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波 《城市观察》2012,(3):103-111
白云机场是我国三大航空枢纽和对外交往门户,但与国际航空枢纽定位仍有较大差距。在分析明确白云机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广州构建国际航空枢纽的总体发展策略为“依托中心城市、构建综合枢纽、打造中枢机场”,在此基础上,立足自身优势,差异化发展,建设国际枢纽机场,完善空港交通衔接,有效应对区域内机场的竞争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2012年7月24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加强机场规划和建设作为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着力把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培育昆明、乌鲁木齐等门口机场,增强沈阳、杭州、郑州、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型机场的区域性枢纽功能,最终形成以国际枢纽机场和国内干线机场为骨干,支线和通勤机场为补充的国内航空网络。在此背景下,国内机场建设提速,出现了机场建设高潮,各地纷纷改扩建原有机场或兴建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枢纽车站承担着城市对内、对外的交通疏散功能,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必须辅以良好的交通衔接系统。首先探讨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车站的交通衔接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研究内容、需求分析思路和交通衔接设施布局原则,然后以北京轨道交通草桥站交通衔接规划设计为例详细说明了交通衔接设施需求分析过程、各类交通衔接设施规划布局方案和交通组织以及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盖星石 《城市》2017,(10):54-61
南京居于长江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通江达海、承东启西、交汇南北,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南京三大交通枢纽和枢纽经济区的一体发展,形成“1+1+1>3”的整体效应势在必行.笔者对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综合优势,推进交通枢纽综合性建设、江海陆铁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枢纽经济区之间的衔接与一体发展.建立一体化的组织协调机制等几个问题提出了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港经济一般是指城市依托大型机场特别是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即以航空港为推动力而形成或带动的产业经济体系,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一种具有现代服务性特征与新经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型城市经济。国际大型航空枢纽作为全球高能级生产要素的最佳融合点,并由此衍生的高端产业,已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潮流。  相似文献   

6.
空铁联运是大型机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高速铁路扩大航空运输的辐射效应,实现航空腹地的拓展,与铁路形成客流优势互补,提高枢纽旅客空铁联运的市场竞争力.该文对空铁联运的模式、枢纽的具体布置形式进行总结分析.对白云机场的现状特征和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机场T3站内高铁、城际、地铁及其他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构建了多方式融合的空铁联运枢纽.  相似文献   

7.
上海建设创新型全球城市,其具体功能特征体现为以全球金融中心、全球信息中心为核心,以全球航运中心和全球贸易中心为先导支撑的全球流量枢纽;以创新汇聚、筛选和释放功能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兼备的全球创新策源地;与长三角地区协同构筑世界级城市群和全球城市区域,担当起对内衔接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和长江经济带、对外衔接“一带一路”的核心流量枢纽和控制节点的辐射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的网络系统、客流特征及票务政策等发展现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大湾区轨道交通在网络发展、设施衔接、管理机制及票务政策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建议,希望能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更深层次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欧阳杰  朱松 《城市》2017,(11):23-28
笔者通过众多实例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内城型机场地区常见的开发模式,在总结开发定位、 开发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开发策略,旨在引导内城型机场地区由增量拓展向存量再开发方向转变,同时强调保护利用机场元素和延续航空历史文脉,最后以南京大校场机场地区作为典型案例,提出其发展定位、 开发模式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机场改建扩建带来陆侧交通量的大幅增长,陆侧交通规划内容及交通组织日趋复杂。该文分析了机场陆侧交通一体化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系统梳理了交通组织流线的类型,提出了机场陆侧交通一体化规划的技术路线,用以指导机场交通规划。以扬泰国际机场改扩建为例,进行机场对外交通规划研究,包括轨道交通和道路交通,结合近期远期航站楼和地面交通中心的总体布局,分析其陆侧交通规划方案、交通设施布局方案和交通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1.
曹伯虎  范小勇 《城市》2007,(8):18-21
一、引言 一体化交通是以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交通系统资源为目的,满足所有交通需求的综合交通系统.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生态化是一体化交通最基本的特征.而一体化枢纽是指满足一体化交通系统的需求,并能够适应和引领城市发展方向的引导性综合客运枢纽.在一体化枢纽中,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延误小等特征起着关键作用,这也是一体化交通捷运化的需要.因此,一体化交通是建立在轨道交通网和都市圈的基础上的引导性综合客运枢纽.设置一体化枢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城市居民出行,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和城市交通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上海港作为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集疏运体系持续优化,但仍存在公路集疏运分担率过高、物流组织不够高效、港城融合有待提升等问题。为了缓解港口集装箱集疏运对地区发展、道路交通、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该文对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上海港集装箱运输专用通道系统的枢纽选址、网络布局、运输模式等建议,并从交通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优化上海港集疏运系统、缓解港城矛盾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下,数量众多、建设于上世纪城市发展初期的老城区火车站从发展的增长极变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堵点,有效提升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品质成为当务之急.在深入剖析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布局模式特点和问题及全面总结国内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品质提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品质提升理念,并以阜阳站为例进行实践研究.研究表明,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多数存在交通需求构成复杂、周边交通环境欠佳、设施空间布局局促等问题,采用"按需定供、资源整合、外畅内达、立体交通、以人为本、碳中和"的理念优化空间布局并改善交通组织,可以有效提升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品质,实现城市的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是"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城市,加快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是推动沿线城市战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本要求。结合北京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缘区位、市场潜力、国际航线、对外贸易等方面分析航空枢纽发展的基础与优势。提出北京应加强与中亚、东南亚、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在航线上的互联互通,利用新机场建设,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支撑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机场地区的城市化已成为临空经济区转型发展的新方向.笔者以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律特征为切入点,首先对国内机场地区土地综合开发进行了阶段划分,进而剖析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深入研究机场地区土地开发模式,最后对天津机场地区土地开发进行实例分析,并从规划体系、 体制机制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陶莎  李泽新 《城市》2015,(12):47-53
支线机场对于二、三线城市周边产业集聚和临空经济区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笔者以我国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在结合国内外对临空经济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区在规划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我国目前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的主要规律和模式.从发展规模、功能定位、产业规划和空间结构4个方面提出适合支线机场周边区域发展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和空间规划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集装箱铁路集疏运是构建港口综合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以来,上海港集装箱铁路集疏运不断优化,海铁联运发展成效显著,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等要求的不断深入,上海海铁联运在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上面临了更高挑战。该文以优化上海港集装箱铁路集疏运为切入点,总结成效、梳理问题、研判趋势、提炼经验,在发挥扶持政策带动溢出作用、加强软硬件建设、关注箱量腹地及结构、积极开展前期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为上海港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港口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海应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平台为依托,以促进全球贸易增长为目标,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建立和培育政府、国际组织、商协会及企业之间多样化伙伴关系,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强化上海开放枢纽门户金融、贸易、创新、信息等功能建设.要积极发挥进博会、新片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以上海为重要枢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上海应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平台为依托,以促进全球贸易增长为目标,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建立和培育政府、国际组织、商协会及企业之间多样化伙伴关系,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强化上海开放枢纽门户金融、贸易、创新、信息等功能建设.要积极发挥进博会、新片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以上海为重要枢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张晓鹤 《公关世界》2024,(4):106-108
为了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金华市提出了打造国际枢纽城战略部署。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摇篮,在打造国际枢纽城进程中担当重要使命。本文就金华市三所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做出分析,发现三所院校存在不同程度国际化理念、资源配置、地方文化融入程度不高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完善资源配置、建立完善国际化平台机制、重视地方文化国际化传播,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更好地为金华区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