,阐述了札撒、《蒙古—卫拉特法典》、《喀尔喀法规》的版本、性质、内容、特点及其效用。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史学界一致认为尧舜禹社会政治组织的性质是军事民主制的部落联盟。近年有人说不是部落联盟,是酋邦。我们经过仔细研究考察,发现两说都不切合中国历史实际。尧舜禹社会还是原始社会,国家尚未产生,然而,国家制度的许多重要方面已经萌芽,再前进一步就是国家。它不像部落联盟,也不是酋邦,称之为准国家形态比较合适。部落联盟概念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提出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加以论定。摩尔根的结论从对北美印地安人原始部落的长时间研究中得出,恩格斯则在对古代希腊、罗马和德意志历史进行…  相似文献   

9.
陈勇勤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145-149
光绪朝"广开言路",使清议一度活跃.光绪五年,担任御史的李端棻呈递了一件奏折.这件奏折实际上与三个事件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言路披露用李钟铭案,言路抨击贺寿慈任命,王先谦奏折影射朋党问题.王先谦的奏折明显带有政治投机因素.李端棻维护清流派直言敢谏作风的表态,虽然遭到上谕否定,但它也提醒了清流派成员,面对像满清极端专权这样的朝廷,"广开言路"这话的可信程度值得怀疑,所谓"实事求是"放到实际言路中必须大打折扣,否则讲真话也许就断送了前程.在当时,廉政自强是洋务自强的先声.李端棻是把清流意识和洋务意识结合起来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罗布桑丹彬多密,是清雍正、乾隆年间出现在喀尔喀蒙古地区一位著名的政教领袖。他虽然不比前人德寿兼全,久于黄教,然而一生能致力于黄教的传播,也尽到了一个僧人的职责。需要指出的是在和托辉特部札萨克多罗贝勒青衮咱卜煽动喀尔喀的“撤驿之变”和沙俄制造分裂喀尔喀的阴谋活动中,他能积极维护祖国的统一,平息叛乱,抵制沙俄的分裂活动,这是应该肯定的。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国内外至今看法迥然不同,褒贬不一,为此,不妨将其事迹作一简略的论述,以便对他作出比较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北京图书馆的舆图馆收藏一幅光绪二年(1876年)的《长春厅舆地全图》。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最早的长春地图。和现行的行政区划对比,大体包括长春市和农安、德惠两县的全部,九台、公主岭、长岭和前郭等四县的部分政区。原图高约500毫米,宽约600毫米;折叠成高175毫米,宽82毫米,与当时奏折的尺寸略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民族理论科学讨论会于1981年3月39日至4月6日在呼和浩特举行。这是自治区成立三十多年来第一次举行的较大规模的关于民族理论和民族学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区内外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朝鲜族、满族、回族、汉族的民族理论工作者和热心于民族研究的实际工作者共二百余人,收到学术论文四十篇。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关心和重视,自治区党委常务书记王铎同志,国家民委副主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布赫同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包音巴雅尔同志,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朋斯克、王海山同志,自治区党委秘书长宝音图同志,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的负责同志郑广智、云照光,以及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浩帆、副院长戈瓦、克尔伦等同志都出席了这次会议。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社、《民族研究》杂志、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占社会科学》杂志、内蒙占青少年杂志社等新闻出版单位都派记者参加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民族研究学会理事长浩帆同志,副理事长巴图、特木尔巴根、龙干、茂敖海、卓斯郎同志和全体理事都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史诗《格萨(斯)尔》形成于漫漫历史长河中,积累有多重文化因素,宗教文化是其中之一。不论藏族《格萨尔》还是蒙古族《格斯尔》都蕴涵有无比丰富、繁复离奇的宗教成分,记录着藏蒙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宗教文化的某些信息。本文旨在通过对藏族《格萨尔》和蒙古族《格斯尔》的宗教内涵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反映在这部史诗中两个民族宗教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异同。蕴涵在史诗《格萨(斯)尔》中最古老的宗教文化是萨满教文化。萨满教是蒙古族和藏族的固有宗教或说传统宗教,在蒙古族称“博”,在藏族则称“苯”或“苯钵”教。萨满教的一大特点是自…  相似文献   

