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姓以国为姓。徐姓氏族原是岛夷族,崇拜鸟图腾。西周穆王时徐偃王因施仁政、不修武备而失国,逃战到舟山群岛。舟山至今仍有不少有关徐偃王的文物、史迹与传说。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第44页)第二十二章偃王轻身隐丛林十万民众聚徐山徐偃王好说歹说,终于让姜王后安静下来。两人吃过“面鱼儿”,又收拾好行装,装车催马,离了五松岭,朝武原方向走去。这武原地方,地处彭城与郯城之间,水岸边。那里山青水秀。旱季里,水流成河,绕山而行;雨季里,若遇大涝,沂山之水,倾天而至,水淹田亩,山峦成岛。当年勇王和三王子宝明水淹周军,就在那一带地方。徐偃王坐在车前赶着马车,姜王后靠着偃王的后背,慢慢地睡着了。单车独马,偃王扬鞭,缓缓而行,不知不觉已到正午。前面有一道山坡,坡上有一片树林,偃王打算在那林里歇了。一来做点吃的,…  相似文献   

3.
第十章沟通陈蔡瑞物呈祥徐偃王外出周游,所到之处,凡见过偃王的人,无不为他那奇美容貌而称奇,继而又为他的品德仁爱所折服。“偃王仁君”的说法很快传遍整个徐国。国内很快出现了上行下效,体察民情,关爱百姓,兴利除弊,勤俭务实的良好风气。宗子们主动释放奴隶,救济穷弱,抑制强梁,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国力更加强盛起来。为了防范周楚两国的进攻,为了方便国人的生活,偃王令巧王组织民力,重新拓宽全国的道路,加固桥梁,疏通河道,做到全国的陆路东西沟通,水路南北相联,水陆交叉,纵横交通。令勇王重修关隘城堡,加紧训练士兵。组织了由…  相似文献   

4.
地处长江口的弹丸小岛徐公山岛,曾有3000多年前的徐偃王南渡踪迹,2200多年前徐福东渡传闻和930多年前日僧成寻西渡记述,汇聚了舟山海洋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和灿烂光束,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徐、王、张是明中叶至清初生活在浙江山阴的三位杰出人物。徐与张的先辈交往密切,王与张则有师生关系,王、张都推崇徐并视之为效法的榜样。受地域环境和文化渊源的影响,三人在精神气质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而在美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上则表现出一脉相承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荀子·劝学篇>中"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王念孙认为应作"绝江海",本文认为还应作"绝江河";"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以苇苕","发"乃鸟之长毛,即鸟髦,窃以为原文应作"髦"而非"发";苇与苕并非如杨倞所说为同一物,苕乃是陵时,与苇有别;"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秣"当如杨倞注,泛指喂马,不与"末"同.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第47页)第十九章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周穆王联合诸国,再次向徐国发起进攻的消息早已被徐国探得一清二楚。徐偃王根据周、楚、徐三国新的形势,将兵力进行了合理调整,再一次动员全国的老百姓,能上前线的上前线,不能参战的在后方搞好生产,多产粮米和布匹刀枪,支持前线。眼睁睁  相似文献   

8.
徐渭家世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在诗歌、戏曲、绘画诸方面都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目前各种有关著作,对其家世的叙述都极简略,较详细的只有徐崙同志的《徐文长》一书。然亦颇有疏误。我们根据徐渭本人的作品所提供的线索与各种方志的零散资料加以比照,作一大致的描绘,并对《徐文长》一书的某些说法提出异议。徐家世居浙江山阴。徐渭《赠族兄序》说:“徐自偃王入越,迄今数千年。”追溯极其辽  相似文献   

9.
论郭偃     
一郭偃、卜偃二名同谓考郭偃,春秋早期晋国大夫,但《左传》、《史记》、《汉书》皆无郭偃之称仅有卜偃之谓。而《国语》中二者皆有,注家皆注郭偃即卜偃,到当代,学者却提出郭偃可能是狐偃,或说即是狐偃,或说郭偃卜偃非一人。兹考证之:  相似文献   

10.
《本草纲目》中的地名资料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然而目前有关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更存在着不少失误。通过对《本草纲目》的研读,可以得出八个方面的初步认识:从书中地名出现的频次看,地域重心偏于南方;书中提到的"顺州南河"、"余杭"、"爆山"等地名的方位可以考订;书中政区地名以古地名居多,所涉及的州、郡、县、府等政区地名需要厘定;书中很多地名系一词多义,需要认真辨析;有些地名中的错字需要考订;存在误引古书造成错谬的情形;地名中有些是合称、泛指、简称、别称、代称与雅称;对于地名之理解,因专业知识背景之不同,今人容易产生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