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社会结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只要从纵向的社会结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意识、横向的社会结构——个人→社会组织→社会、交叉的社会结构——社会活动结构进行考察,就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的“网络”结构,进而科学地分析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作为人民的领袖,非常重视社会美育。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与他的美育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美育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有三:一是以崇高的理想美育人;二是以清廉之美育人;三是以公仆之美育人。毛泽东在社会美育中,之所以紧紧抓住这三个方面,是因为他要在中国培养一批有共产主义理想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通过他们带领人民群众在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毛泽东进行社会美育总是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他要求人民做到的他首先做到。在他的伟大人格的感召下,中国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共产主义者,他们依靠人民廉洁奉公,使中国无产阶级政权没有沿着“革命——胜利——骄傲——腐败——灭亡”这一历史轨迹发展,而是开辟了一条“革命——胜利——谦虚——清廉——发展”的新路。他以他的社会美育的实践,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美。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以变态美与常态美编织世俗传奇.《金锁记》、《茉莉花片》、《沉香屑·第一炉香》、《心经》、《倾城之恋》、《连环套》表现出变态美.而《多少恨》、《沉香屑·第二炉香》、《花凋》、《年青的时候》属于悲剧,《玻璃瓦》、《留情》、《红玫瑰与白玫瑰》、《鸿鸾禧》、《封锁》、《等》属于喜剧,《桂花蒸·阿小悲秋》属于优美.这些都呈现常态美的形态.变态美与常态美这对立、相克的审美形态,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获得了和谐统一.它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进步发展是以新的一代具有多少新的素质为标志的。“人按其本性而言,能够无限地扩展自己——拓展到现存世界所能延伸到的地方。”①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教育,不仅要教会人们探求客观世界的真,也要用美来塑造人的灵魂。这是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需求之一。发达国家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呈现出的严重不平衡,即物质水平虽然很高,却存在着深层的精神危机,人的本性被压抑以致扭曲,导致出诸多的社会问题,应引以为鉴。如果说,这是私有制的社会制度的必然恶果的话,那么,精神世界的美和人的全面和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世界文化依然是多元并存、百家争艳的时代。作为世界上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的两种文化形态即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共荣成为历史的必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大事,延绵五千年而不息的中华文化无疑能够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儒家思想主张的“世界大同”、“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所主张的“和平、友谊、团结、进步”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谋而合,儒家传播思想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对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实现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以人伦为基础的儒学传播思想,身→家→国→天下的社会生活传播结构,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传播功能依然具有跨时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首要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产业结构调整,即按照“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聚”来发展;新农村载体是农业产业化,即按照“产品——企业——产业”来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是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支持,提升农业产业组织的结构-行为-绩效,注重农业产业的融合,使产业的规模数量与资源利用之间、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吸取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对变态根源之研究的成果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变态'的定义,提出了衡量某一个体的行为或心理是否变态的四大标准,即无目的性(盲目性)、无意义性、无助益性(有害性)和无效用性。本文从'全息变态心理学'的观点探讨了变态的先天根源和后天根源,并且提出了一个探讨诸变态根源之相互关系的新结构模型。认为异常的先天全息认知结构是导致个体变态的潜在因,异常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导致个体变态的诱发困,异常的认知因素是导致个体变态的必然因。这个新结构模型的提出为有效地改造和矫治个体的变态行为和变态心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和分析了陈序经的“文化演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文化从古到今是进步的;文化进步的规律是由宗教时期→政治时期→经济时期→伦理时期;在文化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渐变和突变;文化进步得快慢,取决于文化的弹性和惰性的力量对比。这一理论乃是陈序经全盘“西化”观的理论基础,根据这一理论,全盘“西化”是合乎逻辑的文化发展规律。然而,由于这一理论具有两面性,因此在其之上的全盘“西化”观也必然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9.
“文质兼美”是建国以来一贯坚持的选文标准,含义却长期处于“摇摆”之中。“文质兼美”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的选文标准,“合理虚构”是“文质兼美”的实践形态。在现实中,理想标准与实践形态之间出现偏离或矛盾成为必然,这种必然主要体现在:“文质兼美”的中立性与“合理虚构”的去中立性之间的矛盾,“文质兼美”的统一性与“合理虚构”的“骑墙性”之间的矛盾。不存在唯“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观,也不存在超“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观。“文质兼美”本身就是一种理想标准,永远走在完善“合理虚构”之路上。  相似文献   