14.
刘逸生的《唐诗小札》(广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重订本)和夏承焘的《唐宋词欣赏》(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是两本帮助我们欣赏和理解唐诗宋词的好书。 《唐诗小札》选讲了一百首绝句、律诗等短章,大多数是名篇传诵之作,初盛晚唐各期都有,题材既有辛辣的讽喻诗,也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景物诗;既有忧国伤时的激愤之作,也有感情真挚的送別思念的篇什。《唐诗小札》的主要特色在于用散文随笔的形式赏析唐诗,读来诗意盎然,令人沉浸在美感中。作者不是简单的解释,而是广采博闻,  相似文献   

15.
<正> 众所周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和太平洋战争,是以《田中奏折》为“教科书”的。《田中奏折》对中日关系和把日本引向战争与失败的道路,曾发生过重大影响。教训是深刻的。然而,在日本对于《田中奏折》的问题,至今仍有人百般抵赖,无理狡辩,一会儿说它是“伪造”的,一会儿说它是“虚构”的,企图以此否认《田中奏折》存在的真实性。这是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有必要花些笔墨,弄清史实。本文拟据现有的材料,对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漫说哥萨克     
《哥萨克的末日》(新星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作者王天兵先生曾邀笔者一起探讨过苏联哥萨克的源流。王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且有长期旅居美国的经历,不过他仍遗憾地说:“我对古代欧亚草原的历史、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以及俄国哥萨克的源流感兴趣有十多年了,但这是个偏门、冷门,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我都没能接触到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即使对此有兴趣的人都极少。我撰写《哥萨克的末日》时,对于哥萨克的历史,竟没能找到可以与之探讨的人。即便这书出版后,也没有发现这样的对象。”王先生说,笔者是他第一次发现国内也有可与之交流探讨的人。  相似文献   

17.
陈炽的茶业近代化改革方案陈勇勤陈炽,字次亮,号瑶林馆主,江西瑞金人,光绪年间举人。1896年1月,职任户部员外郎的陈炽呈递了《振兴商务条陈》。①这件3000多字的奏折,前后只谈了茶务一个问题。在同时期官员们的奏折当中,这还是绝无仅有的。但奏折的重要之...  相似文献   

18.
康熙朝诸皇子奏折是康熙朝奏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初奏折发展中也居于重要地位。通过对已刊康熙朝诸皇子奏折数量、分布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由于整理不当,今刊诸皇子奏折内容及进折时间多有错误,无年月奏折甚多。同时,由于康雍之际皇室内部斗争和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时未行全译,致使其中阙漏严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一书的学术质量。通过考辨,还可看出,奏折起源于顺治时期,其原始形态是皇室戚属致送皇帝及皇太后之请安折。康熙间,奏折使用范围扩及内外臣工,内容也改以政事为主。与之同时,在上行文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作为奏折原始形态的继承,康熙朝诸皇子奏折亦呈现过渡状态。这些变化,对于当时政局和此后奏折发展方向,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土司流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一词自明朝出现以来,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内涵、外延随着历史的变化而拓展.民国政治制度的更化,冲击着西北地区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使得旧有的札萨克制、盟旗制和寺院制度越来越模糊着与土司制度的界限,最终融入到民国西北地区的"土司"之中.  相似文献   

20.
大刀会及其反洋教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山东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做为山东义和团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刀会,是最早投入反洋教斗争的群众性组织。大刀会的出现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考察大乃会的组织源流、性质及斗争情况,对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有一定意义。一活动在鲁西南与江苏交界砀山一带的大刀会,是由曹县刘士端、单县的曹得礼创立的。刘士端、曹得礼领导的大刀会,原名是金钟罩。光绪二十二年山东巡抚李秉衡在奏折中说:“臣查大刀会即钟罩邪教,由来巳久。”清御史蒋式芬也奏报说:“曹县境内……近有头目刘姓者倡演铁布衫及金钟罩体邪法。”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五登州《山东时报》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