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崔志新 《城市》2021,(3):3-1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地区在产业转移协作、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分工及产业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面临着高端产业定位同构加剧区域资源要素竞争、产业发展梯度差距制约产业承接能力、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及区域内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融合不充分的发展瓶颈.笔者基于"十四五"时期以创新驱动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协同发展促进京津冀产业优势互补及以全产业链布局引导京津冀产业合理分工的基本思路,提出完善京津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京津冀产业利益共享机制、提升京津冀产业要素配置效率及强化京津冀产业配套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臧学英 《城市》2020,(3):3-10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是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示精神。京津冀地区通过顶层设计引领产业协同平台建设、通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不断恢复和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构建等加速建设世界级创新平台。京津冀城市群、北京新机场、天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以及河北数字经济的发展等极大地推动了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增长极。展望未来,期待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3.
屠凤娜 《城市》2016,(3):22-25
研究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创新资源与要素的优化整合,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产业迅猛发展,但其创新主体、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受到三地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转化率不高、协同创新度低等因素的制约.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逐渐形成动力机制、协调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多层面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双 《城市》2015,(6):10-13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以生态协同作为重要切入点,构建京津冀生态功能协同体制机制。笔者从立体格局、分片实施、统筹规划、矩阵管理以及资源配置等维度初步设计京津冀生态功能协同机制的总体思路,并提出通过建立海河流域共建、大气污染治理、林带生态防护、固态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生态屏障建设和生态保护衍生等方面协同机制实现京津冀生态协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宋迎昌 《城市》2016,(10):3-7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各级政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合作共识形成;二是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府工作机制;三是组织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四是推进京津冀区域在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环保一体化和产业合作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6.
崔志新  陈耀 《城市》2019,(3):12-19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京津冀协同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在近年来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要举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较大突破、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加快建设、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协同创新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进展等。面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继续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是破解我国区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7.
胡安俊  孙久文 《城市》2018,(6):3-14
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对于提高国际地位、 形成我国北方经济新引擎、 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在经济发展水平、 创新引领、 区域差距、空间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与世界级城市群还有较大差距.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既需要加强创新驱动,提高成果转化能力,搭建连接介质,推进产业和技术转移,也需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空间体系,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促进区域协调、 共享与绿色发展,还需要体制改革、 人才、 资金和土地等要素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屠凤娜 《城市》2016,(1):23-27
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战略, 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 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需要. 笔者阐述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概念的演进, 分析了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提出了推进冀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原 《城市》2016,(2):26-30
笔者以《中国制-2025》纲领为背景,从制造业出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寻找突破口.对京津冀制造业人才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报告了京津冀制造业人才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京津冀制造业人才共享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王坤岩  刘俊利  臧学英 《城市》2022,(11):19-26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推进,持续提高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全面塑造协同发展新引擎已成为深入推进协同发展的迫切需求。循环产业协同创新涉及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两大重点领域,是关系京津冀高质量发展与资源环境协同推进的现实问题。通过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和区域创新水平是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推进循环产业协同创新应立足京津冀地区创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合力,不断夯实区域循环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协同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孙承平 《城市》2021,(12):3-11
都市圈作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高级空间组织形态,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都市圈发展具有经济体量大、协同创新能力强、产业分工深化、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协同治理深入等特点,但是也面临着都市圈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产业协作不强、同质化竞争激烈、内部层级和分工不合理等问题,下一步应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调整都市圈内部结构,从产业链、交通一体化、协同创新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深入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破解体制机制顽疾.  相似文献   

12.
宋迎昌 《城市》2021,(4):3-10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一直是短板.从京津冀区域内的竞合关系看,通州产业发展的出路是服务业.笔者据此提出,通州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为"京津冀地区金融商务发展的新中心、北京文化创意发展的新中心、北京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孵化基地",产业发展总体构想是"高端引领,统筹协调,创新突破,跨越发展".最后,笔者提出构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和产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董微微  崔丽红  曹馨洁 《城市》2021,(12):45-56
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改善民生的双重功能.京、津、冀三地的健康产业发展各具优势和特色,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笔者基于健康产业的内涵与特征,剖析京津冀健康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局限,提出推进京津冀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孙媛 《城市》2017,(10):10-13
京津冀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是一项极具复杂性与发展性的系统工程,推动其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探讨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的基本内涵和构建的理论基础,从现实情况出发,指出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最终提出构建京津冀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蒋蓉  张弘 《职业》2022,(6):25-27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可以丰富区域内的教学资源,促进整个区域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资源建设缺少统一的标准,影响了资源的使用效果,影响了教育发展.本文以中职语文课程为例,详细地阐述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的标准,并分析了应用标准的成效,以进一步探究宿迁市区域内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标准.  相似文献   

16.
吕静韦  钱元熙 《城市》2019,(9):11-20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支撑和着力点,产业结构和资源要素禀赋差异是影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原因。笔者基于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现状和人口、资本、技术资源要素禀赋的特点分析,就如何优化配置资源要素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沈艳兵  雷盯函 《城市》2016,(5):51-5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党和国家的大思路和大战略,它对于京津冀区域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意义重大.金融是经济的命脉,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金融的创新和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革命性意义.互联网金融天然的无边界性也必然能助推京、津、冀三地金融体系突破地域性限制、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琨 《现代交际》2014,(11):160-161
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内涵和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进行研究,认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校企合作要从实际入手,建立合理的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人才资源库、与企业需求相符合的专业和课程,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与推广,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人才资源等机制,寻求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顾昕 《社会学研究》2023,(1):45-67+227
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需要诸多经济社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创新蓬勃、产业升级和财税公正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石,社会保护、社会服务和社会流动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支柱。这六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特征在于践行社会治理的理念,实现多方治理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多种治理机制互补、嵌合、协同。政府、市场和社会协作互动以完善行政机制、强化市场机制、激活社群机制,建立运作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各领域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姜宁 《中国扶贫》2016,(14):70-72
山东省沂南县是典型的山区县、老区县。该县现有省定贫困村50个,贫困户3万户5.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6.2%。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沂南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干部作风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在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扶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走出一条“财政撬动、金融支撑、产业共建、共享发展”的脱贫攻坚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