10.
论文艺发展的雅俗演化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家加工改造较多的各类文学态式为“雅”,少雕削、近于实然本真状态的艺术态式则为“俗”。俗——雅——雅俗共赏 ,这一运动变化的轨迹在不同文艺类别中呈现为规律性的周期与向度 :(1 )俗→雅→雅俗共赏 ;(2 )雅→雅俗共赏→俗 ;(3)雅俗共赏→雅→俗 ;(4)雅俗共赏→俗→雅。多向度运动导致了发展的上升、停滞与下降等多种趋势。文艺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此形式向彼形式兴替 ,审美的初级层次向深层领域深化与升华。这就是雅俗互动演化的总态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形式有四种,即间离型、游离型、分离型和全离型。转移的基本特点是:层次性、阶段性和渐进性。“离土不离农”→“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这种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形式和阶段,应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我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采取“离土不离乡”的形式,就地消化农业劳动力,建设小城镇,已不适应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客观需要;而采取“离土又离乡”的形式,建设大、中城市,才符合农业劳动力向更高阶段转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对人物心理尤其是变态心理作了令人惊叹的剖析。本文从独特的视角分析了鲁迅小说人物变态心理的类型和特点,试图阐释其形成原因、独特意义和审美价值。文章指出,社会——文化关系的失调、作家个性心理和审美追求是小说人物变态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它的意义在于对国民劣根性作了深层次探讨,从而具有一种悲壮的崇高美和和谐的变态美。  相似文献   

13.
“美德就是知识”:苏格拉底的教育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的教育命题“美德就是知识”、“要认识你自己”、“美德由教育而来”以及“精神助产术”,构成了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本质、依据及来源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是西方教育理论中人性自然→和谐发展→个性解放→人权天赋教育思想发展轨迹的源头之一,也是西方教学思想中崇尚辩论→鼓励创新→逻辑推理→科学论证的思想源头之一。这对于我们科学认识美德与知识的关系、美德与教育的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课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通过揭示“历史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历史美”并非是人的观念或理想,而是一种客观存在,即它客观地存在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它与人类的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历史美总是以具体的感性形式存在,它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它能引起人们特定的情感体验。慨括地说,历史美就是包括或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的愉悦情感的具体的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5.
前一段时间,我国理论界、美学界和文艺界的某些同志,任意地将“异化”概念普遍化、抽象化,甚至与唯物辩证法完全等同起来。在这些同志看来,“异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永恒的、普遍的现象,似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毫无例外地存在。有的人甚至宣扬所谓“社会主义异化”论,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无论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思想领域,都存在着“异化”,文艺也会“异化”;所谓“现代美学”,就是要把“异化”的人解放出来。这种社会主义“异化”现象的存在,好像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其根源就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娱乐的变态与变态的娱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日趋多元化和媒介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一些媒介为单纯吸引受众眼球和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社会事件传播中严重偏离正常轨道和价值标准,有意无意地过滤了事件本身的启发性及严肃性,使社会事件高度娱乐化,或者将其包装成彻底的极端娱乐事件,甚至对一些社会变态行为和事件过度追逐并放大为极端娱乐事件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娱乐变态泛滥。与此同时,部分公众对媒介制造的一些极端娱乐事件和话题不仅不表示反感,反而以一种狂欢的心态去追逐和消费,从而表现为变态的娱乐。娱乐的变态和变态的娱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需要从国家法律法规约束、媒介行业自律,以及公众媒介素养培养等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2012,(1):1-9
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费孝通在《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中就谈道,在乡土中国,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迂徙是变态”。  相似文献   

18.
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常态,但是对于其舍史和影响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持不同观点。在结构现实主义的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单元之间的合作与冲突也是个常态。华尔兹对这种常态的形成概括为合作的否定——冲突下的合作可能——合作肯定。剖析这种变换的过程,并揭露其如何衔接合作与冲突这一矛盾体。本文认为:冲突与合作看似矛盾背后的同一面,不过是“国际时段状态”并行不悖的两条平行线。  相似文献   

19.
论“活动”、“交往”与历史决定论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然历史过程”辨析 历史决定论都承认社会状态的因果联系,承认社会规律的作用,承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当然,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承认”得最为彻底、最为科学——马克思论证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此,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那么,能否说历史决定论的实质,就在于历史被“自然决定”,即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性”呢?不能。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校在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强力推动下 ,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从国际教育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的内在结构内容 ,进而系统地把握办学的发展战略、方针 ,并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核心平台建设。这些活动的目标和企图总是希望中国高校强化内部功能 ,促使其从教育的内部功能向教育的社会功能转化 ,完成“学→研→产”或“科学→技术→产业市场”拓展过程 ,并实现其教育社会市场的先进产业化功能 ,迈向更加广阔的先进的教育社会服务市场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